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战胜孩子的拖延症?
2017/6/8 身体知道答案

     身体知道答案?微信号:shentizhidaodaan

     覆盖130000+用户 最受欢迎的身心大健康类公众号

     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修行 | 文化 |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重视对孩子的教养。然而我们并非天生就具备做优秀父母的能力,想要学习和善与坚定并行的育儿方法,请关注慧育家。

     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主题“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战胜拖延症”。和大家聊聊关于孩子磨蹭、拖拉带给我们的挑战。几乎每次家长课都会有家长提出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早上催起床,放学催作业,晚上催睡觉,做事催快点。孩子磨磨唧唧,经常让我们抓狂、生气,却又无奈。这不是某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家庭常见的问题。

     面对孩子在拖拉的时候,家长通常是什么感受呢?此刻我们通常会怎么做,怎么说?通常第一感受是着急,一着急就会上火、生气和愤怒,可能会批评孩子,甚至威胁或怒吼,还有些情况是直接帮他们做事。这种情况真的让人很崩溃,而且这是持续的,总也走不出来。

     改变的本质是让孩子做事要有内在动力,有自己做事的意愿。同时家长要自省一下现在面对孩子时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这样的品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孩子这样的品质?下面要为大家介绍正面管教的一个方法,叫做惯例表。

    

     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把自己真正地当做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一起来感受一下妈妈邀请孩子制作睡前惯例表的过程。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

     “宝贝,你慢慢长大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好主意,以前都是妈妈在帮你做安排,现在妈妈想邀请你一起参与,规划自己的时间和事情。我们一起做一个你的睡觉前的计划和安排,好吗?”

     “宝贝想一想,从吃完晚饭到睡觉的这段时间,你都有哪些事情要做呢。你想到的,妈妈都把它记下来。好的,我记录了很多,你想到了,你想玩iPad,想要吃水果,睡觉前还要听妈妈讲故事,还想要玩玩具、画画,做手工,洗脸刷牙,还想要说晚安。还有吗,还有什么吗?”

     “妈妈也想到一个,我们可以准备第二天的衣服,你是想放在晚上睡觉前准备,还是第二天早上起床来准备呢?如果我们晚上就准备好,那早上起床可以多睡一会儿,你来做决定。妈妈看见宝贝想到了很多事情,这么多,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时间够不够哦。”

     “你每天晚上九点要睡觉,我们晚饭大概是7点结束,那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安排,这事情还真不少呢。宝贝想一想,有没有哪些事情,你放在吃饭前也能够完成,我们可以先从睡前惯例表里拿出去,放在放学回家的惯例表里好吗,有哪些事情你想提前安排呢?”

     “哦,关于看电视的事情,我们每天家庭的约定看电视时间是20分钟,你想放在吃饭前还是吃饭后呢?或者我们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好的,这些都是我们想到的,请你看一看还有什么要加上吗,或者有什么要去掉的。那我们把剩下的这些排个序吧。吃完饭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然后呢,然后呢?“

     “你一边说,妈妈一边把它们前面都标上数字代表顺序好不好。好的,这就是你的惯例表了,可能写在上面的字你不一定都认识,你希望把每一件事情画出来还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妈妈给你拍照,我们用照片来体现呢?”

     刚才我们演示的是妈妈邀请孩子一起建立惯例表的过程。孩子被妈妈邀请制作惯例表的过程中,会觉得有趣、自由、有选择,可能还觉得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妈妈的尊重。另外在制作管理表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学会计划安排、遵守约定、沟通、尊重他人,自律等等。

    

     日常惯例——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

     第一步: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第二步:一起参与计划事项,比如说早上起床,睡前故事,写作业;

     第三步:拍下孩子做事时的照片,或者让孩子画出来,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写下来;

     第四步: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上下一项是什么?”用来代替唠叨;

     第五步:不要加入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奖励剥夺了孩子感受内在充实感的机会,会使得孩子依赖外部奖励,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自己规划自己做好,变成了我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所以出发点和意义就都不同了。

     一个惯例表有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参与程度,前提必须是由他自己的思考所制作出来的,如果孩子画出来的惯例表我们看不懂,只要他能明白就可以了。

     孩子都是图新鲜的,如果一张管理表在几天之后新鲜感没了,又开始磨蹭怎么办?制作惯例表之后,就真的一劳永逸了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我们来看一看制作惯例表的要点。

     第一是彼此尊重的心态

     让孩子真正的参与,我们一定要记得这张表是属于孩子的,跟孩子一起制定,一起执行,一起修改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留意并启发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选择的机会。当我们大人,有尊重的让他们参与制定自己的计划,他们也会更愿于去做。

     第二是有界限的自由

     我们并不是放手孩子不管,而是引导孩子逐渐理智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有自由也有界限,家长底限清晰。在这个过程中遵守家庭中的一些约定,比如说几点出门,几点睡觉,看电视的时间、次数等等。孩子年龄越大,放手的事就可以越多,不放纵,而是有界限的自由。

     第三是不奖励、不唠叨、不催促

     我们提醒孩子惯例表的内容后就要忍住,“忍”是我们家长需要修炼的基本功,孩子建立的惯例表,你却一再地催促,一再地提醒,言下之意就是告诉他,他不用为自己负责,妈妈会帮着他担着责任。在依赖性的驱动下他会习惯于催促的指令,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

    

     第四是灵活性

     很多家长试过做惯例表,但是孩子好像执行的不好。这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无法做到的原因在哪里,询问是否有调整的意见。孩子不是天生就会理性思考,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引导他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当他意识到需要调整,他自己又参与调整并做到了,就养成了学习思考,学习规划的能力。

     第五是花时间训练

     孩子对时间还没有太多概念,无法估计洗脸刷牙或是换衣服的时间,他是否有能力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我们家长需要真正花时间训练孩子学习这些技能。

     第六是关注长期效果

     我们无数次的被家长问到说“有用吗?”其实惯例表仅仅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能被用来培养自律,也可能成为控制孩子的另一个方式。我们的初心是用它来操控孩子还是培养他自律、时间观念、计划性这些品质?无论是制作惯例表还是执行,它都不是用来控制孩子的工具,这比惯例表本身更重要。我们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能够自立而不是以依赖,那么帮助孩子制作惯例表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学会制作惯例表并不意味着孩子拖拉的问题一定能解决,因为拖拉背后的原因不同,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想要对抗家长;可能能力有限根本就不会;可能希望引起父母的关注并由父母代劳;当然也会有感统失调等生理方面的原因。甚至有可能,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是家长过于着急了呢。

     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提升做父母的能力。比工具更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心,你是否真的看见孩子,尊重孩子。

     本文转载自慧育家微课《正面管教之如何战胜拖延症》,根据录音有删改。

     原作者:吴婷娜

     整理编辑:吴凡、一修哥哥

    

     扫码收听一修直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