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者,胜在思维层次
2020/7/6 7:15:00 管理智慧

    

    假设你们公司想推出一款新产品,你让下属做个市场调研,今天早上,下属把报告呈报给你,你一看觉得写得一团糟,条理不清晰、数据不充分,你直摇头。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他最近事情太多了,没有精力认真做;或者这家伙就是懒,不肯下功夫;他能力不行,做不了这件事;他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你的答案,说明了你在这件事上思维所处的层次。作者:薛冬霞,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鲁东大学教科院讲师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01

     逻辑思维的6个层次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问题,需要思维上的升级,否则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思维层次的差异。

     有的人,认知层次比较低,只能被自己眼里的现象蒙蔽双眼,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有些人,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但看到的是一个脏乱的世界;而只有少数人,能够领略更为美好广阔的世界。

     NLP(神经语言程序,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领域的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把人的逻辑思维分为6个层次,形成一个被称为“逻辑层次”的分析工具。

     他认为人的逻辑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价值观层、身份层与愿景层。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应对模式。

     (1)环境层

     思维模式在环境层的人,聚焦于外在环境,支持条件,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外部归因”,认为问题的出现都是别人的错或者环境不好。

     比如生意不好做是因为竞争太激烈,自己没有得到晋升是领导偏心等等。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抱怨”。

     (2)行为层

     思维模式在行为层的人,关注于自身行为,他们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比如工资低就多加班,赚更多的加班费。

     (3)能力层

     思维模式在能力层的人,关注于能力提升,他们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比如工作没有做好是因为能力不够,侧重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4)信念/价值观层

     思维层级在这个层次的人,关注的是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要做对的事情”。

     (5)身份层

     思维模式在这个层次的人,关注的是“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主要的应对模式“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做出某种选择和行动”。

     (6)愿景层

     思维模式在愿景层的人,关注的是“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

     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让它更好?”

     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愿景层,因为他们思考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典型人物有: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马斯克“我非常希望人类有光明的未来”,特蕾莎修女“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对于同一个人来讲,思维会在不同的层次之间切换。

     比如考虑公司的发展方向或者自己的人生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上三层,而在方向决定之后的执行更多的考虑在下三层。比如华为的“20年后,世界通信业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就是上三层中身份层的表达,而为了实现这一身份的人才吸纳、组织架构设计就是下三层。

     一个人思维层次的上限,决定了他的能力高度和解决事情的效果。

     比如一个人最高的思维层次在行为层,他认为自己生活困顿、窘迫就是自己不够勤劳,不够节约,那他的表现就是努力劳作、加班加点,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金钱上的节省,但显然这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但如果他升级到能力层,他会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更节约时间。

     就像同样的数据,手动处理可能用十天;用Excel处理,用一天;但是用Python处理,也许只用三分钟,并且差错率更小。

     对不同的人来讲,在一个低维视角的人眼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个高维视角的人眼里,问题可能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甚至连问题本身都会消失。

     02

     6个逻辑思维层次之间的关系

     上三层决定下三层。上三层与下三层的关系就像物体和物体的影子,改变物体,影子必然改变。

     很多人的迷茫或者很多公司的迷茫,都在于过于聚焦于下三层完成情况的好坏,却很少停下来对上三层做深度思考。但实际上,不管是人或公司都是由上三层引领的。

     低层次的问题用高层次的思维好解决,但是高层次的问题用低层次的思维难以解决。

     身份层次可以解决能力层次的问题,但是反过来不行。比如乔布斯的名言是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基于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他才会不断去创新,才会锻炼创新的能力。

    

     层次越低越容易改变,层次越高越难以改变。

     管理学有个冰山模型,冰山上面的是知识、技能与能力;下面自我形象、价值观、驱动力等方面。在逻辑层次中,下三层属于冰山之上的部分,容易改变;而上三层属于冰山之下的部分,难以改变。

     因为上三层更多受到基因、人格特质、早年经历的影响,就像环境很容易改变,而一个人的价值观由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难以改变。

     低层次有问题不要紧,高层次是关键。很多去过阿里巴巴的人感觉在阿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貌似在阿里内部没什么机制、流程,员工称之为“生机勃勃的乱”。

     阿里巴巴为什么乱而不倒?究其原因,阿里关注的是上三层的明晰。

     阿里巴巴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2004年,阿里巴巴将“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定为愿景,并正式形成了“六脉神剑”的价值观和文化: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2019年,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际,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六脉神剑”到“新六脉神剑”,是因为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阿里巴巴的DNA。

     当然,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不过能落实到实处的极少。阿里是说到做到,比如:

     在面试新员工的时候,会有阿里老员工组成“闻味官”,这个“闻味道”跟结构化面试不同,主要是聊聊工作、家庭,这样“闻味官”就能感觉到,被面试者跟这个组织是否味道相同。这就是在考察价值观的匹配与否。

     马云也说过:“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都跟钱无关,都跟价值观有关。可能全世界很少能找到这样的一家公司,花这么多的时间对价值观进行讨论。

     “过去二十年,阿里因为价值而与众不同,我们最珍贵的,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让我们在巨大压力的时候依然敢于坚持,这就是价值观。”

     “未来二十年,阿里应该也必须坚持我们的价值观与众不同。”

     反观很多企业,有严格的制度、流程,但是企业因为上三层的不明晰,陷入混乱与迷茫之中。

    

     03

     如何提升思维层次?

     (1)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是营销专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核心是对任何事情,从内而外进行提问,而不是剥洋葱式的从外而内。

     通过首先问“为什么”,透视事物的本质及原因;通过“如何做”,构建事情解决的逻辑体系,找到实现的渠道通路;最后“做什么”,构建纷繁复杂的业务枝蔓体系。

     对个人来说,也是就首先了解清楚一件事情的缘由与目的,再想行动路线与具体落地执行。

    

     (2)上三层的追问与思考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中提出“以终为始”的原则,也就是说:心中一定要有“终”,才知道应该怎么“始”。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经过两次创造,首先是通过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其次才能通过实际行动进行第二次创造。

     比如建造一座大楼,要经过大脑中的第一次创造———设计图纸,才能有第二次的建设———建造出大楼。第一次的创造的是“终”,是第二次创造的是“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作为个人的“终”,就是你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候,你希望别人怎么看你,也就是你的愿景、身份、价值观的思考;

     对组织来讲,德鲁克的经典三问“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

     (3)纳入时间维度

     在教练技术中有个时间线的工具,有助于人们转化视角,拉长时间的维度看一件事情,视角可能完全不同。

     当下重要的事情,也许以多年后的视角的来看,完全是不同的认识。正如人在离开人世时,不会有谁认为权力与金钱是重要的。

     对于时间的考量,有助于提升思维的层次。

     04

     逻辑思维层次

     在管理中的运用

     (1)部门沟通与协同

     在大型组织中,部门协同是个难题,不同的部门争夺刚性的资源,因此部门间的推诿、扯皮是常有的事。

     如果部门沟通聚焦于下三层,因为岗位职责不同、任务不同难以统一和协调;如果聚焦于上三层,促使大家关注组织的目标,就可能会很快达成意见,使大家力往一处使。

     (2)员工管理

     任何领导都可能听过员工的抱怨,诸如资源不够、公司绩效考核不合理等等。作为领导,要善于给员工升维。

     如果员工只是停留在环境层,领导可以把员工拉升到行为层。

     比如员工说:业绩实现难度,因为公司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

     领导可以这样问:那在现有条件下,你可以做哪些工作,让目标可能实现?

     员工停留在行为层:工作太多了,都干不过来。

     领导可以问:那你觉得可以提升哪些能力,让你的工作干得更轻松一些?

     通过为员工的认知升维,打开员工的视野与局限,促使目标实现。

     (3)职场的表扬与批评

     在职场中,总体来讲批评多于表扬,并且常在上三层进行批评,但是上三层的批评会影响员工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员工成长。

     更科学的做法是表扬集中于上三层,批评集中于下三层。“你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比“你好勤奋啊!”更有激励作用;而“我感觉你的同理心不够。”就比“你真自私,做事只考虑自己!”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让改进的方向更加明晰。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有多强大,那么,他的格局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逻辑层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提醒人们穿过下三层,去实现对上三层的思考。

     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掌握了逻辑层次的分析工具,实现认知升级,促使人们去探索和发现自我和组织内在的渴望与动力,并以此创建更好的行动方案,最终能实现叠加式的进步。(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

     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