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做执行工作的人,请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
2022/3/9 管理智慧

    

     一个人在职场上的第一次重大升级,叫“思维升级”。这个思维,是从微观具体的执行工作,升级到宏观全景的大局方向。如果思维能力没有提升,即使你的头衔升级了,依然会让你在职场上很吃力,真正的升级是抽离出执行工作去思考更高的提升。

     作者:张良计

     编辑:何蒙蒙 / 美编:高婉珍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01

     前几天遇到一个好久没见的同事K,聊了各自的境况,有些感慨和大家分享一下。

     K和我相识于8年前,我们在同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是文案,我是策划。那时我们都刚工作不久,职级也很低,所以做的都是很小很杂的事情。

     他每天的工作,是帮客户写微博文案。那时他写的东西会有一个文案总监负责把关,帮他润色其中的文字,经过层层修改后才会给到客户确认。

     我也一样,身为一名初级策划,做的PPT策划案从来都不会直接给客户看,而是在老板的叮嘱下反复修改,最后再由我的老板提报给客户。

     小朋友嘛,这都正常,打基础的时候都是从杂事做起。

     然而时间一晃过去了8年,我问他如今在做什么,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依然在写文案。

     首先声明一下,我丝毫没有瞧不起文案的意思,只是K接下来的话让我觉得,一个人工作了8年,居然没有任何成长。

     聊天聊着,他开始和我抱怨工作上的事情,结果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

     比如客户明明不懂文案,还喜欢乱改他写的标题。光这一点他就和我吐槽了半个小时。

     又比如他看不起市面上写谐音梗的文案,认为那很low,都是耍小聪明。可是他把自己写的东西给我看,我也没觉得高级到哪里去。

     再比如,他说自己一直有个作家梦,想去当网文写手,但每天都只能写微博微信的推文,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虽然公司给他升职到了副总监的位置,他也在带人,可从刚才的对话中,我没有看出K一丝一毫的成长痕迹。

     而他对待工作的方式,依然像8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一样:

     随意宣泄情绪,关注眼前的细碎,看不到更大的图景。

     相反,当年和他同期做文案的其他人,很多都开始往业务方向转型。

     有的去互联网公司做新业务的营销主管,有的去更大的广告集团负责更多客户的创意工作,有的自己创业做自媒体品牌做的有声有色……

     只有K,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做着8年前就在做的事情,还怨天尤人。

     回来以后我就想,以后大家还是少见面吧。

     02

     我经常说,一个人在职场上的第一次重大升级,叫“思维升级”。

     这个思维,是从微观具体的执行工作,升级到宏观全景的大局方向。

     并且这个升级,跟职称头衔什么的,完全无关。

     即使你从一个专员升职到经理甚至是总监,工资上调了一截,但每天做的事情如果仍然是紧盯细小的执行工作,并没有把目光放到项目全盘上,放到竞争大环境中,放到公司内部组织架构上,甚至放到生意业务层面上的思考上去,那依然还是一个小朋友。

     虽然工作头衔升级了,薪水增加了,但思维能力若是没有跟上来,未来会让你在职场上很吃力。

     一方面放不下这些执行类的工作,依然大事小事杂事都要自己盯,交给别人总觉得不放心。

     另一方面,公司给你升职了,对你的期待自然也会升级。

     老板希望你能爆发更大的能量,带领团队产出更多的价值,精力自然又要分一部分出来让自己往领导方面提升。

     如此一来两头都在拉扯你,顾此难免失彼。

     既想沉下心来深度思考提高战略眼光,又要时不时被日常工作的小问题牵扯分心,最后就是两头都不讨好,累死中间的自己。

     很多人升职到一个阶段一直上不去,就是这个原因。

     拿面试举例。

     当你去面试一个经理岗位的时候,面试官通常会问什么问题呢?

     基本上全是业务执行层面的问题。

     比如,过去具体负责哪些工作,重点关注哪块领域的东西,专业技术积累如何,做过什么大项目,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有没有带人经验等等。

     这些都叫“术”。

     你能操作什么,驱动什么,改变什么,你做事的方式是怎样的。

     可当你再往上升,去往总监,部门大领导,甚至到公司总经理的时候,面试官问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这时候的问题,都是“道”。

     比如,聊聊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有没有痛点和顽疾。

     比如,你觉得现在这个领域内几家知名的公司,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再比如,你看好哪一块业务的发展前景,未来如果想在这里赢,有哪些关键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等和你聊深了某一块话题,再接着从上往下做延伸,从抽象展开到具体,最后落到这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上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面试绕这么大个弯子有必要吗?

     有必要。

     因为这时要考察的,已经不再是专业基本功的东西。换句话说,能面试到这么高的岗位,专业功底不会差到哪里去。

     此刻面试官更看重的,是你的职场三观,思考习惯乃至人格特性。

     这些东西是“道”,是藏在“术”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操作木偶背后的那一根根线,是你所有外在表现的内在答案。

     大家不妨想想,士兵和将军有什么区别?

     士兵的任务是服从命令。去打掉前面的碉堡,那就琢磨用什么武器打,怎么去打,是直接突击还是绕路,白天打还是晚上打。

     而将军的任务,是决定要不要打这个碉堡。

     这个碉堡重要吗,是不是非打不可?如果打了,对整场战役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打,会造成哪些损失?打这个碉堡需要投入多少兵力?这么做划不划算?

     看出来了吧,这就是术和道的区别。

     03

     职场上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直做执行层面的事情,慢慢的,他的视野会越来越窄。

     每天盯着芝麻大点的小事情,发挥的价值自然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比如做文案的工作,一开始专注的是遣词造句,怎么起标题能够吸引人,用什么话术可以提高商品转化率。

     这些当然很好,但如果一直研究这些,你的价值天花板就很低。

     就像我刚工作那会儿,以为只要一句品牌Slogan想的好,就能逆转乾坤起死回生一样。但后来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商业模式和营销体系的搭建,媒体广告的投放……这背后有许多东西要去学,要去研究。

     文案写得好,只是庞大宫殿中的一小块砖头而已。

     但是,你可以顺着这块砖头慢慢摸清这栋建筑的结构图。

     比如你的文案在整个品牌营销的大链条中处于什么位置?你的文案功底除了在海报上体现之外,还能在什么地方发挥价值?

     顺着这个思路想,往后就是走大营销操盘手的路线。

     再比如,你想文案的思路来自于哪里,这里面运用到了什么原理或方法?有没有什么底层规律是可以抽离出来,变成方法论的?

     顺着这个思路做,你就可以去带团队,把你的价值成倍放大。

     想问题一定要由点到线,由线再到体。千万不要只盯着那个点在想,而忽略了后面更大的图景。

     所以职场老手都有一个经验,凡是执行类的工作,最好不要做超过5年。到了5年以后,一定要逼自己往上看,学会断舍离。

     断舍离哪些东西?

     第一,舍掉基本功的工作。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不对,专业基本功不能丢,这是职场赖以生存的基础。

     话是没错,但一直陷在基本功的工作里,最后就只能做基本功。

     就像弹钢琴一样,学了五年八年还在弹基本的练习曲指法,错过了爆发的黄金时期,后面就很难演奏更高级的曲子。

     基本功的意义在于,给未来更有挑战的工作做准备。它是中间节点甚至是起点,而不是你的终点。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有许多个节点,往往上一个节点你学会的东西,是开启下一个节点的必备武器。

     当你完成了阶段性的蜕变,就要逼自己往更难的地方上进。

     第二,舍掉无意义的沟通。

     什么叫无意义的沟通?

     目的不明,语句不清,空话套话一大堆,只陈述现状不提供思路,只宣泄情绪不产生解决方法。

     大家不妨看看自己每天的微信工作群里,有多少信息属于上面这个范畴。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在职场上80%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而职场高手,说话都是很精炼的。他们的话不多,但都很精准,切中要害。

     04

     之前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个职场高效沟通的模板,这里再重新梳理一下:

     Target:目标

     你的沟通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Challenge: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Action:行动

     你打算采取哪些行动去克服困难?为此,你需要哪些帮助和支持?

     Result:结果

     你认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可以代表你完成了目标?产生这个结果需要多少时间?

     这个模板基本上可以涵盖90%的职场沟通情景,比如下达工作安排,开展项目说明,开会讨论沟通,进行提案演说。

     而这4个维度的信息,就是舍弃了所有的废话,最该保留下来的东西。

     最后,舍掉短视的目光,去找更大的图景。

     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因为当你在一楼的时候,视野是被遮蔽的,眼前只有墙壁。只有当你不断往上爬,视野才会越来越开阔,才会看得更大,看得更远。

     这就像下象棋一样,初学者看的都是眼前这一步该怎么走,高手看的都是后面三步、五步甚至十步该怎么走。

     为此他们才会制定长久的策略。

     比如,先让一个车,但后面却反吞掉对方一炮一马。

     你说,让个车是赚还是赔?

     所谓计谋,就是紧盯最后的结果,然后反推每一道步骤,排兵布阵,小心经营。你盯的这个结果价值越大,影响越深,你的思维才会相应地升级。

     会赚钱的人,看的永远不是这一单能赚多少,而是看的未来十单、一百单能赚多少。

     为此,他们可以舍弃眼前的利益,为的是追逐后面更大的利益。

     这才叫放长线,钓大鱼。(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华为、阿里、腾讯都选择的OKR管理法,让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