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裁员:我裁掉了那个,最努力的员工
2022/6/13 7:15:00 管理智慧

    

     在职场中,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换来升职加薪,关键是你努力的方向要正确,我们要将努力的方向放在创造价值上,去做有意义的事,为公司、为领导创造价值。这样才能最直观的表现出工作的具体成果,才能让你避免成为那个被裁掉的人。

     作者:Mr.K

     编辑:可安 / 美编:高婉珍

     来源: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周末,朋友M总发来一条信息:“我想好了,要把小D开掉”,K哥一看就懂了,回了一句:“如果是我,也会做同样的决定。”

     M总是K哥的前同事,现在也是某知名平台的高管,平时经常就行业看法和管理心得和K哥做些交流。上周告诉我,他们公司要裁员,名单拟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个“二裁一”的选择,让他拿不定主意。

     这两个人一个是老H,一个是小D。

     老H 37岁,技术不错,是个多面手,关键时刻,很多岗位都可以顶一下。但老H人缘一般,干完自己的活就回家,和部门其他人交往不多,和M总之间的互动也很一般,主要限于工作汇报和业务交流上,两人还曾因加班问题发生过口角。

     小D 26岁,是半路改行,自学成才,看起来很努力,但是能力一般,成长也很慢。虽然做事没少出错,但人很会来事儿,每次逢年过节,都忘不了领导M总,不管是西湖龙井,还是宁夏虫草,都说是他的家乡特产,偷偷往M总的办公室送,搞得M总很不好意思。

     为表示谢意,M总有时会私下请小D吃个饭,但这反倒让小D以为自己和领导的私交更好,是领导的“自己人”了,有事没事就往M总办公室跑……

     这两位到底裁谁,之所以让M总纠结,也不难理解,老H能干,但年纪略大,精力牵扯太多,小D年轻,虽然有时做事不那么牢靠,但配合度高,听从安排。

     在M总第一次和K哥聊这事时,我心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是我,我会留下老H,开掉小D。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小D的“生存之道”不能说毫无价值,但在职场的生存法则中,有太多东西都远比“跪舔”更重要。

     1

     专业,是职场人最大的体面

     企业不景气时,选择裁员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想以“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的方式,实施自救。很明显,这种自救方式,必然要求留下的人员更能干、更专业。

     在职场上,贬一个人最狠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这人一点都不专业”;夸一个人最到位的话,莫过于“人家这就叫专业”。

     专业,既是对职场人的最低要求,也是对他们的最高评价。

     但不管怎么理解,“专业”至少有一个最起码的公认标准,就是做事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耽误别人的时间。大家在工作中,最怕和不专业的人合作,因为他的不专业,不仅会连累大家给他擦屁股,还可能因为这个人,害得大家一起跟他背锅。

     K哥公司的人事部之前就有这样一个人,在发布招聘需求信息时,漏洞百出。要么直接把需求部门内部沟通的意向简述,不加整理和修饰的直接挂网上;要么把职位和要求搞混错配,一个好端端的上市公司,让她生生搞出了草台班子、皮包公司的既视感。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她做的事就是给人一种极不专业的印象,最后不仅她个人被辞退,整个人事部都跟着受了处分。

     就像M总决心裁掉的小D,做事经常出错,就恰恰说明不够专业。专业,不一定非要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技能,但至少要有对自己的事负责到底的态度和决心。

     自己经办的事经常丢三落四,让别人擦屁股,不但不花时间精进提高,反而整天想着为领导“排忧解难”,他显然没意识到,把自己手里的活干好,才是替领导解最大的“忧”。

     2

     没有边界感的人

     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寒冷的天气中,两只刺猬想要抱团取暖,最开始它们拼命地靠近彼此,以为会十分暖和,没想到这样反而扎伤了对方。

     无奈之下,它们只好不断尝试,后来终于找到了彼此之间相处的最佳距离,既能互相取暖,又不会扎伤对方。

     这就是所谓的 “刺猬效应”,多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掌握合理距离的微妙边界感。

     所谓边界,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创造的界限、规矩和准则,并以此区分什么是合理、合适的,哪些又是过分、逾矩、不可接受的。

     人在职场,最核心的关系是工作关系,不管上下级之间,还是平级的同事之间,工作关系之外的任何关系,都不应该被刻意凸显和放大,否则就很容易失去职场边界。

     在职场中确立的边界一般有两种,一是横向平级同事之间的边界,另一种是纵向上下级领导之间的边界。

     横向的边界,主要应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所有人都随叫随到的“职场便利贴”。看上去任何人都用得到你,但你对任何人都不是不可或缺,这就是边界模糊的信号,应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核心价值。

     要学会对和自己本职工作无关、又不能彰显自身价值的人和事说不,而不是一味讨好,做一个最忙碌,又最没有存在感的“勤劳的隐形人”。

     职场中上下级间的边界感,更要注意分寸,拿捏得当。在职场中,领导有时候为了拉近和员工的关系、激励大家的士气,和大家勾肩搭背,甚至以兄弟相称。

     但有点经验的人都应该心里有数,那些话领导可以当真的说,但自己不能当真的听,有些规矩不能乱就是不能乱。

     大家都知道刘强东最喜欢把员工称兄弟,风光之际还曾高调对外宣称“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就在前段时间,京东也拗不过形势,给自家兄弟发了不少“毕业通知书”。

     说实话,这是形势比人强,怪不得刘强东,但如果有“毕业”的兄弟,拿这个较真,质问刘强东为啥说话不算话,那只能说明这位兄弟,太单纯太欠缺边界感了。

     现实职场中,虽然很少有人真这么拎不清,但和领导之间缺乏边界感的人却有很多,他们为了和上司维持某种良好的关系,刻意做一些超越工作职责的事,或发展某种不宜在工作场合出现的个人情谊。

     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显,要么试图以“感情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欠佳表现,要么想以“个人关系”,走职场捷径,规避合理公平的竞争。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极其短视的,就像上面提到的小D,与其在其他方面花心思,不如把内功练好,把该做的事扎扎实实做到位,尤其是技术岗位,这是最起码的本分。

     没了立身之本,不注意职场边界,一味钻营走“上层路线“,不仅会让上级难做,置领导于尴尬之境,关键时刻还未必能达到目的,最后两头落空,一无所获,就很划不来了。

     3

     拿不出结果

     再努力也是无用功

     想要努力有意义,先让努力有结果。

     在职场最有说服力的,永远是结果。只有你做事的结果受到尊重,你这个人才能赢得尊重。有结果,不仅是员工的生存进阶之道,也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

     华为曾签约一位俄罗斯的天才数学家。当初为了吸引这位数学家的加盟,华为同意为他在莫斯科配套一家研究院,并每年为他支付200万美元的高额薪水。但这位数学家却像摸鱼一样在华为干了10年,不受任何人管束,也很少和其他人打交道。

     很多人都以为任正非这次看走眼了,直到有一天数学家通知华为,说自己实现了2G到3G关键算法的突破。这一成果,不仅为华为节省了巨额研发成本,还直接奠定了华为在4G、5G技术方面领先的基础。在不可辩驳的结果面前,很多对数学家、对任正非的质疑,自然就消失不见了。

     虽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华为,每一员工都是天才,但每家企业、每个领导,都会盯着员工要结果,在这一点上,大家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M总为什么最终留下“大龄”的老H,放弃主动靠拢过来的小D,其实恰恰是基于结果导向做出的选择。老H做事有结果,小D却想“结果不够,人情来凑”。

     可能平时还好,但企业到了拼刺刀的危机关头,那些所谓的人情,和实打实的结果相比,是很难有什么分量的。

     4

     普通人会“站位”

     高手懂“补位”

     老H和小D,还有一个很重要差别,就是老H能“补位”,而小D只会“站位”。

     如M总所说,老H虽然不太注重人际关系,但工作上是个多面手,关键时刻用得上、顶得住。这就是对职场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补位能力。

     K哥说一个自己的经历,那个时候我参加工作没几年,刚被师兄推荐到一家在当时颇有知名度的互联网平台。

     一次和部门其他两个同事一起,陪大领导参加一个项目对接会。项目洽谈成功后,对方直接在第二天安排了一场项目发布会,并邀请我们领导作为演讲嘉宾。发布会的事,我们之前并不知情,一点准备也没有,领导的演讲稿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领导晚上要参加应酬,肯定没时间自己弄,就问我们3个技术男,谁能把这事办了。见其他两位同事都不搭话,我就鼓足勇气站出来,把这活认领了。

     当天,我通宵熬夜,反复修改,最终从两个角度,写出了两个版本的演讲稿,供领导选择。第二天一早,领导不但看到了写好的演讲稿,而且还有两款可选,连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这事过去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就被提拔做了主管,又过了不到半年,我就成了部门负责人。这个大领导也成了影响我整个职业生涯的贵人,我后面很多的职业选择,都和他有关。

     聊了这么多,K哥想说的是,一个有补位能力的员工,是具有多重复合价值的,尤其是在大环境不景气,公司部门都在缩编裁员的背景下,这样的人会显得更为稀缺。

     很明显,相较而言老H更有“补位”能力,而小D却只想通过“站位”领导的手段,走稳自己的职场之路,属实有些太天真了。

     5

     一个人是否靠谱

     就看“确定性”

     前星巴克日本区总裁、畅销书作家岩田松雄,曾在他的《成为让上司值得托付的部属》一书中,对广大职场人说了一句忠告:“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主管惊喜!”,因为你运气再好,也不可能让每一件事都如你预期的那样进行,只要搞砸一次,你在领导那里辛苦建立的信任,就会轰然倒塌。

     职场人永远要记住,最好的员工,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那个,而是最值得信赖、最不会出“意外”的那一个。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别人被升职加薪时,有人会大惑不解“他的能力也一般啊,为什么提拔的是他,而不是我?”

     领导考察一个员工,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会更多地关注这个人能力的大小,但时间久了,“这个人做事靠不靠谱,能不能让人放心”,反而会比“这个人的水平够不够高”更重要。

     对于领导来说,选择聪明,是一条简单的路;但选择可靠,才是正确的路。

     想比而言,小D水平既不够高,做事又不够可靠,而老H虽然不然言辞,但事情交给他,可以很放心。从这个角度看,M总选择了一条“正确”而不是“聪明”的路,一点也不奇怪。

     职场中一直流传这样几句话:

     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永不录用,希望你能好好磨炼,让自己德才兼备,挺过这段特殊的艰难时光,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全文完)

     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做过多家大厂CTO。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营收破260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华为六大管理法

     系统提升管理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