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直不结婚......
2017/4/24 思想聚焦

     作者 | Joy Liu

     来源 | 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

     单身女性,绝对不是需要同情和保护的生物,她们正在蜕变为这个时代最有魅力的女性......

     她们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们依靠自己的智慧生存,自给自足。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生存,她们不断磨砺自己的心理和个性,直至闪耀发光,这些磨砺与结果一样美好而吸引人。

     经济上,她们更充满梦幻般的魅力,她们不是寄生者,依附者,她们不像乞丐或者流浪汉那般卑微,她们是奉献者而非索取者,她们是成功者而非失败者。

     -海伦.格利.布朗 [性与单身女孩](Sex and the single girl)

     今年我30岁,单身。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但就像所有到了我这个年纪的姑娘甚至小伙一样,我深切地体验着这个世界和我们建构出的文化,对单身者的不友善,压力以及歧视。我们的文化不断鼓吹着婚姻的益处,就好像单身是一种病,需要被“治疗”一般。

     我们善意的亲友和家人,为我们的单身生活感到焦虑。他们觉得我们一定是过得很悲惨,甚至是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心理问题”,所以才迟迟不愿走入婚姻。

     当然了,最吓人的论调就是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让单身人士产生恐慌而购买他们的产品,描述了一幅“凄惨”的画面:一个独身老人垂垂老矣,在心脏病突发的时候,只有自己的猫在身边,最后因为没有被及时抢救而一个人病死在家中,尸体过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

     是的,这一切都令我们恐慌:当我们想到自己晚年的光景,如果是在寂寥中孤独终老,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些担忧当然是有道理的,可是现在,Joy想邀请你放下盲目的恐惧,从不同的视角,去看看单身这件事情。

     01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单身社会”中

     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自己,却又在每个时代都刻上了独属于自己的烙印。

     而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参照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而我只想说说跟单身和亲密关系有关的地方。

     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拥有最高离婚率的年代

     在美国,所有的婚姻中,有一半以上会以离婚告终。而在中国的北上广深杭这样的一线城市,离婚率也超过了30%。

     离婚率的飙升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我仍旧觉得它其实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我们不再委屈自己在一段让我们痛苦的关系中,我们不再因为背负着“道德枷锁”而不敢离婚,我们也不再害怕因为离婚而备受歧视(当然还是有很多歧视)。

     02. 女性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其实说来可笑,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一夫一妻制,是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后,才开始执行的。

     数千年来,女性忍受着成为男人附属品和生育工具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为直男癌价值体系的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在美国,拥有高等学历的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而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

     虽然女性在职场和薪酬方面仍旧遭遇着不公平的待遇,但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选择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调查发现,未婚群体中,男女的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呈两极分化趋势,男女存在“错位”。数据显示,未婚女性绝大部分集中在城镇(92.5%),城镇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比重达到81.1%。而未婚男性更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村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数据来源于网络)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生活在城镇,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可能会无法找到一个跟她合拍的男性。

     03. 我们生活在在一个革命性的网络社交时代

     如今,微信和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兴起,社交软件和平台的盛行,几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社交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经济实力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另一方面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跟这个世界建立连接。

     所有这些社会环境,是我们的父母根本没有经历过的。

     在我身边有太多热爱生活,有生活智慧的单身女性,她们并不愿意妥协。

     她们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甚至优于很多男性。

     她们不需要依靠婚姻来提供经济保障,也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完全建构在另一个人身上,因为她们已经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从事自己热情的工作,创造了强大的意义系统。

     甚至她们都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很多好朋友,并且有非常活跃的社交生活。

     她们单身,并不是因为她们“有病”,或者“眼光太高”,而仅仅是因为她们一个人真的生活得很好,而她们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她们愿意找一个能够提高而不是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人作为伴侣,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心灵上。

     02

     与一个不对的人生活在一起,

     才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事情

     01.“真爱”从来都不是一种救赎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有幸聆听了很多来访者私密的婚姻生活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听到了太多太多不幸的婚姻,太多因为觉得自己“应该”结婚而造成的悲剧。

     诚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社会背景和传统价值之间,有着强烈的碰撞和冲突。

     一方面,我们仍旧被要求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年纪结婚,虽然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结婚。

     女性仍旧被期待要生至少一个孩子,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个完成的女人”,虽然我们也很难说清楚,到底为什么要生育。

     强大的社会文化有如我们头脑中巨大的耳语声,时刻鞭策着我们,还有我们周围的亲友们,要我们去遵守这些默认的社会准则。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经历着振奋人心的自由和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我无法想象,一个读完波伏娃的[第二性]的女性,可以跟一个要她“必须给我生两个儿子”的家庭结合。我也无法想象,在发达国家游历或者留学回来的男性,愿意跟一个没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没头脑的女性生活在一起。

     这个信息和价值都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机会把自己建构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和独立,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更加需要理解彼此的不同。

     这些矛盾和冲突让很多人在迟疑和犹豫中,被硬生生地推入到一段婚姻中。可是最终他们都无法欺骗自己:一段糟糕的关系,远远比独自生活要痛苦得多。

     最终让我的那些来访者有勇气顶着仍旧强大的社会压力,选择离开婚姻的,也许并不是多么让人激动不已的单身生活,而是一段糟糕到无法忍受,让他们每天都感觉到窒息的关系。

     跟一个不合适的人生活在一起,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寂寞的事情。因为你甚至都无法在那个“最亲近的人”面前,做你自己。

     强大的主流文化仍旧在给我们灌输这样的价值(尤其是女性):只有摆脱了单身,你才是成功的。因为单身本身就很可耻。

     我甚至曾经听来访者告诉我,她的母亲这样告诉她:“你现在必须找个人结婚,我不在乎你幸不幸福,反正你现在这样单身着我觉得很丢人。就算你以后要离婚,现在也得给我结婚!”

     女性,如果是“嫁不出去”,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甚至这个充满敌意的主流文化,还给没有进入婚姻的女性起了一个羞耻性的名字:大龄剩女。

     02. 婚姻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如果婚姻真的那么美好,那么在美国那样一个富有,包容并且完全尊重爱情的国度里,就不会有一半以上的婚姻以结束告终了。

     那些充满勇气,并不向主流文化妥协的单身男女们,反而是出于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不轻易进入一段可能使彼此都变得不幸的关系中。

     亲爱的父母们,请你们睁开眼看看你们那些还在单身的儿女们。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比你们想象的,要丰富精彩得多。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比已婚人士更多地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更多的社交,有更强大的朋友网络(尤其是女性),更多地参与艺术活动和学习活动,更多地到健身房健身……当我们不再用一段关系来定义自己的一切时,反而跟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连接。

     当然了,这幅图景也不全然是美好的。真的同样有很多每天宅在家里打游戏,昏天黑地,黑白颠倒地刷剧,上网或者沉迷于情色网站的单身人士。他们每天与电脑和手机为伴,吃饭基本靠外卖,情绪基本靠酒精,性,游戏或者视频来调节。

     可是我想说,他们的生活状态并不是由“单身”造就的。那些放逐自己,不愿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人,即使在一段关系中,也毫无魅力可言。

     “真爱”并不是一种救赎。相反,成熟完整的人格,关爱,理解和疼惜自己以及他人的能力,才是一段良好关系的保障。

     03

     如果我一直不结婚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跟我们的祖辈大不相同了。

     这个史无前例的时代,也许真的没有过往可以供我们参考。

     如今很多享受着单身生活的人们,并不急着走入婚姻。但同时,他们又承受着巨大的来自主流文化的压力,承受着父母和亲友的焦虑,承受着害怕自己“孤独终老”的恐惧,承受着别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

     可是我们仍旧不愿意妥协。现在,尤其是作为女性,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女性都更加有知识,有思想,有文化,更加在经济上独立,更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表达所有的天赋和才华,去自我实现。这样的女性(也包括男性),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到了要结婚的年纪”,便随便找个人结婚了呢?

     而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生育需要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本能”。我们在养育子女中所拥有的快乐和付出的代价,跟我们想要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之间,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当养育子女的任何功能性理由都消失时(比如“养儿防老”),我们也许会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生孩子?

     也许最终,我们要质疑婚姻本身: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结婚?

     如果婚姻生活并没有让我们更幸福快乐,甚至成为了我们的地狱,那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我们可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享有更大的自由,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大的,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不要再让“单身”成为一个羞耻性的标签,它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当我们全心地投入自己的生活,做着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积极地参与着社会活动,享受一个人时的阅读,写作,绘画和其他活动,拥有很多支持着自己的好朋友,在生活上愿意为自己好好做饭,好好“宠溺自己”,并且一直在心灵上成长和成熟时,谁能说这样的单身生活,比一段糟糕的婚姻生活更差呢?

     我们仍旧对亲密关系抱持着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只是我们不再用它来定义自己生活的全部了。

     我们知道“真爱”永远不是自己生活的救赎,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本身才是。

     我相信抱持着这样态度生活的我们,最终并不会“孤独终老”。因为我们在全心投入生活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建构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彼此的社群。而真挚滋养的爱情,也只有在一个人真正完整地活着时,才可能不断持续地绽放。

     父母亲友们,我们真的过得不错。请祝福我们,让我们去臣服于命运的安排,也享受自己的努力。

     对不起,我并不想成为你们口中说的“更好的自己”,我只想成为我喜欢的自己。

     对不起,我成为我喜欢的自己,并不是为了“嫁个好男人”,而是因为我热爱生命本身,因为我愿意对自己的生命,承担全部的责任。

     *作者: Joy Liu,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业务插画师,存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心理学践行者,中科院心理所后现代合作对话教学团队助教,繁荣成长工作坊,邀请你一起,做自己生命的专家:繁荣成长工作坊 (FlourishingParty)。本文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