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知之明,等于自毁前程!
2019/8/31 7:12:00张良计 管理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张良计(ID:zhang_liangj),本文经授权转载,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敦老师微信 huo1shi

     作者简介:张良计,一个左手干货,右手鸡汤的真性情BOY。原标题《别让自己的前途,毁于没有自知之明》

     文 | 张良计

     编辑 | 陈卓 美编 | 高琬珍

     法国有一句谚语: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在我们看世界时,总以为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全面而正确,却忘了世界的盲点就是站在中心的自己。其实,这正是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长此以往,对工作和人生都极为不利。

     一

     我有两个朋友,上周分别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朋友叫A,是我的大学同学。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一家上市金融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

     半年前他面试了一个从银行出来的候选人,交谈的时候,对方时不时表露出一种傲慢感,仿佛银行出来的,就该在这个行业顶天立地一样。

     用我朋友A的原话说:“一个来面试的,搞得自己像银监会的人。说了一圈各种挑公司的毛病,然而看得又不够深刻,讲又讲不到点子上,说的都是似是而非的问题。”

     后来这个候选人跳去另一家银行,既不能利用好自己手上已有的资源,也无法发挥自己本身的专长。呆了没多久,又被调去做一个全新领域的工作。可在这个领域,没有过去的积累根本无法做好。

     他等于白白浪费掉了自己过去好几年积攒的经验和资源。

     第一个故事先说到这里,下面来看第二个故事。

     我的第二个朋友叫B,是我曾经的老板,现在是一家国际知名广告集团中国区的高管。

     B有一个下属,是个女生。脑子聪明,思维活络,学习能力也强,但缺就缺在情商。

     前一阵子这个下属想要跳槽,为了几千块的涨薪毅然放弃现在公司对她的栽培。她说自己和男朋友合买了房子,所以要还房贷,经济压力有点大。

     我朋友本着她很有潜力的想法,当天就去帮她和CEO、CFO去争取薪资上的增长。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这种事需要集团内部层层批准,手续特别麻烦。我朋友那天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帮她处理这个事情。

     最后不仅给她争取到更多的涨薪,还帮她报销了回马来的机票(那个下属是马来人)。

     然而两个月后,她和我朋友说自己把新公司Offer letter 上的条款搞错了,现在如果要留下来,原公司很多合同上的细节要再次修改。

     在这种情况下,我朋友又和HR搞了一周,想尽办法给她东补西补。看在这个下属很努力,做的东西也不错的分上,就让这个事情这么过去了。

     可是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月,她跑过来找我朋友说自己要升职。因为看到集团其他公司的人合并进来后职位都比她高,她觉得不公平。

     我朋友强忍着要发飙的心态,回了一句:“对不起,你的能力还没到你想要的职位。”

     第二个故事完。

     二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角很相似,都缺乏自知之明。

     第一个故事中的候选人,不知自己面对的外部环境。

     他用自己习以为常的视野和标准,去评估自己圈子以外正在发生的事情。殊不知他认为的世界,早已不是他以为的那个世界。

     然而,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国企银行所谓的“荣耀感”加身,让他拒绝面对现实,还以为银行工作是铁饭碗。

     可现在就连这些所谓的铁饭碗,也在逐渐被创新技术与市场经济所改变。

     根据新闻报道,仅去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就相继裁员2.7万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许多过去由人完成的工作,如今全都由机器完成。

     我公司楼下对面的建设银行,几年前每天都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偌大的服务大厅里空空荡荡,两排智能柜员机完美替代了过去七八个窗口的人工服务。现在只需要一位大堂经理在旁协助客户即可,快速高效省时间。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福音,对银行工作者却是危机。这意味着如果你掌握的都是容易被取代的初级技能,再待下去前途一定黯淡无光。

     而我的那位朋友A,同样是银行出身,当年正是看到了在银行发展的局限性,及时跳到现在这家金融机构,并把自己在银行工作时期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全部盘活带走。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如今在新公司做得风生水起。

     当时A同样面对了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那时他很坚定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到触及核心业务的地方去,因为这才是最赚钱的。

     银行的核心业务,无非就是负债,投资和中间业务。A很看重投资这一块,所以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就想办法接触和维系好一些大客户资源。他知道假以时日,这些才会变成他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A面对跟他当年一样情况的面试候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把外面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可对方依然端着架子觉得你们都是野路子,我才是根正苗红。

     后来我朋友只得放弃。

     可没想到过了半年,也就是上周,那个候选人又重新联系上我朋友,问他这里还有没有机会。

     原来他跳到那家新的银行后果然如我朋友所料,没有资源积累从头做起根本发展不起来,可我朋友现在怎么可能再答应?

     只能说真应了那句话:眼界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命运。

     三

     第二个故事中的下属,不知与自己能力对应的权责边界。

     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如何与老板相处,做哪些事情是合理的,提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这些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我的那位朋友B,是那种只要觉得你有才干,即使你做出越界的事情也依然会容忍的老板。

     然而,那位下属却至始至终拎不清这一点。

     她三番五次要求公司修改合同,每一次修改都涉及到一系列内部流程的繁琐调整。而为了尽可能满足她的要求,我朋友依然顶着巨大压力和管理层沟通,为了留下她开出相当不错的条件。

     待过大公司的人都知道,这种需要一层层老板签字的事情,得有多麻烦。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已经显示出非常大的诚意。可那位下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断用自己的莽撞举动闯出一个又一个麻烦。

     后来B和我说道,这还仅仅是她日常诸多奇葩的表现之一。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不顾老板的日程安排,在下班时间冲进办公室跟老板过东西。

     我朋友好几次都是准备收拾包下班的时候,遇到她兴冲冲地拿着电脑进来。而其他下属,都会事先微信我朋友,问她时间是否OK。

     甚至有几次,她在晚上11点钟我朋友准备休息的时候,把方案发过来要我朋友提意见。

     对此,朋友B评价道:“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老板带来多少麻烦,这真的会抹杀她过去一系列优异的表现。”

     只因自己能力不错,就不顾下属和老板的边界,做出超越自己权责范围的事情,这会毁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见识过不少类似的人。本来手握一副好牌,最后却因为自己一系列莽撞的行为把好牌打烂。

     究其本质,依然是自知之明的问题。

     拥有什么能力,坐到什么位置,获得多大权限,这是一个连锁对等的关系。一旦这个等式中任何一个变量越界,就会引起周围强烈的反弹,产生负面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说,即使能力超群,也要适当保持谦卑,姿态不要太激进甚至跋扈。这是在给自己准备“余地”,未来遇到危险的时候有退路,遇到机会的时候有空间。

     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这位下属,如果她不那么激进,硬“逼”着我朋友和HR给她翻来覆去改合同(况且还是自己原因造成的错误),以后的成长路径其实是很不错的。

     可就因为搞了这么一次,她在所有人心中的印象全面崩塌,而且还会影响她在这个行业里的口碑,得不偿失。

     自知之明说白了,就是客观角度的自我认知。我有什么本事,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处于什么地位,我可以要求什么。

     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这需要不断压抑自己因为小成功而迅速膨胀起来的大野心,这种自己打击自己的过程其实是反人性的。

     稍不留神,就会压不住板子,变成“全世界都应该以我为中心”的霸权思维。

     就像最近《中餐厅3》里那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乍看上去气势十足,但仔细推敲漏洞百出。

     一味强调“我就是要这样”,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不这样会怎样,要这样需要什么条件,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统统没有解答。

     这种行为既不成熟,也不负责。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考虑问题永远是从上往下这一个维度,只看到“结论”,不关注“论据”。提要求永远从自我出发,从来不管实现要求的难度、条件和结果。

     而厉害的人考虑问题是反过来的。他们先关注的是底层“论据”,思考“论据”能不能支撑起上层的“结论”,自己的感受只是诸多“论据”的一部分。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一个综合了所有条件的最优解结果,而不是一意孤行。

     四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自知之明呢?今天文章的最后,分享2点小建议:

     1.牢记自己的短板

     除了知道“我擅长做什么”,更要清楚知道“我不擅长做什么”,然后去找能弥补自己短板的人合作。

     比如做研究做产品的人,往往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想要把产品卖出去,就要搭配一个会来事懂销售的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才能建立良性循环。

     许多大公司的创始人在起家的时候,都是这么一个组合。这种互补型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能力,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而当看不清自己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找“参考系”。比如和自己同级别,同职位但比你更优秀的人,在对比中找差距。再比如公司、行业里让你敬仰和崇拜的人,他们在哪些地方比自己强。

     比如同样做一份方案,别人两天能做好,为什么自己要花一个星期?

     是思考方式不对,还是PPT操作不熟悉,或者是对方案需求的理解有错误?从最简单的事情里找差距,一点点积累。

     把身边优秀的人当做映照自己的镜子,你才会时刻向上看。切忌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压住随时可能得意忘形的心态。

     稳住,才能不断去赢。

     2.借助他人的印象,完善自己的形象

     早些年我做广告的时候,有位前辈曾教过我这个行业的一条铁律:“你觉得自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觉得你是什么。”

     举个例子,快手的广告无论做得多么高大精美国际范儿,只要它的用户依然是以低线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人群为主流,那它的形象就永远高端不起来(当然,它也没必要高端)。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做人。

     你觉得自己有能耐不重要,重要的是评判你能力的人觉得你很厉害。

     职场和市场经济很像,有时候你得具备“用户思维”。这些用户可以是你的上级,同事,下属,合作伙伴...... 经营好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会让你的职业发展受益无穷。

     比如在上级心中留下努力工作,很能解决问题的印象;在同事心中留下很好合作,负责任不甩锅的印象;在合作伙伴心中留下替他人着想,携手共赢的印象......

     真正的自知之明,是根据所面对角色的不同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姿态,让每一种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这既需要情商,更需要智商。(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真相:优衣库和海底捞都摸到了那张最大的底牌!

     顾客老龄化,90后不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格兰仕“挑战”天猫的背后,暗藏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

     ●孩子王:经营1700万新家庭会员背后的组织秘密

     181年的宝洁,到底惹谁了?

     思维方式定成败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