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7/8/31 身心灵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小说《无声告白》中的家庭关系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生活和内心活动,充实我们的心灵空间,增进对人性的了解,最终领悟自己的生命。

     《无声告白》这一小说,讲述了一个不同种族通婚家庭的三代家庭故事。一个移民美国的二代华裔青年男子移民,娶了一个白人女孩,他们养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而二女儿承载了太多母亲和父亲未完成的心愿和期待,在失去哥哥这个唯一的情感寄托之后,投湖自尽,令人唏嘘不已。

     父亲詹姆斯的故事

     这对夫妻的名字是詹姆斯和玛丽琳。詹姆斯的父母亲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移民美国的华人,在一所有钱人的子女就读的中学里担当杂役和厨房工作。儿子詹姆斯由于通过了入学考试,而取得了该学校的入学资格。然而,尽管他成绩优异,却由于自己华裔的身份,以及孤独感,而一直难以融入白人群体。虽然学业成绩优异,却最终未能留在他毕业的哈佛大学工作,落寞的去了俄亥俄的一所普通大学。

     第一个孩子,男孩内斯,在儿子的身上,詹姆斯似乎看到自己一路成长的历程中,自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境,没有朋友,被排斥,被嘲笑,被孤立。而在二女儿身上,父亲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希望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融入群体,受欢迎,多交朋友。詹姆斯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融入群体。

     母亲玛丽琳的故事

     妻子玛丽琳,来自一个父母离异的白人家庭。玛丽琳的母亲在自己的丈夫离开家庭后,来到学校担任家政课老师。她对女儿玛丽琳最大的心愿就是——嫁一个优秀的哈佛男人。玛丽琳自己最渴望的是——与众不同。然而,尽管她一心渴望过和母亲截然不同的生活,最终却和母亲一样,成为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

     在大学期间,一心想要成为医生的玛丽琳,爱上了“与众不同”的詹姆斯,学业由于怀上第一个孩子而终止。养育两个孩子,大儿子内斯和二女儿莉迪亚后,她重新燃起了回学校攻读学位的强烈愿望,这是在玛丽琳的母亲葬礼之后,激发了玛丽琳追寻自己梦想的激情。因为她发现,母亲一生留下的,只是一本烹饪书。她毅然离家,攻读学位,然而两个月后发现自己再度怀孕而不得不再次终止学业。

     二女儿莉迪亚的故事

     二女儿莉迪亚,在母亲不辞而别离家后,心灵受到巨大创伤。心中祈祷,只要母亲能回来,她一定实现母亲所有对她的期待。当母亲回家后,看到莉迪亚,燃起了她希望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心愿的激情。女儿成为了玛丽琳的延续。然而,女儿没法学好成为医生所必须的物理等科目,感到深深的失望。父亲詹姆斯同样在女儿身上寄托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融入群体,受欢迎,多交朋友。

     然而,身为仅有的两个华裔学生,在校园里的处境是如此艰难。莉迪亚难以融入白人女孩的群体,也完成不了物理学业。父母亲的期待让她难以承受。童年时,由于莉迪亚太过于得到父母亲的宠爱,有一次哥哥把莉迪亚推入湖中,后来又把她救上来。从那以后,哥哥内斯成为莉迪亚唯一的情感支持。然而,哥哥由于优异的学业,马上就要去哈佛读书。在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冲击下,在自己十六岁生日的后一天,莉迪亚孤独的走向了一个湖的中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家庭关系的启示

     父母请自己完成自己的生命功课,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

     现实生活中,也许有的父母也会像小说中的父母詹姆斯和玛丽琳一样,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作为自己未实现愿望的载体。

     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每个生命都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徘徊在对父母的服从与独立的自己之间,选择牺牲自己去实现父母的期望,最终可能会迷失自己,陷入生命中的痛苦。

     家庭中的多个孩子中,分化最低的孩子往往会成为父母愿望的延续。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莫瑞鲍文提出的“自我分化”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水平。分化低的个体,往往分不清自己的需要和父母或其他人的需要,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成为家中父母情绪的“替罪羊”,甚至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或心身疾病。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庭总是如影随形。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莫瑞鲍文提出另一个“情感隔离”的概念,指的是有的子女,非常不认可父亲或和母亲的某些方面,决心再也不要过和父亲或和母亲的生活,从物理距离上远远的离开家,以为从此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独立生活,然而却没法摆脱与父母亲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就像玛丽琳非常不认可母亲家庭主妇的角色,一心想要追求“与众不同”的人生,最终却还是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和家庭的联系千丝万缕,并不是物理距离的分割就可以阻断。我们想要成为真正独立的自己,还是需要回到家庭,去面对、接纳、转化自己与家庭的联系,与父母的关系,从而走向整合与新生。

     疗愈,从心灵的回家开始。

    

     转载请注明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粉丝人数30万,关注后收看更多灵性文章!

     ● 关注后回复:占卜,进入在线灵性占卜。

     ● 回复:我的前世,进入在线前世分析。

     ●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可复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 微信平台!

     如果本文不错,请给朋友看看,传递正能量!

     如果本文让你驻足,请记得点下方拇指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