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最高的自律,是放弃不断改变他人的想法
2020/7/1 7:15:00 管理智慧

    

    职场中,我们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希望别人都能够按照自己想的来执行,尤其是一些领导,总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的思路强加于下属。殊不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整个团队“习惯性沉默”。作者:Ray先森来源:Ray先森(ID:RayZhang1993)

     很多年前,我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遇到一位领导。 这个领导白手起家,在深圳多年打拼也是事业有成,而且很有能力,资源也多。 我在他的手下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过程也是非常惨烈,甚至是非常痛苦。 因为这个领导,确实对下属很严格,严格的程度甚至到了可以骂哭下属的地步。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这样做!”“你怎么不那样做?”“为什么你要这样做?” 用黄晓明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当然,最后我们的工作完全变成了毫无灵魂的搬砖,因为他的控制欲和改变欲太强了,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很听他的,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心态渐渐都变了: “反正你是老板,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按你的意思来就行了。” 不断想改变他人的想法,是一种胜负欲作祟的表现,但恰恰也是这样的行为,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很多人,包括你的同事、朋友、和亲人。

     01不断想改变他人的想法是对对方最大的不尊重

     在后来的很多年,当我自己开始在职场上带新人的时候,发现自己也在不可避免的重复着当年领导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公司给我安排了一个98年的应届生同事做搭档,我也在很多次的沟通中,直接否定了他的想法和行为,那时候在我看来,我不过是为他好。 但后来我也觉得,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恰恰是给自己开脱的托词。 但凡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职场上确实有这么一类人:很喜欢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甚至把自己的标准,当成绝对正确的标准。 这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霸道总裁风格,虽然看起来很有震慑力,但绝对算不上一个好领导,更不用说得到下面的员工打心底的佩服,别人最多不过是敬你是个领导和为了拿你这份薪水而已。 后来,在我职场的历任领导中,这种霸道总裁式的领导最明显的特征是: 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来否定别人的想法。 而这样的思想,最终演变成各种让人难受的行为和言论: 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方案,别人随便找个理由给你打发了;

     你之前99%的付出看不见,唯独揪着你1%的瑕疵猛烈批评;

     你做的任何事情在对方看来,都是不对不行不标准不合格。

     然后抛出自己的想法向你兜售,那种“高高在上我说的都对”的行为,无疑最让那些真正付出努力的人,消耗点最后一丝丝热情和自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举过一个案例:有一种领导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权威感,即便是面试过程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上一家企业中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问题,而在当下的面试中被不断否定,甚至不断质疑。 你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工作衡量标准,并不是你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就不行。 话说回来,但也恰是这种不断想改变他人想法的行为,成为这种领导彰显权威感的必要手段。 剑桥大学导师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写过:“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我想,好的沟通大抵如此:陈述事实的过程和结果,而非不断改变别人的想法,甚至用身份、权利、地位上的差距去攻击对方。 那样带着伤害的沟通,才是对对方最大的不尊重。

     02凡事只问对错的沟通才是最无效的沟通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蔡康永讲了一个职场故事: 一个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腹经纶、辩才纵横,每次部门开会,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上司们也很欣赏。 可惜大家都不喜欢他,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部门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冲锋陷阵。 他其实很优秀,但问题是,他喜欢在智商上、口才上、能力上碾压别人。当他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 口头上吃过他亏的人,都盼着他出洋相。 高智商、口才好的职场人,我确实也见过不少,但最后拍板常常是那个不怎么说话的领导。 吴军博士曾经在《格局》中提出一个“带宽效应”:人的思维能量是有一定容量的,就像水流一样,一个水管的粗细,河流的宽度,有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拓宽这个带宽的宽度,但是无论是谁,带宽的宽度都是有限的。 当思维被某一件事占据的时候,就会出现满脑子都是这样的事情。 同理,凡事只知道问对错的人,最终很难再把宝贵的注意力用以自我提升和向上精进,而且到最后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 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事情的对错,而无事情的结果,一旦迷失在这个方向之中,时间和精力就会被大量浪费甚至是牵扯影响。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领导,很喜欢揪着下属的对错不放,而不是说明事实: 领导:你说,你这件事是不是做错了?下属:领导,可是我这事做好了啊?领导:你结果虽然是做好了,但是过程错了。下属:那请问职场中到底是以结果为准还是以过程? 凡事只问对错的人,眼里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错,而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对错论”的狭隘局面不能自拔,最后演变成在无效沟通里越陷越深。

     甚至有时候,只看得到别人的缺点,而对对方的优点假装看不见。 《奇葩说》冠军陈铭曾经就对“对错论”提出过自己的一个看法:我始终认为能不能应对不好的问题,是由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而不是纠结于对错本身。 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把眼神聚焦到糟糕的一面,糟糕就成了全部,你也会随之阴暗下去。 但哪怕只有1%的事是光明的,你盯着那1%,你就会开朗起来。 有时候,其实很多事并没有对错之分,不过是看法不同而已。 总有人问,好的职场沟通,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回答是三观相合。 三观固然重要,但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不争对错。

     03尊重别人的情绪而非不断改变别人的想法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记录过一则小事: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她说我对,他错。 我虽然争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与人相处之间总会有分歧,而总有人一定要争个对错,辩个高下,甚至是以此为乐为荣,但他们可能都忘了: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些人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分对错的过程中,而让自己的视野渐渐变得局限、主观、狭隘,最终渐渐走入一个死胡同。 而这个走入死胡同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变别人的想法中慢慢进行的。 记得以前在和甲方沟通的过程中,就接触了一个做法律出身的项目负责人,我发现对方身上的那种辩论队气质简直是工作过程中的一场噩梦。 那种言语中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加上一种“我说的都对”的权威感,以及用非专业性的意见对我们的工作各种点评和改动,给人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 这个世界,没有谁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否定、被攻击、被别人按着头说我错了。 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尊重别人的情绪下,而非不断改变别人的想法。 以前还遇到过一个做健身教育的朋友,她在和会员交流时非常有耐心,轻声细语温柔备至,但是对她的男朋友却常常各种苛责和挑剔,总是不满意这个男生种种行为。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男生已经做的很好了。 我观察到,她在沟通中,很少有在意那个男生的情绪表现,哪怕是他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还是在不停的说,说到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其实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有一个真相是亘古不变的: 真正的交流应该是谦逊而客观的,他们积极寻找共识、乐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揪着别人的问题说三道四。解决问题本身,远比通过争吵获得一场没有意义的输赢要重要的多。

     04写在最后

     就像刘润老师写的那样: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我的时间被浪费、心情被影响、情绪被污染,我的损失将会越变越大。 那我会主动认错,并迅速离开。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时候面对一些无谓的争辩和解释,我通通保持更冷静的态度,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情绪的失控,并极度渴望通过改变他人来证明自己。 毕竟人生很贵,我没有太多时间操心怎么去改变别人,也并不想为太多无关紧要的人改变自己。(本文完)

     【提醒】因为微信平台推送机制改版,不“星标”就可能收不到我们每天的文章推送,所以赶紧“星标”吧!操作方法:点击本文顶部“管理智慧”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3个点——设为星标即可《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

     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