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高手,都是超级专注者
2022/3/8 管理智慧

    

     人性是散焦的,通常很难专注在一件事上,深度打磨,就是因为缺乏专注深度打磨,才没有把一件事做透彻,拿不到理想的成绩。但凡取得大成就的人,都是经过深度修炼的,极度专注一点,深度修炼才能强大自己,绽放自己。

     作者:史蒂芬·科特勒(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古典(中国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专家)

     编辑:何蒙蒙 \美编:高婉珍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1

     为什么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

     可以一次次创造奇迹?

     古典(中国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专家):你原来是一个一点都不喜欢极限运动的小白,但是,没过几年时间你就开始做极限运动员记者了。我们都知道做极限运动员的随行记者,也是需要掌握极限运动的。

     我想问的就是,你是怎么样去突破自己达到这种巅峰表现?以及你是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到这些极限运动员的超乎常人之处的?

     史蒂芬·科特勒(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我的职业生涯是从极限运动记者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极限运动开始在美国兴起,滑板、冲浪、攀岩之类的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九十年代的美国,正在经历全球范围的“不可能”的十年。这十年有很多前所未有的壮举,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屡屡发生。

     我当时还是一个报道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小白记者,对人类的工作方式以及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很感兴趣。我发现很多人都在从事热衷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本身就很令人着迷,但更令人着迷的是:这是如何发生的?

     我认识的大多数运动员,他们没有很多钱,没有受过很多教育,在极度贫困的家庭中长大。如果你放任这些人生活在这种困难情况下,他们中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误入歧途,酗酒、嗑药,要么犯罪进监狱,要么早早死亡。这种情况下生存的人是不可能被重新改造的。

     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些运动员,他们到底是怎么达成了不可能的,于是开始了研究。

     长年的研究让我找到了方向,在追踪报道这些运动员的时候,我发现不管是什么运动,他们都处于一种“心流”状态中。科学家曾提出,技术和定义上的“心流”,是一种最佳的意识状态。如何全心投入到最佳状态之中,这是早期的“心流”科学所研究的。

     那么,“心流”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不断出现在这些运动员身上?除了极限运动,“心流”还会出现在哪些领域呢?在技术、科学、商业、文化等方面,“心流”又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我所做的研究,我把我的研究从体育领域带进入了科学和商业领域。

     当这些领域的成功者们谈到自己的突破时,会提到“心流”,这与运动员使用的工具完全相同。在科技领域促使你成功的不仅仅是技术,有时可能只是一种想法。它也许是科学家灵光一闪的科幻创意,或是机器人或仿生学的诞生的新技术、人工智能、私人太空旅行等等。

     商业领域也是如此,我在《跨越不可能》一书中举了很多个商业家的例子,比像博尔特、理查德·布兰森、杰夫·贝索斯、埃隆·马斯克等,他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改变世界的企业。这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正是“心流”。他们找到了进入“心流”状态并利用这种状态的方法,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效能。

     2

     普通人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古典: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商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有意思的是,就如您刚才所说,第一代的商人和运动员,都是贫困的,但同时他们也都野心勃勃,比如华为,它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很喜欢身无分文但胸怀天下的人。

     而第二代的企业家和运动员,其实都经历了很多的后天训练。他们不再完全的靠自己的直觉获得成功,而是需要很多的科学技术、脑科学的加持。

     比如,最近中国有个飞人叫苏炳添,他是亚洲跑得最快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就采取了很多刻意练习。教练组用很多高速摄影机去记录他的每一个动作,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他持续的进入“心流”状态,从而去优化比赛时的每个细节,做到一次次的突破。

     所以,我想知道极限运动具体科学在哪里,有哪些方式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史蒂芬·科特勒:巅峰表现就是让我们的生物机能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与作对。比如说,运动员在上场比赛之前,我们都期待他们能在比赛中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创造新的记录,但这也需要依靠他们的生物机能。

     我们总是在理所当然的认为很多事情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例如:摆脱贫困、克服创伤或治愈重病,还有获得高薪,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医生等等。

     但其实,做到这些并不复杂,只需让我们的生物机能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与我们作对就可以。无论是在做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在使用同样的生物机能。

     如果你告诉我:“史蒂芬,今天我能轻松一点吗?能更有效率一点吗?”我能为你提供的方法与做其他事情别无两样。

     如果生物机能的核心是“心流”,那么我们只要将“心流”状态调整到最好,就会获得巅峰表现。更具体地说,我们会更加专注于正在做一些事情以及手头的任务,忽视其它事情。

     这时候,我们的意识会融合,自我感知会减弱,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会减缓。常见的现象是,你认为过去了五分钟,但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五小时。

     在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巅峰表现和生物机能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开始利用神经科学的工具研究大脑中的这种状态从何而来,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这种状态等问题。

     而古典先生刚刚的问题是:运动员如何获得更多的“心流”,以完成不可能的事情?

     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神经生物学知识来分析。底层的“心流”很复杂,需要很多身体上的配合,但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专注。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的任务时,我们就会进入更好的“心流”状态。

     但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周期的,一般在90-110分钟左右。

     这是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它会直接或以互相竞争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无法抵抗。就像我们无法对抗与我们合作的生物机能一样,这些合作意味着我们会成为糟糕的多任务处理者,很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长时间专注,可以尝试以90分钟的时间段开始一天的生活,练习干扰管理。

     我是一名作家,每天会花4个小时写书,我会把它分成90分钟的时间段完成。每天早上,我4点起床,这个时间天还没亮,我的妻子和狗都还在熟睡,没人打扰我,这之后的几个小时就是我说的干扰管理。

     当我进入办公室后,会第一时间关掉邮箱、手机等通讯方式,集中注意力在word文档上进行写作,我只看得到我写的文字。

     与一些公司合作时,我建议他们,可以让员工在门上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别打扰我,我处于“心流”状态,不能做你的工作”。

     3

     不光只是“爽”,

     真正的“心流”是一个四阶循环

     古典:过去几年中,“心流”在中国的概念非常火热,我也看了很多关于“心流”的书。但是我发现,似乎是您第一个提出“‘心流’是一个循环”这个概念。

     很多人以为“心流”只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但是,很少有人会提到“心流”需要技术启动,需要学习,还需要休息。

     这让我想起来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老师会讲“有一种拳劲儿,你打着打着,它就会突然有一天出现在你的身上”。这就像是缪斯突然占据了你的身体,只要持续练习,这个拳劲的出现频率会越来越高,你会慢慢成为一个太极大师。

     这里我想问两个问题:

     第一,人们怎样可以更好的度过这个“心流”的休息期、不适期和准备期?

     第二,为什么在这个时代,高手们更需要“心流”呢?

     1.高手策略:用提高4%的技能,去挑战4%的不可能

     史蒂芬·科特勒:这个问题的答案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另一个“心流”触发器——挑战技能平衡器。当我们保持专注,且挑战的任务超出我们的技能组合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当前正在完成的任务上。这时“心流”就出现了。

     “心流”能够大规模增强我们的学习、记忆、注意力和表现等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做一件事上走得更远。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进入“心流”,同时这种努力会慢慢延伸,慢慢推动着你走出舒适圈,而非一蹴而就。

     此处的缓慢推动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体现——4%,提高4%的技能,去挑战4%的不可能,这是最适当的跨越。

     2、想进入“心流”状态,要先经历挣扎和放松两个阶段

     第二个部分,是人们曾经对“心流”的片面认知。从18世纪70年代起,很多人就认为“心流”的工作状态是二元的。就像电灯开关一样,要么在“心流”状态,要么不在。

     但实际上,“心流”是一个四阶循环,每个阶段都由大脑功能的不同和精确的变化做支撑,我们必须通过每个循环阶段才能进入“心流”状态。而我们常说的“心流”,也只是这个四阶循环的第三段。

     第一个“心流”循环阶段称为技术挣扎,这是一个学习阶段。在此阶段,你需要学习不太擅长做的事情,需要有意识地让头脑获取技能和信息。当我们掌握大量技能后,大脑就能够在无意识干扰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它们。

     因此,你不仅需要学习不同的技能,并有意识地努力执行它们,还要在大脑中将它们组合成一种超级技能。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阶段,且通过的概率很低。

     就像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挫败感一样,在技术挣扎的这个阶段,我们同样也会出现一种挫败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关键的?

     挫败感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陷入了挣扎,同时,它也表明你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量的信息进入到大脑时,会让你的大脑超负荷运转,这时候你需要就停下来了。

     第二个阶段是放松阶段。在此阶段,你需要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整个上午只写了一句话。更糟糕的是,还写得像废话。

     这时候我就需要吧注意力从写作上转移开,去远足,遛狗,爬山,欣赏风景……

     然后,我们的大脑就会从超载信息中抽离出来,摆脱意识的主宰,让潜意识取而代之。人类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自适应潜意识,可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只需要给大脑一些时间即可。

     第一阶段是为了实现技能和挑战之间的平衡,第二阶段是大脑放松的过程。但是,第二阶段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因为在这一阶段的我们仍旧在不停地变化。

     无论是向好的变化,还是错误的变化,我们都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

     想要躺平的年轻人,

     该如何重拾激情和好奇心?

     古典:你在书中提到巅峰表现有四个:动机、学习能力、创造力、“心流”。

     我想代表中国年轻读者问一个问题,因为最近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躺平,不想努力工作、不想结婚,也没有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想待在家里面玩玩游戏看看电脑,很多人越来越缺乏生活的动机……

     你在书中写了动机的激发是每个巅峰选手的触发点,是否可以给到这些想要躺平的年轻人一些建议,该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动机?

     “

     史蒂芬·科特勒:首先我在《跨越不可能》中提到过,“心流”实际上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方程式,包括动机、学习能力、创造力、“心流”。

     ”

     1.动机

     动机让我们正确地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学习力能帮助你持续参与,创造力能为你指明前行的方向,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心流”来放大成果,让你火力全开,在比赛中取得的成果,超越所有理论标准和预期。

     动机,实际上是一套技能,而不是一项技能。它可以拆分为三个子技能,分别是驱动力、目标和坚毅力。

     ① 驱动力

     驱动力有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之分。

     世界上一些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如钱、房子、车、漂亮衣服、名利等,属于外在驱动力。而内在驱动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的力量,它有5个激励因素:好奇心、激情、使命感、自主性和掌控感。

     好奇心是所有激励因素中最基本的,是动力的起点,它会赋予我们免费获得专注的权利。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好奇心实际上激发了激情。更正式地说,激情不过是多重好奇心的交集。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容纳四、五个好奇心的交叉点,就可以把我们的激情和身外之物相互联系起来。

     ② 目标

     紧接着,就需要把好奇心和激情转化完成目标的动力了。有机体、人或动物,在有了目标后,就想获得追求目标的自主权,掌握建立目标的技能。而建立目标也需遵循一定的路径,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三级目标体系。

     ③ 坚毅力

     第三个子技能是坚毅力。坚毅力是一种在动机耗尽时可以继续前进的技能。每个人的动机都会耗尽,每个人都会感到疲倦。所以,我们需要依靠六种不同的磨砺坚毅力的技能和工具来抵抗倦怠。

     因此,当我们谈到动机时,我们实际上讨论的是内部驱动、目标设置和坚毅力。

     在培养动机方面,有很多工具。其实,我认为在家玩电子游戏,这并不是坏事,只要这些电子游戏不是盲目的娱乐,也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就没问题。

     当然,你不能让这种好奇心终止在玩游戏上。你需要寻找游戏带来的好奇心与另一种好奇心的交叉点,将好奇心与激情融合在一起。你有可能会因为游戏到达不可能的境遇,这些前提是你真的投入进去了。

     2.追寻自己的内心渴望,通过它们来赚钱

     关于躺平,我更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你不能忽视生活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躺平,什么都不做,忽视自己的激情,只会让它变得更艰难。

     如果你能够不断地追逐着激情,生活就会开始变得容易,痛苦会越来越少,你也会更有成就感。相较于躺平和什么也不做,尝试忽视所有的事情比追求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更难。

     我们都曾经历过这种教训,我曾经也没有动机,在学校很不受欢迎。那么,我是怎么样慢慢地度过这段时光呢?

     就是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好奇心开始,在一个特定时刻:产生了火花。我终于有所发现,我开始喜欢,开始变得很擅长。好奇心可以让我们免费获得关注和能量,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了。

     但是,年轻人同样也该知道的是:研究表明,在获得好奇心之前,必须先从满足外部动力开始。你必须赚足够的钱来支付你的账单,维持自己的温饱。

     如果你还不能维持温饱,那你就会被很多恐惧包围着。这些恐惧的背后是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伴随它而来的,是被放大注意力和兴奋感,它反而又会阻塞“心流”触发器,造成痛苦和焦虑。

     因此,你必须先克服生存的门槛。找份工作,赚到可以维持温饱有暂定住所的钱,那时你就可以带着好奇心开始工作。

     古典(中国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专家):您说的太好啦,我把这本《跨越不可能》推荐给很多朋友看过,他们很多人都说“我还有一堆房贷没有还,我哪有时间找什么兴趣好奇心呢?”

     “

     听完你的回答以后,我会跟他们讲:“如果你不花时间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耗费更多的代价去应付那些生活强塞给你的负担。与其这样,还不如去追寻自己真正的内在渴望,通过它们来赚钱,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

     5

     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

     读懂5本书就够了

     古典:中国这几年有一股学习的狂潮,很多人说:“你每年读100本书,就会成为一个很聪明的人。”

     但是你在书里面提到:读透一个领域,只需要5本书就够了。能不能跟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

     史蒂芬·科特勒:当然,你要是愿意多读书,当然多多益善。就我而言,我真的相信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读的书比别人都多。做记者的时候,会有上百万的读者读我的文字,而我们有时候的选题又很晦涩难懂,所以我必须学习相关知识,把文章写好。

     如何学习一门学科,真正的专业知识并成为专家呢?我认为首先就是选好5本书。

     第一本书是该专业最畅销的书,从最受欢迎、简单有趣的书开始学。学习一门学科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专业语言进行的。

     你需要让你的大脑接触专业语言并入门,了解这个专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这个领域的专家们在想什么……所以,从简单的书开始,就像阅读一本有趣的小说,既能渡过专业难关,又可以接触到专业语言。

     第二本选稍微难一点,比如,你想了解直觉,那么《眨眼之间》([美] 沃尔特·默奇著)就可以作为你的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要专业一些,选书的秘诀在于构建语言体系。不要急于学习这门语言,先进行重组,这个阶段要更关注自己的好奇心何时被激发。

     接下来就是更加专业的第四本书,这里我们到了正式的学习阶段,它应该是最难读的,是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本真正深奥的专业书,会让你了解到该领域真正的专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而第五本书,阅读的目的是直接了解该主题的未来,包括其发展方向及发展节奏,让你了解最前沿信息。

     读完这五本书,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可以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专家,并向他们提问了。

     所以,学习一门新专业,我建议从五本书开始学习。很多人都是通过读几本书逐渐地了解了一个学科、一个领域。如果你开始并不了解这门学科,那么三五本书之后,你会对它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判断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甚至可以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

     6

     创新是天赋还是技能,

     是否能被后天习得?

     古典:中国最近正在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一个创造大国。政府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创新,但是坦诚说他们效率都不高。包括在中国会有很多像staple、 design sinking 这样的课程,可创新真正落到产品设计和商业运营上面,似乎还是一种很遥不可及的策略。

     所以我想想听你讲讲看:创新到底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天赋,它有可能被学会吗?

     史蒂芬·科特勒:从最基础的层面来看人类,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可以这么说,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进化塑造了人类。而推动我们进化的一个主要力量就是资源稀缺——权力资源稀缺。

     想活下来,我该怎么办?

     答案只有两个:

     第一,就是要和有限的资源去抗争,或者逃跑以避免成为别人的资源。

     第二,做得更具有创新性和合作性,来创造新的资源。这是地球上每个生物都有的两个选择,不仅仅是人类。

     从生物学上来说,使用创新工具是人类天生能力的一部分。你刚刚说,觉得创新这件事,在中国开展的并不是很成功。

     但我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里,有关创新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们想向你们学习,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实现像中国那样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这真是一个很酷、很有趣的创新。像你说的那样,我认为文化确实以各种方式阻碍了创新。之前我在意大利和他们当时的政府交谈,也被问了同样的问题:该如何在意大利进行创新?意大利的文化非常保守,他们热爱自己辉煌的过去和历史,但这种文化也成为阻碍他们创新的原因。

     每一种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挑战,比如美国的挑战就是太多人都希望快速地革新,他们没有耐心等待。

     创新,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中国这30年的所经历一样,它会缓慢进行,甚至遇到阻碍,会转个弯继续缓慢进行。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一步步按部就班做好。

     但在美国,尤其是硅谷,很多人对创新都没有很多耐心,每个人都想挣快钱。我们知道,不是所有技术创新都能在三年内获得投资回报。你在三年内可能会得到一个新的应用程序,但是得不到治愈癌症的方法。

     有些创新,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等待。

     所以,我欣赏中国的一点是,你们正在以创新的实际速度前进。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进行创新呢?

     急需做的是:学习如何去培养我们的文化和好奇心。

     如果时间倒退25年,在那时候美国,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会直接对董事会中的老板们说: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充满激情,需要有动力,需要有创造力,工人们需要参与进来。他们一定都会笑,然后把我赶出董事会,说:这不重要,闭嘴,我们是来赚钱的!

     可在25年后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了。从第一次尝试至今,这些观念用了二十五年时间,才被众人认可。

     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创新方式。创新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但这未必没办法学习。也许中国四川省中部的一个小镇与西班牙中部的一个小镇有着共同点等,我们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互相学习,来获取更多的创新模式和方法。

     7

     世界一直在变,

     人类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古典: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去问一个登山者:“你为什么要登山?”登山者回答:“因为山就在那个地方。”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人们要不断的跨越不可能,为什么人们要去寻求那些超越自己的极限体验,难道舒舒服服躺着不是更好么?

     为什么人类这个物种会不断的去追寻那些自己也许达不到,或会让自己痛苦甚至是死亡的不可能,这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史蒂芬·科特勒:我只能回答一部分我的想法。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变化,同时,世界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个世界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人类也需要跟着去创新。就像我们的恐惧一样,如果你想要克服恐惧,就需要朝着让你惧怕的事物所在的方向走,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在治疗恐惧。

     我认为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不可能”的事情上。从人类物种的设计来说,我们就是要不断地成长。

     从心理上来说,不想成长对我们来说是不利的。研究证明,没有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不去追求梦想,是一个人焦虑和抑郁的主要来源。(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一个企业的未来

     取决于其组织能力建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