缺乏灵性的成长,我们会生病(完整版马斯洛需求)
2015/4/24 身体知道答案

    

     身心导读

     多年来,我们所知道的马斯洛需求理论都是五个层次的,而实际上,不尽如此,其中还蕴藏着一层——灵性成长。缺少了这一层,我们就会迷失、会受困。

     马斯洛早期的需求层次理论

     只要对管理学,心理学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多人还能很快地说出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

    

     这张图的确是广为流行的需求层次理论,1954年,身为人本心理学中流砥柱的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书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层次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Motivation) 。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他先是将需要区分为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前四种是缺失性的,缺失性需要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

     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要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这些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外界。

     而第五种自我实现则是成长性的,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成长性动机就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

     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悲的是,人本心理学的一套术语逐渐变成了流行口头禅,如自尊、自我价值、自我肯定、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等等。

     这些名词本身并无过失,只因过度地引用,使得许多人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变成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误入歧途,自爱变成自私,自由变成不负责任,自我肯定变成不顾他人,自我接纳变成自我放纵……

     “活出你真正的自己”本是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可是若被酒鬼、性欲狂或具侵略行为的人所滥用,则遗害无穷。

     超越自我的Z理论

     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

     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

     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

     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

     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

     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

     我们应记得他说过“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15年后,马斯洛在他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 Z),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进而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

     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己。”

     马斯洛试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新加的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马斯洛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马斯洛发现,超越者不仅存在于宗教界人士、诗人、知识界人士、音乐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家、事业家、经理、教育家、政界人物中。

     他详细访谈和观察过三、四十人,对另外一、二百人也进行了一般的交谈和研究。

     马斯洛在晚年认识到,不能以他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并进行了修改补充。

     但若只是专注他早期的需求理论不放,必然导致对人性的盲目认识,助长人的骄傲的同时把人正真的价值贬低!也必然影响对于人自我超越的误解!

     不幸的是,我们心理学和管理学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始终限于马斯洛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理论及Y理论),根本不提后期的修正,使得整个新生代都在背诵那过时的需求层次论。

     第六需求层次的意义

     马斯洛一开始很赞赏麦格雷戈的理论,但随着超越自我实现的思想的形成,他就感到这种理论的不足,从而提出了Z理论。

    

     Z理论是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超越性需要。

     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为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工商管理中,X理论水平上的管理是权力取向的,雇员为工资而做被分派的工作。

     Y理论水平上的管理则是相互尊重的,雇员有权尽可能充分地参与组织的管理,权威被假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部。

     Z理论层面上的管理假设所有雇员都热心于服务,业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服务客户或消费者,权威被假定为对每一个体都是超然的和在伦理上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很多卓越的服务型企业(比如丽兹卡尔顿等)中都可以看到Z理论的成功实践。

     西方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的要素,包括投注于认识自我的探究和能量。可惜的是,西方世界缺乏对互补要素(专注和宁静)的认识。

     没有培养专注和宁静,心灵的力量就会受到局限,认识的广度也仅止于较小的范畴。

     相反地,东方传统过于强调专注和宁静,也常常造成难处,这些要素可以产生很棒的狂喜经验、心灵的平静,和出神恍惚的禅定状态,可是少了探究和积极观察事物真相的平衡力,以至于无法产生更深入的自我认识和开悟的自由。

    

     马斯洛认为,刻意去寻找高峰体验是徒劳无益的。自我超越者的精神生活不是由无止境的一系列强烈的、高度兴奋的高峰体验所构成。

     尽管自我超越的生活包含时而经历到的高峰体验,但它更多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感所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神圣的平和与宁静,马斯洛称为“高原体验” ,以区别于高峰体验,高原体验在自我实现者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佛教徒的首富李嘉诚说他的墓志铭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看看功成名就的李嘉诚,还会站在电梯口,恭候一些晚辈的来访,每天还早起晚归地工作10来个小时,就知道他是真正懂得如何在保持自我和追求无我中保持一种自然的平衡:自信而不倨傲,谦逊中有坚持。

     正如李嘉诚所言“建立自我,能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

     灵性的成长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探索真我的意义。表面上这两者相互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有机会觉醒。

     人气阅读

     1 聪明的身体,从头到脚都会思考!

     2 二十种静心方法——“静”中也有阴阳

     3 身体的声音,生命的声音——音乐天才博比·麦克费林纯人声无伴奏演唱

     4 疾病如何呈现身心状态?

     5 断食——身心由内而外的重生

     6 《NLP洞察力——精准观察》身心微表情“读心术”

     7 你看得出我在说谎吗?

     8 与肥胖相关的心理信念

     9 性幻想有利身心健康

     10 晚餐,决定你的体重、体型和健康!

     11 背部心理学

     12 女人身上有个神秘的小洞,它是女人的幸福之源

     13 老中医告诉您:男人女人回春秘籍!这个......未成年人千万不要看啊!!

     14 当你完整了,就能找到完整的那一半

     15 测试:你的灵魂是什么颜色的?

     16 乳腺癌是肝脏疾病的替罪羊

     17 孩子在哭泣中自我疗愈

     18 疏通经络,负面情绪自然消失

     (注:回复前面完整代码即可阅读)

     身体知道答案

     ——身态影响心态,生命影响生命!

     ▲我们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身心美学自助体验平台

     更多的合作洽谈请咨询邮件(jackywang920@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身体微电台或课程资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