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打鸡血”,竟是这么个由来
2016/11/17 拾遗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拾遗物语 · 常识绘今天,“打鸡血”一词风靡网络。人们常用“打鸡血”来形容一个人陷入某种情绪的亢奋状态。那么“打鸡血”一词是怎么来的呢?你可能不知道,其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亿万民众为之癫狂的岁月。

    

    1952年,医护工作者俞昌时,学习苏联组织疗法后因为好奇,给几只公鸡测量了体温,发现体温都在43°左右。

    

    “鸡的体温如此之高,是因为血液发热机能特别高。”俞昌时突然脑洞大开:“鸡血也是一种组织,肯定能治病。”

    

    于是他抽公鸡之血注入左臂,顿觉精神倍儿爽、吃饭倍儿香。三四天后,俞昌时告诉别人,“我一直治不好的脚癣竟然痊愈了。”

    

    1959年,中央倡导“技术革命”,在上海工作的俞昌时想做“世界级名医”。便开始悄悄在厂里工人中试验“鸡血疗法”,“我要研制赶超国际水平的新型医疗技术。”

    

    1964年,俞昌时撰写《鸡血疗法》一书,然后油印成小册子向全国散发。标榜“鸡血疗法国际领先”,所以中央指示要“秘密研究”;并宣称很多“老干部”都在私下使用,“鸡血疗法能治疗六十几种顽固疾病。”

    

    此书很快传到卫生部长李德全手中,李德全翻阅后甚觉蹊跷,立马要求上海市卫生局:“调查原委,上报中央以待妥处。”

    

    1965年初,上海召开专家座谈会,经过一番讨论后否定了“鸡血疗法”。随后,国家卫生部下发通知,“立即停止私自给病人注射鲜鸡血试验。”

    

    1965年,某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捕,然后被判处死刑,为求保命,他献出一秘方:打鸡血。“台湾的蒋介石就靠打鸡血活着。”

    

    经中将军医这么一确认,“鸡血疗法”很快在上层社会流传开来。1966年,“文革”爆发。“造反有理”口号响彻云霄。卫生部竟发布“告全国革命人民公开信”,为“鸡血疗法”翻了案。于是,“鸡血疗法”像潮水般漫向全国。

    

    北起漠河、南到西双版纳,县级乡级医院以及乡村诊所,都排起了长蛇般的队伍,人人提着装公鸡的篮子或网兜,等待护士将鸡血注入自己体内。

    

    “地上到处遗留着肮脏的鸡毛和鸡屎,到处都是鸡的尖声惊叫,它们的恐惧像瘟疫一样传染了整个时代。”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回忆说。

    

    一时间竟造成公鸡因紧俏而涨价缺货。在农村,不少人家自己养起了公鸡。每天都有不少年老体弱者,抱着自家大公鸡直奔公社卫生院,那真是“家有一只鸡,胜过挎LV”。

    

    “听说没,又打死了一个。”在接近一年疯狂“打鸡血”后,各地陆续传来“打鸡血”致死的消息。因为恐惧,人们逐渐放弃了“鸡血疗法”,但“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俗语却流传开来。

    

    身体上的“鸡血疗法”虽然毙了命,但心理上的“鸡血疗法”却仍在继续。如今四处蔓延的成功学、毒鸡汤等,不就是“鸡血疗法”披上的新装吗?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知止,何以定?不定不静不安,孰能得?知止者,又何用打鸡血?那些打了鸡血的人生,终究会变得狗血。图:特约漫画家“齐北” 微信号:liwenjin1121 微博@小齐北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法律顾问 | 重庆沁山律师事务所

     拾遗热文

     把别人看顺眼了,就把自己看顺眼了

     脸,才是真正的裸体

     活到极致的人,必是雌雄同体

     你活得那么无趣,就是因为太“有用”

     蒋介石为何说中日差距就在一个王阳明

     他没有文凭,却被誉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师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这所只存在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生命中总有一束光

     足以穿透黑暗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