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具备领导力的人,已经成为“稀有动物”?
2022/3/9 管理智慧

    

     企业的发展中,总有一个问题引起我们深思:员工为什么愿意跟随你?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如何培养领导能力,发挥最大组织影响力呢?在作者看来,领导力不是“强迫”他人服从,而需要他人的“自愿”追随。

     作者:哈叔

     编辑:何蒙蒙

     来源:本文来源于博集天卷书籍《卓越领导力》

     01

     沟通博弈:好的沟通,不用套路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与他人息息相关。

     这也使得沟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双向沟通的能力也逐渐丧失,遗憾的是,一个人可能在社交平台上有成千上万的朋友,但却没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可以谈论一切。

     现实生活中也好,网络世界里也罢,我们与人相处的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做选择。

     在前浪后浪时而冲突的认知里,沟通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

     有多少人曾经在微信上拉黑过好友,因为他们发表过不恰当的言论?有多少人至少有一个不想见的人,因为你就是不想和对方说话?

     我们的沟通与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以及其他人的人生,你为自己在如今这个世界上的生存和行为方式感到自豪吗?与你共事的某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曾经让你羡慕又钦佩?

     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加开放和真诚的人际关系,那就必须学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表达和倾听。

     在思考这些问题该如何回答时,你十有八九想到那些你说过的话、你周围同事说过的话以及你们是如何倾听的。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能帮助你提升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或者是改善关系的好点子,却因为缺乏自信而选择不说或是在老板的老板面前不敢开口分享,那你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如果你表达的时候就想压别人一头,如果不能跟同事们有交流互动,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人也会渐渐放弃经营跟你的关系。

     这时候,你创造出的就是一个让别人都闭嘴的文化,然后将自己隔绝在一个能随便发言的小世界里无法自拔。

     今天,你会在什么样的谈话里做出改变呢?如果你想从你说话的内容或方式、交谈的对象以及谈话的深度这些方面做出一点小改变,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哪怕只美好了一点点,那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你一定听过不少关于“如何与他人更好沟通”的建议。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提前想好可以讨论的有趣话题,注视,点头并且微笑来表明你的专注,重复你刚才听到的,或者做总结。

     让你们忘掉所有这些,全部没用。

     好的沟通不用“套路”,《沟通博弈》一书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框架:TRUTH框架。

     表达和倾听的选择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有五个问题与这一切紧密相关,我们能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你有多信任自己观点的价值?别人的观点呢?

     你在表达时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别人在对你表达时呢?

     你是否明白关于“谁能/不能对谁说什么”的规矩?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给别人,以及别人给自己的头衔和标签?它们对“谁有/没有发言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你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词语,在正确的时间向别人表达你的观点吗?

     你知道如何用巧妙的话在合适的时间鼓励别人对你?

     我们并不需要变得完美,或者是活成别人的样子。我们寻求的是一种拓宽,一次对话一次对话地来让自己能活得更加充盈、上进、富有爱心和创造力、乐观积极。

     02积极氛围:带团队就是带氛围

     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领导力,尤其是一把手和各个高管的领导力。

     有人认为“领导力”等于“当领导”,也有人认为“领导”和“管理”没有区别,但这些都不全面。

     领导力不是当什么,不是有什么,而是看你的行为为团队带来了什么样的氛围。

     带团队就是带氛围。

     “赞美”是营造团队氛围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激励方法。

     幼儿园的小孩子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糖果或小红花,会让他们特别开心且骄傲。

     工作中的团队也是,当下属因为努力而得到了好的成果,此刻,领导的即时表扬会让下属备受鼓舞,这也是领导力的表现。

     传统管理的驱动力是营造“怕”的氛围。

     要让下属怕领导,我可以扣你奖金、绩效、羞辱你、批评你。可是这一套老的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

     毕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新的管理方法是什么?营造恰当的企业氛围。

     比如华为,同样是狼性管理,但华为氛围营造的特别好,大家都相信天道酬勤。

     这也是任正非的无可替代作用,70、80的老爷子都如此勤勤恳恳,员工们都看在眼里。

     普通员工是否应该关注如何营造团队氛围呢?为什么现实社会中,那些正派、正直或者工作能力强的人,通常不能成为领导者?你觉得你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应该根据场景来选择,是偏重于领导者,还是偏重于管理者。

     几年前,英国有一部名为《老板互换》(BossSwap)的纪录片/真人秀电视节目。节目的初衷是让两家公司的领导者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互换位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实验”。

     在某一集里,这两个领导者因为缺乏对新环境及彼此职能差异的认识(他们一个是伦敦的房地产经纪人,一个是约克郡的二手车销售员),而使他们在临时角色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关键在于,即使我们不认为自己具有影响力时,依然会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产生影响,因此不能采取随意的态度。启动你的影响力培养计划,从提高对影响力的认识开始。

     所谓的领导力,就是带人做正确事情的能力。你无法在真空中工作,而在公司工作,意味着要与人一起工作。

     无论你是否在意,你必然会对身边的人和世界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效力则大小不一。因此,无论是首席执行官还是基层员工,了解领导力和影响力,都能有所裨益。

     企业界到处都是管理者,但缺乏领导者。真正的领导者需要具备:

     1.促进自我与他人的发展

     2.技术性技能

     3.战略能力

     4.善解人意,具有合作精神

     5.诚实正直

     6.全球视野

     7.果断

     8.注重结果

     《积极氛围》一书正是关于这一主题。关于你如何能更好地控制你对身边的人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出色的团队、健康的工作文化和可持续的组织成果。

     领导力一部分是艺术,一部分是科学。本书证明了有效的领导力是全然的实践、实践、再实践。

     每个人都能产生某种程度的,甚至是强大的影响力。就像锻炼肌肉,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你需要使用它、训练它、展示它。

     正如同狼会用狼嚎来聚集其狼群。狼群体现了极高的配合默契与目标一致性,通过狼群的共同努力,击倒比单只狼大得多的目标。

     优化你的“狼嚎”吧,塑造可持续的积极影响力!

    

     03

     利害演讲:像孔雀一样“开屏”

     演讲时,我们不仅是在展示材料,也是在展示我们自己。

     其他人是如何看待和认知你的,对于建立演讲的参与感和影响力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比起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演讲,更重要的是思考“你是谁”。

     答案的关键点在于,你应该看上去真实可靠。受众要认为你是在做自己,而不是扮演某个角色。

     真实性源于展现诚恳的一面。

     研究表明,我们越是努力管理自己的表情,看上去就越是虚伪。集中精力在自身的情绪表达而非受众的反应上,我们的演讲就会显得更加真诚。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没有做好准备,就要准备好失败。”这句箴言对于提前计划演讲与现场表达来说,也特别适用。

     尽管以往有过即兴发挥的成功经历,也不能以此为由不去准备。

     花点时间,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一下“对我有何好处”这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如果我是他们,我会提出什么问题?我的关键点/信息是什么?

     是以受众为中心的,而非演讲者为中心。只有被倾听了,才有可能开始聆听他人。

     此外还需要引领节奏,也就是正视受众对演讲主题的潜在感受。

     节奏不在于传达我们想表达的内容,而在于通过展现对受众的理解,来获得传达内容的权利。

     关于架构演讲内容,一大误区是结构不清晰,结构不清晰的演讲,通常会表现得散漫、失焦,甚至杂乱无章。

     而讲故事是向听众传达信息和创造情感旅程最古老的方式。

     通过演讲来呈现一种叙事,可以将受众与内容更好地连接,在精心的规划和执行之下,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情绪状态。

     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原则叫作“三的法则”。

     其基本理念是,信息被分类为不多不少正好三组时最容易被记住:

     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法国国家格言。

     我来到,我望见,我征服(Veni,vidi,vici)——恺撒大帝。

     更快,更高,更强(Faster,Higher,Stronger)——奥林匹克格言

     构架演讲时,可以试试看能否把关键信息拆解为三个词语。“告诉他们你要表达些什么,表达,再告诉他们你表达了些什么。

     演讲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塞入更多内容。

     在构架演讲时,你应该思考如何聚焦在关键信息和解读关键信息。

     如果有大量的内容需要传达给受众,不妨将其按照逻辑分为特定数量的板块或子集。在理想状态下,确保演讲在任何部分的重点都不要超过6个或7个。

     在回忆大量信息时,如果信息是分组的,并且每组内容有5—9项,则更容易被回想起来。

     记住,少即是多——精简内容。

     整体结构对于实现演讲目标而言是异常关键的。不管是什么演讲,一个足以支撑内容的高级结构,能给你和受众带来不少好处。

     建议这样分配演讲时间:10%开场,80%主体内容,10%结尾。

     克制住讲完内容后仅仅以一句“谢谢”来结尾的冲动。

     为了让受众对关键内容留下清晰的印象,并且牢记演讲的重要性和你所做出的号召,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总结语。

     发出清晰的“行动号召”:作为演讲目标,要非常清楚地表达你想让人们做些什么。

     很多优秀的成功人士都在说,在21世纪,有两样技能会助你成功,一个是写作,一个是演讲。

     “演讲”不一定是一个让人恐惧的词,像孔雀一样去“开屏”吧,用“厉害演讲”实现制胜一击!

     04

     情绪训练:你可以慢一点活

     人人都想要自由,最奢侈的自由,是情绪自由。

     什么是情绪自由?允许自己的情绪自由流动,而不被情绪所控制。

     这样的情绪稳定,是自由带来的开放和自在,而非压抑和封闭带来的自我隔绝。

     如何拥有情绪自由,正念是我们可以借助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一想到正念,你的脑海中是否就浮现出一个人穿着宽松的袍子,在某处盘腿打坐,带有某种玄学的氛围?

     实际上,大多数人对正念的几乎每一个认识都是错的。

     正念起源于宗教,但早已剥离,获得主流科学认可。

     正念是一种冥想类型,但冥想不等于正念,冥想涵盖的范围很广,除正念之外,如禅坐、瑜伽、太极等活动,也都属于冥想。

     在所有冥想类型中,正念是获得研究最多的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可作为心理疗法的科学实践。

     但我们与其因为正念是流行热词便将其奉为圭臬,不如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正念发挥最大的效用。

     我们一天的每时每刻几乎都在线上,却很少和自己的内心独处。而正念,让我们对自身体验有一种时时刻刻的、没有评判的、不立即反应的觉察。

     正念倡导的是一种“非用力追求”的生活哲学,它会为我们的心智、认知能力及情绪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正念是一种底层能力,一种掌控我们注意力的能力。一种让情绪自由流动的能力。

     通过引入正念练习来增强自我感知力,你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感机敏度,以让自己通过已有技能或者开创新方法应对所有的变化。

     你可以从最简单的正念开始:

     正念放松,给自己一段时间,记住这段时间只属于你自己,把手机关掉,离开电脑,置身于不被打扰之处,享受这段自我放松和为自己充电的时间。

     随着自己开始放松,首先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先通过鼻孔深深地吸气,屏住呼吸片刻,然后通过嘴巴呼出。

     每一次吸入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清凉空气,呼出的都是压力和紧张,每一轮呼吸后你都会感觉更加放松,专注于呼吸,吸入令人振奋的清凉空气,呼出压力。继续呼吸,享受呼吸带来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身体扫描、正念观想法、正念观情绪等正式练习,也包括将觉察融入日常生活的正念饮食、正念行走、正念倾听、正念运动等非正式练习等等。

     正念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强调专注当下,强调此时此刻。

     正如《情绪训练》一书作者奥德丽·唐所说。通过掌控自己的行动,我便是时下自己的主人,这时的我便更接近真我,切记自己的选择权和行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念的英文是:Mindufulness,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单词的音译:慢一点活,你。像一只树懒一样,在发焦躁内卷的职场,你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能量。

     树懒已经放弃了进化赋予它们的吸热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采用了慢节奏、更节能的生活方式,类似于冷血动物。

     你也可以借助正念的力量,让你的情绪如树懒般稳定与自如。

     05

     有效赋能:“做对”才能成事

     “

     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长;当你成了领导者,成功的全部就变成帮助他人成长。

     ——杰克·韦尔奇

     ”

     在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从执行层到管理层,职场的每个阶段,都是一场管理自我的修炼与比拼。

     为了有效地领导员工,管理者必须像心理学家一样,能够超越明显的外部因素,深入了解员工的内部动机和想法。

     作为一名领导者,你的责任不仅是掌控自己的事业和发展,还要帮助他人做到这一点。让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为他人赋能,让别人发自内心地做事。

     作为职场人,不管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也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持续学习进步,做好自己的管理者,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管理,想去控制别人,给别人发指令,然后等结果。管理者经常认为,只要人选对了,事就成了。

     但其实还需要确保下属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论,如果没用,还需要和下属一起想办法。同时做好过程管理,最后是结果的验收。

     传统的管理半径是6、7人,但是谷歌之类顶级公司的管理者可以覆盖到20+,甚至40+的人。

     因为这里的上下级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赋能”,更多是知识和资源等上面的支持者、服务者。

     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曾提到:“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所谓赋能,就是去中心的主动离心发展,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家常提的一个概念,打破垂直管理的缺陷。

     搜狗之于搜狐,微信之于腾讯,蚂蚁等之于阿里,都是一种组织架构上的赋能。

     学习赋能也是有方法的,你可以找到一些专业领域的培训或会议、领域里的牛人或导师给你不断的反馈,或是一些好书,去吸收知识,形成自己的结构化方法论。

     赋能的组织的网络结构像蜂窝,领导像蜂王,蜂王的主要职责是释放一种化学物质,从而使得蜜蜂紧紧围绕着它形成群体,维持蜂群的次序,指挥工蜂倾巢而出采集食物、构筑巢穴、反馈报警信息。

     学会如何赋能,像蜂王一样坐镇蜂巢吧,为团队赋能,拿出更好的结果。(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你的领导力的高低

     决定了成员对你的信服程度

     本质上取决于个人的品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