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风流才子唐伯虎,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2019/5/25 10:51:34 拾遗

    

    

     拾遗物语

     都说我是风流才子,其实我不过是一个一生都没有找到容身之处的失意人。

    

     ▲ 苏州城

    

     1470年的二月初四,

     我出生在“水港小桥多”的苏州,

     这一年是寅年,属虎,

     所以父亲唐广德给我取名叫寅,字伯虎。

     父亲是个读书人,

     他兴趣虽高,但资质平平,

     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只好开一家酒馆当了老板。

     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就在酒馆里摆满了字画,

     《饮中八仙歌》《李白醉卧图》之类,布置得特别文艺。

     每天傍晚的时候,

     附近的商人和文人雅士,

     就会来酒馆里聚会喝酒,

     吟诗作对,不亦乐乎。

     大家一起听听新闻,畅谈天下。

     我记事以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

     无忧无虑、快乐自在。

    

     ▲ 清·李岳云《唐寅像》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待在酒馆里,

     给客人端茶倒水,

     听诗人画家们天南地北地聊天。

     有一年秋天,

     店里常客周臣又来到店里喝酒,

     我不知道他是鼎鼎有名的画家。

     他喝了点酒后,突然兴致昂扬,

     画了两只栩栩如生的大螃蟹,

     一旁的顾客看到后大声喝彩:

     “这蟹画得跟活的一样。”

     我转身到厨房里拿了两只活蟹,

     对周臣说道:“我也有两只蟹。”

     周臣笑着对我摆了摆手:

     “你的蟹不稀奇,河里到处都是。”

     我一听就不服气了:

     “你那个是死的,我这个是活的,还可以吃呢。”

     顾客们听完哈哈大笑。

     周臣在画上签上名字,

     然后摸摸我的头说,

     “你把你的蟹和我的蟹拿到当铺去,

     看当铺要你的活蟹还是我的死蟹?”

     我满怀信心地跑了出去,

     结果垂头丧气地跑了回来。

     周臣打趣道:“这下服气了吧。”

     我还是不服,脑袋往上一昂:

     “我也会画画,我会画鱼。”

     我想了一个取巧的办法,

     在鱼的身上涂满了酱油,

     任由鱼在纸上翻滚跳跃,

     于是纸上印满了各种鱼影,

     我拿着大作向周臣炫耀,

     周臣一看,有点惊讶,

     “哟,这么快就画了这么多,

     画得不错,不过怎么有一股酱油味?”

     我非常得意,就把我的方法说了出来,

     周臣听完哈哈大笑,转身对我父亲说:

     “伯虎才智过人,

     唐老板可否愿意让他随我学画?”

     父亲喜不自胜,弯腰作揖:

     “当然愿意,求之不得呢。”

     父亲立马叫我也过去磕头,

     磕头之后我拉住周臣的手:

     “周伯伯,你真愿意教我学画?”

     周臣笑道:“磕过头了,还叫我周伯伯?”

     我毕恭毕敬递上香茗:“先生好!”

    

     ▲ 清人绘《唐寅像》

    

     我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

     许多人都称我为天才。

     在周臣先生府中学到第二年的时候,

     先生的朋友沈周来府上做客,

     还误把我的画作当成了先生的,还题了字。

     对此我十分得意,

     心想,我这水平应该可以出师了吧。

     先生为了考验我,让我画一幅月季,

     我提笔一挥而就。

     先生看了我的画之后赞道:

     “真是娇艳欲滴。”

     我听到这句话很高兴,

     便把画拿到石台两盆月季中间,

     一会儿,很多蜜蜂飞了过来,

     停在了在我的那幅月季花上。

     先生看到后非常震惊,

     “你画得太好了,连蜜蜂都分不清真假了。”

     其实,我只是在画上滴了点蜂蜜而已,

     先生叹服:“伯虎,你可以回家了。”

     得到这句认同我已经满足了,

     但我曾经答应先生要学足三年,

     于是继续学了一年,才回到家中。

     我回家之后,

     先生提出给我请一位老师,

     “你天赋好,不能浪费了。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我从小便喜欢看四书五经,

     所以先生之话倒也深得我心。

     不久之后,沈周的朋友文林,

     就给我举荐了一位老夫子,

     老夫子叫徐鼎靖,

     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举人。

     推荐人文林是文天祥的后代,

     他有个儿子文徴明,跟我同岁。

     徐鼎靖和文林交情不薄,

     再加上沈周的推荐,

     于是我和邻居张灵一同进了他的塾堂。

     徐鼎靖先生对学生严慈兼具,

     加上我们这一批学生很上进,

     所以他感到特别满意,

     希望我们在童试中取得好成绩。

     闲暇时,我经常学着写点小诗,

     有一次写了一首《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先生看后拍案叫绝。

     我暗自得意,心里却想:

     我肚中墨水可远远不止这点呢。

     父亲来看我,问先生我的情况,

     先生说:“伯虎勤奋用功,

     此次定能夺得魁首,

     你在家里等着好消息就行了。”

     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先生又说:

     “伯虎这次若能冠冕进学,我也是要重重奖赏的。”

     奖赏我还是感兴趣的,

     不由得顺口问了一句。

     先生哈哈大笑说:“奖你拜堂成亲可好?”

     我顿时面红耳赤。

    

     ▲ 唐寅雕像

    

     童试三场考完,我胸有成竹,

     发榜一看,果然高中第一,

     一起的张灵、文徵明也被顺利录取。

     新秀才的前十名,披红骑马游街,

     我在马上看着无数百姓围观,

     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中了秀才,不仅可以免服劳役,

     与州、县官平起平坐,

     还可以出入公堂,结交官府,

     这可是一般人羡慕不来的。

     为了庆贺,父亲请来了周臣、文林、徐鼎靖、沈周等朋友,在酒楼大摆宴席。

     大家吃喝得正欢时,

     店小二端来一碗红烧公鸡。

     文林怂恿我以“报晓”为题,

     给大家现场吟诵一首诗,

     这可正对了我的味了,

     我略微思索,便昂首吟诵道: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众人听了立马“好,好”地称赞,

     我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

     头上红冠不用载,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众人听了又立马叫好,

     我豪气冲天,于是又作了一首:

     血染冠头锦作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呼第一声。

     此时我的心,

     早就不在这酒桌之上,

     仿佛站在了泰山之巅,

     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哪里是大明的秀才,

     分明是汉唐的大诗人!”

     文林端起酒杯敬了我一杯,

     此时沈周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唐家光耀门楣,指日可待也!”

    

     ▲ 唐寅《春山伴侣图》

    

     我的先生徐鼎靖还真兑现了他的承诺,

     将他二侄徐延端的次闺女许配给了我。

     此时我刚及弱冠之年,

     妻子徐氏不过二八年华,

     与我同心同德,相敬如宾,

     自此我专心学习,

     为考取功名而努力。

     哪知幸福实在是太短暂了,

     没过多久便传来噩耗,

     父亲唐广德重病不起,

     他去世前拉着我的手,

     说出了最后一句话:“用心读书……光宗……”

     我的心如刀绞了一般。

     父亲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从小便对我非常宠爱,

     这个家庭也靠他一个人苦苦支撑。

     他一走,我塌了半边天。

     先生和朋友不断安慰我,

     可他们怎么能体会我内心的感受呢。

     身为长子,我必须扛起家庭的重担。

     可哪知祸不单行,

     父亲走后,母亲身子就垮了,

     没过多久,她也随父亲去了。

     但灾祸还没有停止,

     又过了没多久,

     我嫁为人妇的妹妹也去世了,

     我甚至没见到她最后一面。

     三位亲人的连续离世,

     让整个唐家雪上加霜。

     我形神憔悴,悲痛难抑,

     写下了一篇《祭妹文》,

     “……吾于其死,少且不俶,肢臂之痛,何时释也?……”

     我觉得灾祸总该到头了吧,

     然后并没有。

     临盆的妻子在产房待了很久,

     依然难以生下孩子。

     我在门外听着悲惨的叫声,心急如焚。

     终于,清亮的啼哭声从房内响起,

     我赶紧跑进屋内察看妻子的情况。

     脸色惨白的妻子,努力挤出一丝微笑:

     “我给你生了个儿子……”

     我接过孩子,感动之余又有些生气:

     “你差点要了你娘的命!”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

     妻子全身便开始发烫,烫得吓人。

     大夫来了好多次,

     可怎么也治不好她的发烫病。

     没过多久,她就离开了人世。

     妻子走后,我就失了魂,

     本想好好抚养我们的孩子,

     可灾祸还没有停止,

     没过多久,孩子也生病夭折了。

     我悲痛、惭愧、自责,

     觉得对不起去世的妻子,

     泪水不断滴在砚台上,

     我用笔蘸着和着泪水的墨水,

     悲恸地写下了那篇《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 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从左至右分别是唐寅、祝允明、文壁、徐祯卿)

    

     我人还活着,心已经死了,

     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

     没过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

     在床上足足躺了半年。

     这场大病之后,

     在张灵、祝允明等人劝慰下,

     我才重新振作起来,

     我铭记着父亲的遗言,

     熬夜苦读,继续求学之路。

     考试之前,我邀请三个好友聚餐,

     他们是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

     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在一起,

     畅谈古今,好不畅快。

     我借着酒劲,口出豪言:

     “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考试的时候,

     考官端上许多南京当地的美味佳肴,

     让考生先行品尝之后,

     用“六朝古都”为题来吟诗作赋。

     此时我有意逞能,

     想也没想就先抢着回答:

     “大人,我写了再吃也不迟吧?”

     考官笑了笑,吩咐管家呈上笔墨。

     我走到桌前,提笔蘸墨水,

     写下了那首1300多字的《六朝金粉赋》:

     “闽山右姓,策府元勋;

     玉节凌霄而建,金符弈世而分……”

     第一句一出,翰林院有位学士就说道:

     “颇有《滕王阁序》的气势。”

     “映阳光而独照,揽轻尘而四起。

     习成雅步,风细细而无声;

     学得宫妆,月亭亭而不倚……”

     此句一出,另一位考官突然一拍手:

     “妙趣横生,不落俗套!”

     “一笑倾城兮再倾国,

     胡而帝也胡然天。”

     最后一句一收尾,

     出题的考官笑着走过来,

     向我拱了拱手,问道:

     “气势磅礴,恢弘之作,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还没等我回答,旁边就有人说:

     “这是我私塾里的同学,

     唐寅,字伯虎,苏州大才子也。”

     我假意谦虚了一下,急忙回礼。

     主考官有意拉拢我,

     当即奖赏了我十两银子,

     我意气风发,连忙致谢。

     至此,这次考试已经没了悬念。

     发榜之日,

     当我看到我得了解元(乡试第一)时,

     高兴得在地上打了几个滚,

     口中哼着曲儿,心里想着,

     “天上的父母、妻子,你们看到了吗?”

     要知道得了解元的荣誉,

     就相当于成了全国一流名士。

     回到我的家乡苏州,

     老远就看到城门上的庆贺公告:

     “唐寅乡试夺魁,解元荣归,苏州风光无限。”

     知府大人安排专人在城门口等候,

     一路敲锣打鼓走回衙门,

     给我办了隆重的庆功宴。

     发小张灵知道我回来后,

     专门为我刻了两方印章,

     一个刻着“南京解元”,

     另一个刻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我喜不自胜,仰天大笑,

     “知我者,张灵是也!”

    

     ▲ 唐寅《落霞孤鹜图》

    

     中举之后我越发猖狂,

     连续写了《领解元后谢主司》《送文温州序》《金粉福地赋》等文章,

     赢得一片喝彩,声名大振,

     不由得意洋洋,睥睨一切。

     朋友文徵明写了一封信来劝我,

     “伯虎啊,你虽然有才,

     但是太轻浮太狂妄了,

     这样下去恐怕会一事无成。”

     我怒了,当即回了一封绝交信:

     “我就是这样轻浮狂妄的人,

     你看我不顺眼,

     那就别再和我做朋友!”

     跟第二任妻子何氏成婚后,

     过了1499年的春节,

     我才收拾行李,准备最后一关——上京会试。

     连中三元,是足以载入青史的荣耀,

     我抱着必胜的信念踏上了征途。

     在路上我遇到了同学徐经,

     他也要进京赴考。

     徐经是个富二代,

     由于非常崇拜我,

     竟然愿意报销我所有花费,

     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小粉丝的“敬意”。

     来到京城,

     我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

     在众目睽睽之下,

     我和徐经高调地拜访了许多名人雅士,

     其中还包括这次考试的主考官程敏政。

     这次会试,

     出了一道特别冷门的题目——“周有八士至季随”。

     这是一道很“超纲”的题,

     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八士”,

     但对我而言,不过小菜一碟。

     我提笔一挥而就,

     写下了文采斐然的答案。

     考完之后,有人问我:考得怎么样?

     我一律回答“必中会元”(会试第一)!

     身旁的徐经也是信心百倍,

     狂言自己“可中大魁”,

     我有一点吃惊,

     没想到这小子竟也如此嚣张,

     心想:“发榜之日,定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我觉得自己必然名列榜首,

     便在京城四处游玩四处潇洒。

     可我等来的不是高中的消息,

     而是锦衣卫的一声呵斥——

     “把唐寅和徐经都锁上,带走!”

    

     ▲ 唐寅《秋风纨扇图》

    

     身陷囹圄的感觉自然不好受,

     狱卒每天就送些酸了的稀饭,

     想我堂堂风流才子,

     竟沦落到如此地步,

     关键是我还不知道囚禁我的原因。

     直到提审的那一天我才知道,

     由于这次会试的题目很冷门,

     但答得最好的只有我和徐经,

     再加上之前我们见过程敏政,

     于是朝廷认为我们贿赂了主考官。

     知晓事情原委后,我高声喊冤:

     “冤枉啊!请大人明察!”

     哪知主审官一拍惊堂木:

     “我告诉你,

     徐经已经一五一十地招了,

     你还要狡辩到何时!”

     主审官这么一说,

     我立马就明白了:

     那徐经平时成绩平平,

     读书也不是很用功,

     所以贿赂一事应该是存在的,

     他肯定是瞒着我做了这件事情,

     “大人明察!我真没有徇私舞弊。”

     主考官站起身来,气势汹汹:

     “会试之前你真不知道试题吗?

     不知道试题怎么可能一气呵成?

     不知道试题怎敢在考完后口出狂言?”

     主审官没给我辩解的机会,

     让属下打了我一个皮开肉绽。

     趴在充满霉臭味的牢房里,

     我悲从中来,真想了结此生:

     “我一向自诩江南第一才子,

     如今却落了个考试作弊的罪名,

     还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

     又怎么对得起天上的亲人。”

    

     ▲ 唐寅《事茗图》

    

     此案震动朝野,

     皇帝亲自下令彻查此事,

     我在无数次严刑拷打中,

     昏了醒,醒了昏,

     幸得朝中有像李东阳一般的爱才之人,

     多次在皇帝面前求情,

     我才捡得了一条性命。

     最后程敏政被革职,郁郁而终;

     徐经被革去功名,贬为庶人;

     我则被永远取消了考试资格,贬去浙江当一个小吏。

     我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

     回到苏州家里。

     可我那妻子何氏,

     非但对我的遭遇不闻不问,

     还觉得小吏好歹也是一个官,让我好好珍惜。

     我气急败坏,大声呵斥:“要去你去!”

     我唐伯虎虽然落魄至此,

     但也一身傲骨,绝不屈服。

     何氏闻言一哭二闹三上吊,

     从此心生怨言,萌发去意。

     我便一纸休书,如了她的意。

     我睡在冰凉的簟枕上,

     想起了结发妻子徐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王文珏《唐伯虎故居桃花庵图》

    

     一场大病之后,我彻底想通了,

     虽然不能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但我也不能因此就荒废了人生。

     我要好好活着,

     把人生好好过出自己的情趣。

     不久,我便娶了青楼女子九娘,

     她虽然是风尘中人,

     但经常帮助我接济我,

     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

     我开始以卖字画谋生,

     美人图、风景图、春宫图。

     我才名在外,所以书画非常畅销。

     我重拾信心,

     写下了一首豪气万丈的诗《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很快我就有了一些积蓄。

     苏州有个地方叫桃花坞,

     这里本是别人废弃的别墅,

     环境优美,还有些许桃花,

     我很喜欢这里,便买了下来,

     想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快活园。

     我找来朋友张灵和祝允明,

     一同栽种了八十几棵桃树,

     建成了竹林、茅舍和亭阁,

     祝允明题了“桃花坞”牌匾,

     张灵题了“梦墨亭”,

     周臣先生也题了一个“笔洗阁”。

     这时我想起了文徵明,

     当时我年少轻狂,

     对他的劝诫充耳不闻,

     此刻想来真是惭愧不已。

     我立马写了一封《与文徵明书》,

     向他表达我的歉意。

     他得知我正在修建桃花庵,

     就寄来了一副对联——

     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半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他的对联没有横批,

     祝允明笑着补了四个字:神仙境界。

     桃花庵建成后,

     我便自称“桃花庵主”,

     还为此写了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平定宁王之乱的王守仁

     拾壹

     我原以为我的后半生就这样了,

     身边有桃花,有九娘相伴,

     纵情山水,纵情诗文书画。

     可没想到宁王朱宸濠突然来找我,

     强行聘请我去当幕僚。

     我怎敢违抗王爷的命令,

     只得和九娘告别,

     来到了南昌宁王府。

     来到宁王府后,宁王让我画了很多美人图。

     有一天,有个人问我:

     “解元公可知道这些画的用场?”

     我说:“愿闻其详。”

     “这些美人图入选的美人,

     是要献给皇上的,

     皇上纵情于美色,

     才能放松对宁王的警惕,

     王爷才能广招贤士,大举义旗。”

     我吓得一哆嗦,心里暗想:

     “没想到宁王竟有谋反之心。”

     我只想过我的快乐生活,

     不想参与争权杀人的破事,

     于是开始寻思如何脱身。

     我思考了很久,发现只有一个办法——装疯。

     我把几坛酒全喝了,

     然后开始耍酒疯,

     摔椅子、砸桌子、乱骂人,

     有人赶紧跑去告诉宁王,

     等宁王过来看我的时候,

     我把作画颜料弄得全身都是,

     时而挖鼻孔,时而抠抠脚。

     宁王不相信我疯了,

     吩咐仆人服侍我更衣。

     我便直接脱光所有衣服,

     在宁王府上开始裸奔,

     见到姑娘,便对着她们傻笑,

     口中还念叨“我是宁王的贵客”。

     然后,我还随地大小便,

     弄得整个宁王府鸡犬不宁。

     这一下,宁王终于相信我疯了——将我放回了苏州。

     没过多久,宁王便造了反,

     结果被一位叫王守仁的神人镇压了,

     从起事到失败仅仅只用了43天,

     而我则因为装疯,

     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

    

     ▲ 唐寅书法

     拾贰

     回到苏州桃花庵后,

     我更加珍惜生活了,

     跟九娘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但好梦由来最易醒,

     没过多久,九娘便生病去世了。

     我万念俱灰,心如死水,

     觉得人世间满是忧伤和苦痛。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

     来比喻世事之空幻无常。

     我的人生,不正是这样吗?

     从此我便自称“六如居士”。

     因为宁王造反的影响,

     没有人敢买我的画了,

     我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

     只能靠祝允明和文徵明接济度日。

     最惨的时候只有写诗安慰自己——

     “三日无烟不觉饥。”

     三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真的不会饿吗?

     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我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我将我和九娘唯一的女儿,

     许配给了书法家王宠的儿子,

     了却了晚年的一桩心事。

     一次,我和祝允明去看望先生王鏊,

     在先生书桌上发现了苏轼的真迹——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百年,我已经走过了一半,

     剩下的日子怕也是不多了。

     这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

     或许我这一生就要结束了吧。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脑海之中,

     回到家后,再一次卧病不起。

    

     ▲ 苏州石刻唐寅像

     拾叁

     1524年的冬天,

     西北风呼呼作响,

     声音在整个桃花坞里回荡。

     我这一生本想成为最狂妄的那个人,

     没想到却活成了这样凄凉的一个人。

     我能够想象我现在憔悴的样子,

     因为我已经看过太多人这种样子了,

     我的父母、我的妻子、

     我的妹妹、我的朋友,

     这次终于轮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床边的女儿,

     她的眼睛哭成了桃子,

     我伸手摸摸她的头,

     让她把笔墨准备好。

     在女儿的搀扶下,

     我最后一次坐到书桌面前,

     写下了我人生最后一首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生亦何哀,死又何惧?

     这一死,不过是从人间到地府,

     不过是从一个他乡到另一个他乡。

     写完之后,我看了看女儿,

     手中的笔便掉在了地上,

     眼皮如有千斤之重,

     我终于沉沉睡了过去。

     耳畔只有女儿的哭喊在回荡——

     “爹……爹……”

    

     ▲ 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

     拾肆

     我这一生,

     狂妄过,也失落过,

     得意过,也悲惨过,

     但不管怎样,我都在尽力做一件事情——在困境中活出情趣。

     这世上,很多人都活成了我的样子,

     我们都曾经“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都曾经“会挽雕弓如满月”,

     我们都曾经“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做梦都没想到,

     几百年之后,

     有人竟会把我写进评书里小说里,

     把我拍进电影里电视剧里,

     写我如何聪明绝顶、智斗奸臣,

     拍我如何风流倜傥、抱得美人归。

     看着这样的艺术想象,

     我心里其实挺开心的,

     是啊,这是我最想成为的样子。

     但是,我想给大家说一声抱歉,

     因为真实的我,

     并没能活成你们想象的那个唐伯虎。

     但我并不遗憾,

     我虽然没能活成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但我尽力活出了自己最好的样子。

     在经过这么多次与命运的缠斗后,

     我终于可以坦然无愧地对自己说:

     “恭喜你,你有资格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也许就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如果我们不能成为诗人,

     我们还可以做诗一样的人。

     ▼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