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陷入改变他人的幻觉,却以为是在改变自己!
2021/6/27 9:00:00 身心灵

    

    身心灵你有143个好友已关注

    

    

     诚实地看看你的生命,写下现在你想去改变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某银行经理……

     然后,回顾你的生命,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个小时、日子、星期、月份,去期待别人改变,换回来的却只有失望和难过。

     因为没有人改变过,没有一个人如你期待的被改变。

     如果你把这些日子加起来,可能会是好几年的时间,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有改变过一个人吗?

    

     1

     唯一改变的那个可能是你

     想想近来令你手足无措的某人,闭上眼睛再次回忆当时的情形,感觉你自己回到那个时候; 回忆你所处的地点和所有的细节,并且回忆你在那个片刻的感受—— 让自己重温那曾经生起过的感受,即使当时的你并没有察觉到这变化。 记起那个情境,注意你体内的变化:感受它带给你的紧张和紧绷——可能在你的胃、你的脖子和肩膀、你的前额、围绕着你的嘴巴和眼睛。

     查看一下你的呼吸——它是舒缓放松还是紧凑浅薄? 不要以你所看到的来判断你自己,只把它们记下来。问问自己: 这是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它能滋养我吗?

     它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吗?

     它使我感觉开放还是收缩、温暖还是寒冷、坚硬还是柔软?

     我会希望我的好朋友有同样的感觉吗?

     再去经验那个情境,看看当你在要求别人改变时,你是如何伤害着你自己。 你也伤害了别人,你令他们感到难堪。然后对方开始抵抗——纵使他们知道你是对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他们必定对抗到底。 要他们屈服等于是要他们当上孩子的角色,被告知你知道的比他们的多、你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或应该怎样,自我决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经验告诉你,你越尝试去改变别人,别人越加反抗你,这形成了恶性循环,然后你们两个都感到更糟。

     2试图改变他人犹如以头撞墙 不管怎样,当你问自己,改变他人真的是我的责任吗?这样尊重他们吗?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你的头脑会做出很合理化的解释:

     这是为了他们好: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对他们自己和别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会进步…… 但是你的直觉,你的“感觉”,知道这样有点不太对头。你凭什么去评判别人? 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你自己很完美吗?

     3冲突背后是一个受伤的自我 让我们看着这些事实: 这个人有他自己无意识的理由,成为他们现在的样子,也许他们无意识的行为激怒了你。

     但那个反应是属于你的,是来自于你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看一看那张你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乐的清单,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爱,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关呢? 那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实际地希望别人去理解和满足。 而真相是,其他的人是不可能满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满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吗? 你可以继续指责他们,投射你不切实际的期待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成为另一个他们不是的人。或者,你可以把更多的智慧运用在这种情况中。 与别人冲突的背后,是一个受了伤的自我。 只要你明白到这一点,你就有机会看到你自己并问:“为什么我这么坚持要去改变这个人?”

     假如你对自己坦诚,你会看到在你所有合理化的背后,你有一个受了伤的自我正对着别人说

     “你无视于我,不尊重我,也不喜欢我,你不爱我,也不接受我。”诸如此类的话语。 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和别人冲突背后的——一个感受不到爱、被欣赏和接受的自我。

     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感到不被尊重和接受时,我们会采取报复——激烈地或消极地,不管是直接地恶言相向。

     还是间接地故意破坏,报复心制造了恶性循环的冲突,而这往往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假如你能了解你对别人反应的原因,以及你期待他们有哪些方面的改变,那么,你便知道要为自己负上怎样的责任,你将得到更多的有利选择。 给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赏作为开始,因为如果你真正欣赏和接受你自己,别人对你的反应还可能影响你吗? 你还需要这么仰赖别人对你的顺应来肯定你自己吗?深入思考一下。

     假如你察觉到,是你内在的无意识造成你对别人的反应——你渴望被认同、接受和爱,那么你内在将会产生一种力量停止这种自我斗争。

     你意识到受了伤的自我作出的报复其实是幼稚和可笑的,了解到这点能让你如释重负,你放下了! 这种了解也让你谦恭并且把你带回到自己,身心合一。 回到自己同时让你有机会看到人们是怎样地被自己的无意识所带动。 是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经历,构成了他们—— 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被对待;他们携带着怎样的关于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和对爱的强烈渴望。 通过与自己对被接纳的渴望与伤痛联结,你就能与对方对被接纳的渴望与伤痛联结,而这为一种全新的沟通品质开辟了道路。

    

     愿读此文者,皆开悟见性。

     愿转此文者,皆圆满人生。

     愿赞此文者,皆神性具足。

     愿以此文功德回向所有看过此篇文章的人。

     转载请注明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灵性文章,心灵成长,心理学,佛学,国学。

     婚姻伴侣,亲子教育,道医养生。

     粉丝人数40万,感恩关注!

     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

     以爱疗愈,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可复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请点亮“在看”,不要让这份光明熄灭!

     (公众号新规,你如果没有点击“赞”和“在看”,系统会判定你对文章不感兴趣,就不会再推送相关文章给你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