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为注意力买单
2021/2/28 7:14:00 管理智慧

    

     如果把阻碍人进步的因素排个序,“没有时间”一定名列前茅。这很容易理解,当别人或自己决定干某件事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我有没有时间”。确实,时间管理很难,因为周边人会不断的打断自己的安排。与之相比,管理注意力就容易多了,几乎所有的因素都可以控制。

     作者:白辂

     来源:摘编自白辂著作《破格:强者思维与人生跃迁》,转自正和岛(ID:zhenghedao)

    

     真正被管理的,并不是时间

     在过往关于个人管理的概念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时间管理,但是极少有人提出注意力管理。

     这两种管理之间的区别到底在何处?

     所谓时间管理,是让我们通过既定的计划与方法高效利用时间,从而实现既定任务的过程。

     而注意力管理,则是让我们活在当下,让我们把自身的精力高度聚焦在此刻最重要的事物当中。

     时间管理本质上是在既定时间段内,调用注意力完成任务的过程。时间只是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它只是一个参数,我们无法人为的将它拉伸或者压缩。

     因此,这个过程中我们管理的并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抛向外部世界的锚,让我们将自己的精力停留在某些具体的事物当中,从而与之互相影响。

    

     注意力是一种隐形资产

     更具体地说,注意力其实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管道,让我们感知世界、改造世界,也被外部世界所改造。

     大多数时候,人们在认知世界时倾向于基于物质层面作出评判,因为这更直观,就好比人们常常会将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距简单理解为体现在资产与社会地位上,而忽略了一种隐形资产——注意力。

     这一种隐形资产以时间为单位:

     单位注意力 x 价值系数 x 时间总量=注意力总价值

     影响总资产价值的,在于一个人的注意力用多少时间锚定了什么样的事物。

     不同人之间注意力资源的差距会让他们之间现有的差距不断拉大。

     对于企业家们而言,保证自己持有大量的高品质注意力资源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使用注意力,会让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价值最大化呢?

    

    

     像打理资产一样打理注意力资源

     关于如何管理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将注意力进行分类来窥探一二。

     1.主动调取vs被动调取

     通常即时的注意力调动会激发我们新的情绪与想法。比如:

     从机场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行李忘拿了,于是开始担心里面的物品会丢失。

     看电视时突然听到雷声,看着外面风云骤变开始下雨,心想今天又不能出门了。

     工作没完成心情很郁闷,突然收到短信显示奖金到账了,瞬间变得开心起来。

     这就是注意力的被动调取,以物喜,以己悲,它让我们产生短暂的情绪变化又快速转移或消散。

     再来看另外一些例子:

     长期研究投资理财,于是终于在今年投资收益达到了20%;长期钻研某个学科,于是今年在国际上发表了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长期把注意力了放在事物的积极方面,发现自己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

     这些就是主动调取注意力的行为,这些注意力通常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强,相比之下,长期地主动调动注意力更能带来实际的进步与成就。

     2.注意力的四象限

     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注意力的使用情况,一个指标是事物与自己的相关性,另一个指标则是事物对于自己的价值。

    

     第一象限:把注意力放在与自己相关性强且价值高的事情上面。

     比如,执行工作中的重要目标,提升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第一象限时,很显著的会给我们带来能力与潜在收益的巨大提升。

     第二象限:把注意力放在与自己相关性弱但价值高的事情上面。

     比如,去福利院做义工;在网上呼吁群众为灾区捐献。

     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第二象限时,虽然给我们带来的功利化的收益较少,但是精神世界的满足较大。

     第三象限:把注意力放在与自己相关性弱且价值低的事情上面。

     比如,讨论同事的私生活,在大街上围观吵架。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第三象限时,给自己和社会不仅不能带来正面价值,甚至可能是负面的影响。

     第四象限:把注意力放在与自己相关性强但价值低的事情上面。

     比如,关注别人对自己的闲言碎语,与不适合的人在恋爱中纠缠。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第四象限时,会让我们被负面的因素所掣肘,而且这些因素往往带来心理层面的干扰,会让我们无法精神充沛地活在当下,从而无法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有价值且与自己相关性强的事物上。

     所以,在我们做注意力管理时,就应当将当天的注意力分配情况进行分类,看看自己在这四个象限分别花了多久的时间。

     理想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第一象限,少部分放在第二象限,同时尽可能少的被第三第四象限的事物所干扰。

     3.情绪主导vs理性主导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陷入一些强烈的情绪时,时间似乎被偷走了,感觉自己也没干什么事情,好几个小时不知不觉的就消失殆尽了。比如晚饭后刷抖音,头一低一抬就是几个小时。

     这就是情绪主导,情绪带来的快乐与悲伤让我们的理性思考暂时停摆,使我们的注意力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弥散的情绪当中。

     但是相反的,在另外一些场景下,我们对时间的感知非常敏感,我们所做的事情与时间有一种极为紧密的联系,随着任务完成的瞬间,一种更加充沛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比如进场考试,高度专注一两个小时后收笔交卷的一刻往往带来的是充实。

     这就是理性主导,理性带来的主动意志非常明确地调动着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行为进入了一种秩序化的状态当中。

     对注意力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发现,掌控注意力的方法也无非三类:

     主动调取注意力;

     多把注意力投放到第一象限的事情上同时尽量避免投放到第三第四象限;

     更多地用理性引导注意力而非感性。

     但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自己似乎很难即刻意识到注意力被投放在了哪里,因此,在得知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找到打破桎梏的突破点。

    

     注意力管理的核心能力:自我觉知

     "正如荣格所说:“你的潜意识会指示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除非你能意识到你的潜意识。”

     "

     这个“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其实就是自我觉知,也是自我管理实践的核心能力与突破点。

     改善自我觉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创造环境:做自己的“情绪品鉴师”

     现在的我们每天打开手机之后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这些信息在充分地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感受着世界的丰富,然而一旦脱离这些刺激看到自己简单庸常的生活,与明星相去甚远的外貌,以及心目中对于某种人生的可望而不可得,就会不可避免地感到现实生活的乏味。

     如果想要提升自我觉知,就要尝试着成为自己的情绪评鉴师,学着减少日常生活当中强烈的感官刺激,以保证我们对于情绪的“味觉”,脱离挟裹着我们的快节奏。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噪音需要一点爱谁谁的钝感力,但是对于自己的内心,需要一种随时可观、随时可触、随时可知的敏感力。

     2.探索性格:了解自己容易为什么所影响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方面是因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如果自身没有非常强的觉知能力和不破不立的人生经历,那么一生当中性格的波动不会太大。另一方面,我们发展到中后期会发现,自身性格中的优势兜住了自己的下限,而劣势掣住了自己的上限,人生始终在性格的套子里来回挣扎。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知道是哪些特质总是源源不断地涌出大脑影响自己,才能更加敏感地自我觉知。

     第一,梳理自己的人生决策轴。

     相对于表面上的状态,在关键时刻所做的抉择更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性格。

     彼得·德鲁克也曾通过分析自己的决策来进行自我分析,他将这种方式称为回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后,再将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通过分析人生决策的方式调整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极为有效的,如果能将其定为自我提升的常规工作之一,将会迎来非常明显的成长加速度。

     第二,从工作状态反推性格特质。

     我们对于外界的表达,深刻的携带着我们的性格烙印;外界对于我们的反馈,亦是我们自我表达的结果。只有当我们不断的剖析自身在工作当中的细节和与细节相关的结果,我们才能从事情的镜面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假如你通过剖析,意识到了哪些性格特质在持续地影响着你,那么就可以更好的通过自我觉知来合理的调动他们,让优点的作用为你所用,缺陷的作用湮灭于萌芽之中。

     第三,从社交状态反推性格特质。

     关于社交关系,我们有无数可以考察的细节,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在人群当中的特征。

     如果你吸引来的朋友都是很多方面弱于你的,那么也许是你优秀的特质吸引了他们,但同时,如果没有与你旗鼓相当的朋友,那么也许你在社交的过程中本身是比较吝惜付出的,因此唯有能力与你不对等的人才能接受这种吝啬的情感付出关系。

     当我们理清自己在社交当中的性格特质之后,是可以通过自我觉知在社交当中调整行为的,长此以往,就能持续地提升我们的注意力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大幅的优化我们自身的性格。

     3.角度转换:尝试认知事物的“上帝视角”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观,通过选择和排斥对应的事物来维持自己世界观的平衡与完整。

     想要拥有更为客观的世界观,首先要让它变得足够有弹性,足以兼容更多不同的世界观。这点听起来似乎很难,但其实除了花时间增加生活阅历,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的。

     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描述,角度越多元,越能帮助我们认知真实的某个客体,多方描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兼容多个世界观的过程。

     所以,如果我们生活中有一些钻牛角尖的时刻,不妨多找几位朋友聊聊,用多角度的方式描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而别人收到更丰富的信息时也能更加客观地给予你反馈,我们会经历一个观点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如同给画布填色一样,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就会越来越丰满。

     当这个过程习惯成自然之后,钻牛角尖的状态一定会有所改善,我们也会越来越不容易沉溺在自己单方面的情绪中。

     4.归纳总结:建立属于自己的觉知模型

     有句话叫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以前觉得这近似废话:我不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还能从哪里爬起来?

     后来从坑里爬出来几次后才明白这话的精辟,“从哪里”之所以用两遍,是在强调:明白自己跌倒在“哪里”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在学习当中常常会归纳知识点以及容易犯错的地方,因为这是帮助我们提升知识与考试表现的好方法,那些常常犯错的地方由于“矫枉过正”被彻底根治了。但是很少有人把这种方式用在做人做事上,如果我们将这种方式应用于自身行为的优化,会极大地优化我们的自我觉知能力,长期坚持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结语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楚门的世界》,楚门的整个生活都是一档被策划和监控的大型真人秀,每一件他认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弗主导的。

     于我们而言,性格中的缺陷、习惯性的冲动决策、带着刻板印象与他人交往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难以察觉的“克里斯托弗”。

     但当我们开始自我觉知,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走向时,所谓的命运或人生的既定走向,会因为我们的觉醒而被撕开一个新的出口。(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