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影《信条》里暴露的管理秘诀,华为早就在用了
2020/9/14 7:15:00 管理智慧

    

     很多大公司的倒下,并不是因为被对手所击垮,而是由自身组织和人员的自大、封闭、惰怠等,在时代的风口失去了转向的能力。任正非是第一位把熵的概念引到企业管理中并系统阐述的企业家。他在华为大学内部出版的第一本书《熵减:华为活力之源》序中提到:熵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陈黎芳

     来源:本文整理摘编自华为大学所著《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中信出版集团

     近期最热门的院线电影非《信条》莫属。 影片中关于时空的硬核设定,也成了关注的焦点。跳脱常规惯性思维定势,从五维视角玩转四维空间里的时间和空间的逻辑。 作为一部谍战动作片来说,《信条》是优秀且没有欣赏门槛的。 热议最高的还是其他动作片里没有的“奇观”,比如收回枪膛的子弹,向内“爆破”的地雷和炸弹,逆向行驶的飞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索恩,曾经通读了《信条》剧本,为诺兰梳理其中的科学概念。《信条》其实就是描述着时空穿越,只不过没有时间机器。电影的理论基础,就是热力学定律。 理论源于德国人克劳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正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向流动是时间最明显的特征,这是“时间去哪儿”的根源。 举个例子:一杯热水,放一段时间就会变凉,这个状态是不可逆的,这是客观存在。 同理,万事都有因果,原因一般被认为发生在结果之前。说白了,我们可以控制未来,但无法干涉过去。 所以,时间逆流也并非简单的倒带,严格遵循“熵减定律”,结果发生在原因之前。 主角与世界不同步,并不是“倒带”,而是“逆行”。 就像结尾,尼尔表示一切都已注定,两位战友,一个正向朝着未来进发,一个将要逆行,朝着过去前进,等待他的结局我们早已知晓。并说出了全片最让人动容的话:我在起点等着你。 熵的理论暗含了个人成长和组织管理的科学方法。 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食。 德鲁克把熵引入管理学: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国内超前的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之道。华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开创性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进行熵减、保持活力? 任总在与华为广州办事处、网络能源产品线和人力资源部员工的晚餐会上都讲过一句话,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华为公司的胜利是人力资源政策的胜利。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接下来要朝着熵减、激活组织的方向做变革,要鼓励冲锋,防止惰怠。”

     01

     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是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灭亡 熵减,这个概念来源于物理学。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无效能量构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无效能量就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无效能量的一种度量方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说明封闭系统的熵是一直增加的。无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无法做功,最终系统就会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满冰的水,如果什么都不做,冰很快就会融化变成常温水。人也是一样,整天吃喝不锻炼身体,要健康长寿也是奢求。 社会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写过一段话,他描述的应该就是熵:任何国家间关系的体系都会自然趋向混乱,任何国际秩序一旦建立,便会自然走向衰退和败落,最终回到无序状态。 回顾历史,国家间达成共识、建立秩序后,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来的存续,这个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减。 中国的历史在什么状态下循环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后王朝熵增衰败,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环往复。由于封建王朝自身没有熵减机制,只能革命来做熵减。 欧洲历史上的熵减是什么?我想到的是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看英国,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由大宪章》,它对当时的王权、神权做了限制,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熵减的某种形式。 企业从创立、不断成长,然后成熟,最后衰退,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并不是因为被对手击垮,而是由于自身组织和人员的自大、封闭、惰怠等,使其在时代的风口失去了转向的能力。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个内部的“罪魁祸首”,就是熵增。 任总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业管理中并系统阐述的企业家。2011年,任总会见科技部部长时就已经阐述过,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发展动力。 如果不做功,企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走向灭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业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 在部门或在其他组织,有些什么样的熵增现象呢?胶片文化、流程烦冗、唯KPI(关键绩效指标)论,组织设计复杂化,部门墙越来越厚,组织和员工越来越难激励,员工使命感变弱,还有客户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客户满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长空间,等等,这些都是熵增。

     02

     熵的解药:华为活力引擎模型 在华为,有一个活力引擎模型,这是任总和思想研究院的同事们经过多次座谈、修正而成的。这个模型或许就是熵增的解药。 如何进行熵减、保持活力? 首先是开放,最重要的也是开放。为什么开放是基础?比如,玻璃瓶里的昆虫,如果把盖拧住,无论昆虫如何努力,都是飞不出去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闭的状态下必然熵死。 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扬弃糟粕。模型右边列的是企业和个人的自然走向,它们是熵增的,会让企业失去发展动力。模型左边列的是远离平衡和开放的耗散结构,是熵减的。 我们持续进行的IPD、LTC(线索到回款),这些流程都是熵减,目的是通过内外部的力量积累势能,拓宽企业的作战空间或者生存空间。还有心声社区,也是开放思想的体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户为中心。它是整个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轴心。 通用电气有一个“活力曲线”,通过竞争淘汰来激发人的极限能力,实质上也是熵减,只不过“活力曲线”是一个较微观、单一的系统,而华为的活力引擎是一个涵盖企业发展宏观与微观、循环往复的系统。 熵增会伴随企业发展始终,像一些疾病一样无法根治。熵减就是激活组织和激活组织的人。华为如何熵减?就是逆向做功,激发正能量,坚持核心价值观不能变。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两类,有些措施是激活组织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03

     激活组织:简化流程、饱和攻击、自我批判、战略预备队 第一个措施是简化流程。我们发布了一个“1130日落法”暂行规定,核心内容是“每增加一个流程节点,要减少两个流程节点;或每增加一个评审点,要减少两个评审点”。 这是我们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过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质是为了商业成功。管理应该简单有效、加法和减法并行,这是我理解的第一个措施。 第二个措施是多路径、多梯次和饱和攻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得有战略定力。我们既然认定未来智能社会需要巨大的信息流,需要突破的是宽带的低成本和网络的低时延,那么如何抓住战略机会点? 就是多路径、多梯次和饱和攻击。多路径是指朝着一个方向走多条路,而不是僵化只走一条路。多梯次可以防止组织性惰怠,做到团队梯次跟进。饱和攻击就是密集弹药长期聚焦投入。 而且我们把能力中心放到战略资源聚集地,通俗地讲,就是人才在哪儿,聚合人才的平台就在哪儿。支持同方向的外部科学家也是熵减,而且我们不占有成果,是把别人当作灯塔,既能照亮华为,也能照亮其他人。我们改变研发投资结构,提高了不确定性研究投入占比,拓宽“金钱买知识”这条路,都是熵减的措施。 第三个措施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种纠偏机制,绝不能丢掉,我们要经常看到问题、面对挑战,然后主动变革自救。而且,变革要在日子好时进行,阻力最小,利益分配容易调整,变革容易成功。 第四个措施是战略预备队。战略预备队的循环流动是熵减。队员在训战中完成知识结构转变、技能提升,扩大视野、增加见识,组成一支拥有全新能力、钢铁般意志的新军。 战略预备队也是公司摸索未来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以我自己为例,在公司工作24年,这是第一次报名当什么官。我这次主动申请参加战略预备队,最后公司批准我当平安城市场景分队副队长。对我个人来说,这就是熵减。

     04

     激活组织的人:每个人在最佳时间,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贡献 对激活人来说,探索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做熵减就意味着要打破舒适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直面自己的知识老化和能力衰退,甚至要放弃很多既得的利益,这比组织的熵减更为困难,因为它触及人性弱点乃至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我从四个方面,讲讲华为激活人的措施。 第一个激活人的措施,是激发人的精气神,激发正能量、责任感,去克服人性另一面。像硬币一样,人性有两面性,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充满同情心的一面;有惰怠的一面,也有勤劳的一面;有担心恐惧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金一南将军讲过一个观点,人的血性是需要点燃和唤醒的。 任总也经常说,要对员工破格提拔,每年多少多少名,就是希望每个人在最佳的时间,以最佳的角色,做出最佳的贡献,然后公司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回报,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我也听过,有人讨论研发将士出征是炮弹还是炮灰,研发将士把技术带到一线去,与现场掌控能力结合起来,这肯定是炮弹,干不好才是炮灰! 激活人的第二个措施是吐故纳新。这个容易理解,金字塔塔尖那么小一点,能站几个人?把塔尖削平,平台大了,站的人更多,公司内外部的人都可以,领袖多几个,专家、管理者多站上来一批,这一定是件好事。另一个优势就是边界消失了,与外部能量交换也可以实现。 激活人的第三个措施,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是用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分配来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这就是熵减。华为价值评价的标准不能够模糊化,必须要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分配其实就是奖惩,你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人性必然有安逸和惰怠的一面,所以不可以以人为本,而是用价值评价和分配做驱动力。当然,也要用内劲和使命感来对抗熵增。 激活人的最后一个措施是公开职级。公开个人职级是最近心声社区的热帖。既然是公开的,等于是每个人把责任扛到了肩膀上示众。对每个人来说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任总的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不要把精力、能量耗在埋怨上,没意义,而是应该向右看齐,看你前面的人,超过他。怎么超?还是凭责任贡献。公开职级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AT(行政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约束。管理团队要时刻提醒自己,职级是要公布出来的,不能拉帮结派、不能搞小团伙,从而减少熵增的现象。 结束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相互促进甚至是竞争,在这个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成为英雄。(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稻盛和夫经营之最:阿米巴经营模式

     真正激发组织、员工的潜能和动力

     实现企业经营利润倍增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