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娃的三大误区 你家有没有?
2017/3/2 思想聚焦

     “爸爸,你为什么那么爱我?”在《爸爸去哪儿4》节目中,萌娃阿拉蕾对着实习爸爸董力说出这样一句话,暖哭了众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却在抱怨自己和爸爸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据一起作业投放的一份105万中小学生和家长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57%的孩子觉得爸爸陪伴自己的时间不够。在陪伴时间对比中,71%的孩子认为妈妈陪伴自己最多,而只有11%的孩子选择了爸爸,选择妈妈的孩子数量比选择爸爸的数量高出6倍多。那么,爸爸去哪儿了呢?

     警惕:你的孩子是否患有“缺乏父爱综合症”?

    

     一起作业调研数据显示,“没时间”、“工作忙”成为爸爸不能陪伴孩子的主要原因。也有相当一部分爸爸,甚至都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而这两点也正是“影子老爸”最显著的特征。正因为陪伴孩子时间过少,爸爸的概念在孩子心目中也比较模糊。在《爸爸去哪儿》中,当节目要求孩子为家庭成员进行排名时,因工作繁忙、没时间陪孩子的明星爸爸无一例外被排在了最后一名,如《爸爸4》中,“24K纯爷们”安吉的家庭成员排序是:弟弟小鱼儿、胡可妈妈、姥姥、沙溢爸爸。沙溢也曾在采访中坦白:参加《爸爸4》后,自己第一次给安吉洗澡,平常陪伴孩子时间很少。

    

     爸爸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重要?看过《爸爸2》的观众,对于特立独行的费曼肯定不会陌生。在节目中,他总是显得不太合群,一般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都会第一时间向旁人寻求帮助,他在自己落水后,却选择独自承受,见到爸爸也不会主动交流遇到的危险。这些其实都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爸爸常年在外,母亲和佣人单独带他,成长于相对女性化的家庭环境,形成了不善于表达的内向性格。一些研究者认为,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孤僻、焦虑、自卑、自制力弱,学者们把这些负面行为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如果爸爸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都将正面影响到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研究表明,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两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六小时的孩子相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具有进取精神、冒险精神。比如,在《爸爸3》里,乐观开朗的夏天被称为没有公主病的小公主,她可以穿着蓬蓬裙在黄土地里撒欢,在燥热的吐鲁番体恤无故对她发火的诺一,即使生病不舒服也不吵不闹,积极完成任务。这些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夏克立的谆谆教导分不开,夏克立也是节目里唯一一个笃定表示会花很多时间跟女儿在一起的爸爸。

     三大误区让爸爸的陪伴大打折扣

     教育孩子不能单用陪伴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爸爸错误地将“陪同”等同于“陪伴”,只走陪伴的形式而忽略了陪伴的方式,边陪孩子边玩手机,对孩子大吼大叫,忽略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不能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这些均是爸爸们经常陷入的陪伴误区。

    

     误区一: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玩手机,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大量“挤压”亲子时间,导致陪伴成效大打折扣。《爸爸去哪儿》中的刘烨其实是个挺不错的爸爸,愿意陪诺一玩,愿意倾听诺一内心的想法。但是,当他网瘾犯了,哪怕诺一百般耍宝,想要引起他的注意,他还是随口敷衍。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一起作业调查数据显示,68%的孩子认为,爸爸会在陪伴自己过程中玩手机。

    

     误区二:陪伴过程中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男人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粗犷”的教育方式,很多爸爸有时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一起作业调研数据显示:67%的爸爸会对孩子大吼大叫。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发脾气的教育方式,在实际中往往会适得其反。记得在《爸爸3》中,老戏骨林永健、夏克立带着孩子们一起为抗战老兵排演节目,每当林大竣排练不认真,老爸林永健都会毫不留情地大声批评,使得大竣一脸委屈地形容爸爸是“魔鬼”。反观重视孩子情绪特点的夏克立,总是一边耐心哄孩子,一边鼓励孩子认真排练,孩子们排练也就会更加努力。

    

    

     误区三:忽略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参与度远远不够。实际上,父亲在孩子生活中参与程度的多少,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认知和行为,以及成年后的性格、处事能力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起作业调研数据显示,将近47%的爸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或者在忙自己的事,或者以旁观为主,并没有参与到和孩子的互动中。而在另外一项“家长陪伴孩子做的事情”的调研中,笔者发现爸爸仅在玩游戏、体育运动、科学探索这三件事情上的参与度高于妈妈,而在与孩子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读书、讲故事、聊天等的陪伴方面,爸爸均远不如妈妈。《爸爸4》中的田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田亮爸爸因为在父子谈心、沟通方面和小亮仔的互动较少,让孩子错以为爸爸对自己很冷淡,小亮仔还因此忧伤地抱怨,“爸爸不爱我,更爱姐姐。”

     《爸爸去哪儿》不仅记录了爸爸和萌娃们在旅行中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爸爸们的成长。在短暂的相处中,爸爸们在教育孩子的心态和认知上都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懂得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爱护孩子,逐渐改善与萌娃们疏远的亲子关系。没有人天生会做父亲,教育孩子本身也是父亲的一场自我修行,在这条漫漫修行路上,成长的是孩子,更是父亲!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