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过冬六大启示:唯惶者生存,唯偏执狂才能成功
2020/10/25 7:13:00 管理智慧

    

     2020,要说哪个企业最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华为了。其实,早在西方国家一系列打压措施之前,一系列“冬天”洗礼,一直伴随华为的成长与壮大:创业初期的艰难、《劳动合同法》冲击、各种负面舆论危机、竞争对手的围攻打击、千禧年的IT泡沫、国际化道路上的悲壮艰难等。那么,面对困难和挑战,华为如何一路越挫越勇,越战越强呢?

     作者:吴春波,华为公司管理顾问

     来源:本文整理自《华为没有秘密3》(吴春波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01

    

     自动降薪机制

     很多公司,一旦出现负增长,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是从员工开始降薪。而在华为,降薪是从干部开始的。

     农民过冬,不能把余粮都吃完,更不能把种子吃光,否则,当春天再次来临,拿什么去播种?

     而当企业遭遇所谓的冬天,裁员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人力资源的“种子”一旦流失,对企业整体造成的伤害一定是巨大的,公司将因此彻底葬送未来,无法再去面对春暖花开的时刻,没有人才来支撑可能出现的转机。与公司共渡难关,干部降薪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其实,华为对这一点早有认识。《华为基本法》中指出: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以及事业成长暂时受挫阶段,或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启动自动降薪制度。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裁员与人才流失,确保公司渡过难关。

     到目前为止,华为的自动降薪机制启动过多次,这是华为应对“凛冬”的权宜之计,也是保存实力的最佳方案。

     02

    

     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均衡

     从 1999 年到 2002 年,任正非连续四年在公司内部发出《十大管理要点》,提出:

     (1)均衡发展;

     (2)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3)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4)任职资格制度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制度;

     (5)不盲目创新;

     (6)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功能,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地服务于业务需要;

     (7)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

     (8)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9)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10)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其中,“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早已成为一句名言,可见任正非的危机意识于一斑。当时,他向全体员工发问: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降、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

     启发员工思考的同时,他早已给出答案:企业外部没有粮食可收的时候,经营受挫的时候,正是强化管理的时机。所以,任正非给出的“处方”,不是十大战略目标,而是从最基础的管理抓起。并且,均衡发展作为十大管理要点之一,始终处于首要位置,其地位从未动摇过。

     所谓均衡发展,即经营与管理的均衡。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营强、管理弱。而强势的经营与弱势的管理最后会导致辛苦了一整年,多收了三五斗,却因为跑冒滴漏而所剩无几。在这一点上,华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它实现了经营与管理的均衡。

    

     03

    

     不断强化危机意识

     “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但是它最终成了“世纪沉船”。任正非说:“10 年来,我每天都在思考失败,却对成功视而不见。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荣誉感和自豪感,随时相伴左右的,是对未来深深的危机意识。”

     任正非的危机意识并非无中生有,是建立在对未来的科学判断和对自身清晰的认识之上的。

     因此,在 1999 年的时候,他敏锐地意识到,冬天即将到来。于是从 2001 年开始,任正非不断通过内部讲话或者文章进行预警,事实证明,在 2002—2003 年,冬天确实来了。而任正非通过不断地强化、预警,为华为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通过不断强化管理、增强“体质”,最终华为安然度过了严寒的冬天。

     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家,需要有“违背人性”的一面。当企业发展得顺风顺水之时,企业家要居安思危,不能喜形于色,否则员工会得意忘形;而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家却要表现出非凡的信心,否则员工士气将会受到巨大打击。

     但是,在企业当中,仅仅企业家一个人有危机意识还远远不够,如何让员工充满危机感,让公司上下达成共识,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因此,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企业,首先得益于任正非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任正非不断通过讲话、报告和文章,将危机意识传递给公司的全体员工,从而使大家成了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群体。

     04

    

     向日本企业学习过冬的经验

     日本企业的冬天已经持续了 20 年,却仍然顽强地活着,其中的奥秘在于,它们有一颗未雨绸缪和坚持坚守的心,这是它们始终如一的过冬心态。

     所以,任正非在《北国之春》中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说:“什么是成功?是要像日本的松下、丰田那些企业一样,历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华为并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尽管2001年的那次日本之行仅有短短 7 天,但是,与松下、NEC(日本电气株式会社)等公司,与日本的企业家和学者的交流,给任正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更坚定了信心,相信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华为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改造,就一定能够在低谷中砥砺前行,度过严冬,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春天,并最终迎来事业的再一次高峰。

     05

    

     寻找新的战略生存空间

     在积极过冬、加强内部改造的同时,任正非也清晰地意识到,既然这块“地”的粮食减产了,那就必须要为公司寻找新的产粮地。因此,在 2000 年,华为召开了欢送海外将士的出征大会,要到新的土地寻求良田。

     2016 年,华为派出了 2000 名研发人员到海外去。这批研发人员,都是有着15-20 年工龄的中青年员工,他们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一代”,却仍然义无反顾。

     所以,遇到冬天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这个世界也是均衡的,不可能到处都是严冬。

     仅就中国而言,既有冰雪之城哈尔滨,也有四季如春的昆明、海南。所以,为了应对局部或者阶段性的冬天,华为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化布局,并加快步伐,征战海外市场。

     06

    

     企业过冬的六大启示

     (1)任正非: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应当说,还是危机意识使华为得到了平稳过渡。任正非悟到,创业难、守成难,但是,知难不难。高科技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惶不可终日者才能生存,唯有怕死的人才能长寿。但我们看到的是,到处都是不怕死的人与企业,不怕死的人就爱折腾。常在河边走,难免要湿鞋。很多不可一世的中国企业更像螃蟹,得意时横行霸道,一红就死!而华为从创业开始,就处于一种“惶”者的状态之中,充满了危机意识,这是华为崛起的“阶梯”。

     (2)格鲁夫:终点见输赢,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格鲁夫所说的偏执不是机会主义,而是死抗,是坚守,是执着。

     企业进入冬天,最容易对前景失去信心,对企业原来坚守的核心价值体系产生怀疑,进而在战略上产生动摇,变得手足无措,疲于应付。

     格鲁夫指出:“终点才见输赢。”冬天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坚守而不是放弃。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偏执,如同阿甘那样,认准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任正非的“唯有惶者才能生存”,与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放在一起很有启发意义,可以作为企业过冬的基本价值主张。前者讲的是企业生存之道,后者讲的是企业成功之路。

     (3)松下幸之助:按内在规律版式,下雨打伞

     一名记者在采访松下幸之助的时候问:“松下有什么成功的秘密?”松下幸之助说:“没有。”“那么,你们有什么成功经验?”“没有。”记者说:“那您总有些心得吧?”“我只有四个字:下雨打伞。”

     对“下雨打伞”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按照内在规律办事。企业的发展与成功,一定有其内在规律。遵循这种规律,打造一把强大的能够遮风挡雨的伞,才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企业,为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

     (4)朱升:保存实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升是朱元璋的谋士,在朱元璋准备开创一项新的事业之时,他给出的计谋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可以说是古人保存实力,应对冬天的智慧,它同时也适用于今天处于困境中的所有企业。

     (5)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

     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的基本原则,就是“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

     任正非有专门文章论述“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意味着变革,意味着敢于“革自己的命”,擅于挖掘自身潜力;低作堰,就是不要形成封闭的山寨,不吃独食,要抱团取暖,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合作者等进行利益分享,向管理要效益。

     逢正抽心是指,河道是正的,要挖,但不能挖太深,挖太深则会导致水流太急,也不能太浅,要把握好度。遇弯截角,是指河道有拐弯的地方,一定要把直角修改成弧形,这样可以让江水流淌得更顺畅一些,不会损毁堤坝。

     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让内部流程更顺畅,确保企业坚守主航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逢正抽心,遇弯截角,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其衡量标准就是人均效率,企业要保证人均效率不下降,人均效率就是构建企业都江堰的“卧铁”。

     任正非说,他在华为只负责三件事:方向、节奏、人均效率。许多公司一发展就大量招人,一遇到风波就裁员,这是在折腾、在消耗。正确的做法是,紧紧盯住人均效率,只要人均效率得以提高,公司就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6)毛泽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这是毛泽东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题的词,它明确地告诉我们,组织方向不能错。方向错了,一切皆错,跑得越快,离目标就会越远。

     毛泽东提出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也正是华为人今天奋斗精神的本质,是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体系的一种基础。同样,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时代,不能固守旧的战略战术,要依据环境做出调整。(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马云最自豪的管理方法帮你解决团队难题,拿来就能用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