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牺牲不是爱,而是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
2021/4/7 8:55:52 身心灵

    

    身心灵你有143个好友已关注

    

    

     过度的牺牲不是爱,而是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

     总想:“全世界都为自己难过”

     在过度牺牲的背后是无法控制的愤怒和压迫性的不满,过度牺牲是获得关系和认可的途径。

     有时候自我牺牲是我们整个社会文化所鼓励的,这是一种美德。有时,在环境情感的影响下会过度。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对这一部分的保护。

     因为我们真的很想了解,对于一些在成长初期就有这样一种模式的人来说,这种过度的自我牺牲(甚至更糟糕的词——受虐狂)也是获得人际关系和认可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专业工作中,包括我们的职业枯竭,或者涉入太深而拔不出来,也可能与这种过度牺牲有关。

    

    有一种付出,叫中国式的牺牲付出“牺牲式”的付出,在现在家庭关系非常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完全为了别人或者孩子而活。这个人既压抑又隐忍,他/她的口头禅是:“我还不都是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们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我这么努力,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我拼命工作”“若不是为了你,不然我早和他离婚了”“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你总是认为我付出那么多,是应该的”…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你会这样讲吗?那么,你可能就是我今天谈的这类人,或者你遭遇过这类人。我把他们称作“牺牲型”的付出者,他们的原型来自父母。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会让对方的生命承受不能承受之重。不管对方是伴侣、是父母还是孩子。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代价和补偿,一旦想获得代价和补偿就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甚至整个家庭关系。

    为了孩子过度“牺牲型”父母的表现形式01.他们会放弃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过度的牺牲不是爱, 是不能承受的负担。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自己妈妈这样的抱怨:“我除工作外,精力几乎全花孩子身上了”,“但他并不理解我”,有的连工作都辞了:“一辈图啥呀,不就希望孩子有出息吗”,“他们若过不好,我上班还有什么意义啊”。“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02.“牺牲型”父母总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爱情里也是如此,一方为让对方满意,不惜牺牲自己的权利和利益。03.经常通过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付出,绑架对方。孩子对妈妈在班级帮自己的付出表示不满,这时候妈妈就会说:“还不是为了你,若不是你在这个班,我才懒得管呢”或“我那么做,不就想让老师多关照你,你怎么这都不懂呢”。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的热议,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母亲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单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牺牲式的付出,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有位妈妈,为孩子什么苦都肯吃,捡垃圾、扫大街,持续了多年,有天因为孩子临时有事,没能赶回来给她过生日,便伤心欲绝。见到孩子后,所有的苦、累、不满、委屈一股脑全倒出来了,边哭边对儿子絮叨,孩子听完,悔恨莫及,当场辞掉了外地优厚的工作,并和女朋友分手,来到了母亲身边。还有个母亲,一感觉孩子不理解自己,就默默垂泪,不吃不喝,直到孩子承认错误,才肯罢休。这些语言和行为都在诉说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并牢牢把关系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本来就是孩子不愿吃你做的早餐,结果变成了不感恩,不孝顺,这很好理解,他们过度夸大了具体事件本身。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愧疚、压抑的情绪。

    为了伴侣过度牺牲自己的女友/妻子许多妇女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常常在面对伴侣时过度牺牲自己。我有一个男性朋友最近很不高兴,因为他的妻子总是生气,责怪他,有时甚至亲自攻击他。它常常以“我支持你”开头,以“但我什么都没得到,你还是这样对待我,你没有良心”结尾。那时,他们住在另一个小城市。为了他们的事业发展,妻子放弃了工作,来到大城市一起奋斗。来到大城市发展后,两人都有了新的工作,但这个人的工作很忙。为了丈夫的健康,妻子辞掉了工作,照顾他的日常饮食,他们有了幸福的新生活。但好景不长。当丈夫升职并在事业上取得小小成功时,他们开始经常吵架。因为她对丈夫的感情,她在新城市没有交到多少朋友。当男人忙得没时间陪她时,她感到孤独。随着丈夫事业的发展,她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怀疑。她经常查看丈夫的手机,询问他的下落,怀疑他与其他女人有染。我觉得我已经放弃了工作,跟他远离家乡,这真是不配,也很委屈。这让她痛苦了很长时间,另一半也不知所措。过度牺牲不仅是亲子关系的障碍,也是婚姻爱情的杀手。许多女人错误地认为,当她们为家庭和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自我时,她们就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爱。但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女人越爱自己,就越容易有一个更爱的伴侣和更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对于父母、家庭、伴侣、公婆、子女和付出一切、牺牲一切的女性,却会面临更多的贬损和批评,生活并不幸福。如果男女的幸福都是通过女性的过度牺牲(无论是事业、学校还是人际关系)来实现的,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很稳定,幸福也不会很持久,而且往往会出现问题。

    过度自我牺牲型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01.存在感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在爱中的付出,提高了自己的自我评价,会更加感受到积极意义,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别人是有用的,这段关系自己是更加主动地。成为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人”。“对你来说我是最重要的”,“你的生活因为有我而更美好”,这是很多伴侣、父母内心的声音。02.自我优越感、责任感认为自己掌握了更多资源,为自己有能力在关系里,为另一个人付出一部分资源,从而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这在恋爱关系中特别常见。潜意识深处,是渴望回报,或者掩饰另外真正的冲突他们只所以用“牺牲”和“付出”来维持关系,内心需求的回报就是“感激”和“报答”。许多母亲,会为一点小事委屈,认为自己牺牲没被理解到,付出太多回报太少,在她们内心传递的是这样一种信息:“你是欠我的”。而真正的动机是自己的需求,通过让对方满足这种需求,而维系关系。对家庭而言,一方对孩子过度付出,有时是为了掩饰和伴侣的情感缺失,自己没被满足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它的目的是维持一段关系持续进行,特别是亲密关系。若对方没按照这样限定来进行,结果往往是关系的伤害或破裂。

    过度牺牲的背后是无法控制的愤怒和压抑的委屈过度牺牲自我传递给孩子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不得不顺从、赞美、感激”,然后才可以“被爱”。妈妈传递的元信息是“你欠我的”,孩子接收后,会有“我要迎合你、报答你”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大都是完美的、懂事的、乖巧的。而这并非孩子本性,是被妈妈限定的,如此的互动传递的是“你不这样做,就是不孝顺的、不感恩的、会伤害我的”。因此孩子才会不得不按照妈妈的牺牲,做出迎合的回应。我只有做些什么,才会被爱。

    所有关系中不自觉的衍生出“讨好模式”欠别人东西是有愧疚感的,这种感受若要被消除,就要还上所欠的东西,就像哪吒“剔骨还父,剔肉还母”,才可以真实做自己。这种关系里的爱往往是不真实的,至少并不纯粹,里面有第三方的阻隔,那就是要做些什么的感受。孩子往往被迫感激:要为妈妈着想,看妈妈脸色,变得懂事和乖巧,以此来迎合父母。爱情也是,许多分手不彻底的情侣,因为还记得他的好,没有对他的付出有所回报,对方念念不忘,因为你不敢欠别人的。另一方也会这样认为,凭什么我付出那么多金钱和青春,他和我说分就分,我的牺牲难道是白给的吗?当重新继续这段感情就会发现,其实你欠他的永远都还不够,而且还在继续,就像被什么东西捆绑了,不自由,却难以摆脱。即使是亲生父母,也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孩子施行精神暴力。精神暴力看似不会流血且没有痕迹,不像身体虐待那般明显,但它们的暴力程度却是不相上下的。你委屈求全的活,孩子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活他的人生。你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妈妈:我活着都是为你和咱这个家…多少次的忍,努力工作是为您挣那口气”中国人经常说:“忍气吞声”吞的是什呢?吞的是情绪,把情绪压抑进潜意识里,身体帮你承载着…我们的身体是智慧的,身体与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像一个账本,记载着我们一生的经历。一个疾病或疼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经历或是一个事件。当内心和身体处于失衡状态的时候,我们一部分的生命能量被阻塞停滞了,就会形成一种纠结,并在体表组织形成相应的结索。这些结索的存在又进一步阻滞了生命能量的正常流动,从而引发不同的病症。我在医院工作时,常看患者反复就医,却查不出问题,但患者持续难受,这种情况下多半被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隔三差五老去医院,一生离不开药,后续引发其它症状。所以说我们的身体就成了一个情绪与疾病写成的地图,指导着我们去处理那些被遗忘的未完成事件。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会有怎样影响?害怕失去自我:不敢接受他人的付出,接受意味着自己被控制,没办法做自己。信任感下降:不相信亲密关系的真实性,不认为爱情是没附加条件的在一起。经常会内疚、自我贬低:担心自己做的不合适,没考虑对方感受,从而自责,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强迫性重复:自己会变成过渡牺牲的人,以此来维持关系,就像当年接收到的一样,经常委曲求全。最明显的:1、恐惧进入两性关系(婚姻关系) 2、人际关系紧张,职场压力山大3、无法建立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

     4、颈椎、肠胃、心脏、肝脏、内分泌紊乱病症* 来访者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过度牺牲的背后,孩子成人后会有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代价和补偿,一旦想获得代价和补偿就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牺牲的人内心,其实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付出,而是为了有所得而牺牲的,但是得到多少才算公平和满足呢?而承受牺牲的男性会产生很多的负罪感,刚开始他会感谢或疼惜女性的付出,更爱她。但是时间一久,对对方的疼惜与爱也会减弱,同时也会因为不堪负罪感、愧疚感的压力开始逃避。为了躲避内心的负罪感,反而会认为女性的付出和牺牲是理所应当的,是她自己没有能力的表现,会更加贬低与指责女性。这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关系破裂。我们看到很多为了伴侣牺牲的女性,最后不仅得不到伴侣的爱,还导致伴侣离开她就是这个原因。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部分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伴侣身上,认为自己是从属于孩子,从属于伴侣的。以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伴侣事业上获得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其实这是一种天真的错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伴侣、子女并不能代表你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建立,对生命的探索必须由自己完成。还有的女性企图通过牺牲自己的某项权利和某种需求来获取伴侣的爱,其实这种人并不能够很好的爱自己,也注定无法很好的爱他人,只是以各种各样变相的方式去控制对方。她们的口头禅常常是:“你看,我为了你这样,我为了你那样,你却什么都没有为我做。”

     “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老让我伤心……”其实她们表达的深层含义是:我为了你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可是你却没有给我完全的回报。说到底,这些统统不是爱,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是打着爱的旗号索取,这是一种隐形的要求,要求物质和情感的等价交换,这是把自己索取爱当成爱对方。因此,她们会对在伴侣身上的每一点付出记得清清楚楚,同样也会斤斤计较,明明是自私地索取爱却老感觉是自我牺牲,所以没有等价回报的时候就成为怨妇,成为受害者。

    不过度牺牲,才会有真的幸福我鼓励女性不要牺牲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一个女人,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然后才有其他属性,作为妻子,或者作为母亲的角色。如果你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男人和孩子之上,你自己既不幸福,也会使得男人、孩子因为要对你负责而承受不能承受之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这条路也是不同于他人的,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伴侣,女性要学会爱自己,避免过度牺牲掉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滋养。德国情感医师爱娃写了一本书叫《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我们是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的,不必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与。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味奉献,拒绝过度牺牲,学会爱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得到他人的爱。

    

     愿读此文者,皆开悟见性。

     愿转此文者,皆圆满人生。

     愿赞此文者,皆神性具足。

     愿以此文功德回向所有看过此篇文章的人。

     转载请注明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灵性文章,心灵成长,心理学,佛学,国学。

     婚姻伴侣,亲子教育,道医养生。

     粉丝人数40万,感恩关注!

     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

     以爱疗愈,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可复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请点亮“在看”,不要让这份光明熄灭!

     (公众号新规,你如果没有点击“赞”和“在看”,系统会判定你对文章不感兴趣,就不会再推送相关文章给你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