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题壁诗:古人的心情都写在了墙上
2019/1/4 6:05:00 诗词世界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格律诗写作提高班

     题壁诗意为题在墙壁上的诗,

     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

     殿壁、楼壁之分。

     从内容上说,题壁诗都是有感而发,

     表达了作者写诗时的心情与寄托。

     我们从题壁诗中,

     可以了解到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

     今天,诗词君分享十首题壁诗,

     一起来感受古时当时的心情。

    

     《题长安壁主人》

     唐·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是张谓寄居长安时,题在房东墙壁上的诗。诗题中的长安壁主人无名无姓。

     诗人自恃高沽却屡遭挫折,故而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有感悟。但他对此不能按捺不言,于是将满腔愤慨化成这篇悲愤文字。

     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观赏了庐山的景色之后,苏轼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游览了庐山的景色后,苏轼写下了观庐山的感受,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庆历四年时诗人被贬苏州之后,赋闲在家,一日外出游玩,来到花山寺,只见野草丛生,不见百花开放,觉得“花山寺”名不符实,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题青泥市寺壁》

     宋·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首诗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题于青泥市萧寺壁间的一首诗。

     该诗描写了作者报效祖国,御侮杀敌的志向。诗中质朴无华,直抒胸臆,气势健举,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和他只为报国血耻,不图拜将封侯的爱国主义精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可当政者却只求苟且偏 安,诗人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此时,诗人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题诸葛谼田家壁》

     宋·贺铸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这首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诗人路过诸葛谼时,便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平淡的风格,和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返璞归真的退隐生活的歆羡和向往,吻合无间。

     黄昏时我越过诸葛亮谼,迎落叶沿小路策马匆匆。歇脚在山林间寻访老农,客座边闻听得隔江晚钟。后屋里灯犹亮农妇在纺织,前溪上水推碓无人自舂。我早已没多少游宦兴致,来隐居希望您能够相容。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淳熙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光绪年间,谭嗣同作为维新变法的骨干,参与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和杨深秀、林旭等五人被收押后处死。这首诗是谭嗣同写在狱中墙壁上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用声音诠释古诗词

     这样学才更有味道

     60节音频课程

     每节20-30分钟

     19元轻松学习吟诵

     ▼点击图片 立即听课▼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诗词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