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隐藏的“大屠杀“ ,他们都是二战的英雄
2017/10/23 思想聚焦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距离今天,过去了整整81年。

    

     在两年的征程中,红军长征历经曲折,红军将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他们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总行程2.5万余里。

     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

     一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道尽了牺牲者的悲壮。

     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也显示出了革命者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这只是中国近代史漫长的战争年代一个小的阶段。

     随后,1937年,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八年抗战,中国军民的付出,无比惨重。如果从1931年918事件算起,那就是14年,整个抗日战争,历经淞沪会战、太原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晋南会战等多次艰苦卓绝的战役。

    

     中国有20620939人直接死于战争,14184954人被杀伤,5351073人被俘或失踪,以上总计40198559人。如果再加上河南饥荒等间接死于战争者,中国在抗战中可信的伤亡将超过4500万人。

     其中重庆大轰炸、长沙大火、南京大屠杀等震惊中外的惨痛事件,更是在当时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并且到了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敢,也不曾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那30万被日军残忍杀害的同胞。

    

     (图为南京大屠杀)

     除此之外,还有一场“大屠杀”,鲜为人知。它的伤亡人数仅次于南京大屠杀——25万,而这场“大屠杀”隐藏在1942年5月的浙赣会战背后。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一再失利。为振奋军民士气,美国决定进行一次针对日本土的军事行动。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发动了对东京的空袭。

    

     (图为b25轰炸机在航母甲板上固定)

     每架飞机上带有4枚500磅炸弹、1枚燃烧弹和3枚高爆炸弹,他们在大约一小时的时间里,投下了全部炸弹。

     这是参与任务的实际路线行动图,轰炸结束后,杜立特突击队按预定计划,飞往位于浙江的衢州机场。

    

     日军了解到轰炸机队的加油地点是衢州机场后,在浙江一带大肆搜捕落地的美国飞行员,数百上千百姓因被怀疑藏匿美国人而被杀。

     日军大本营认为,今后,美机还会以航母为基地轰炸日本,然后飞向中国大陆。在当时的情况下,赣东的玉山、浙西的衢州、丽水等机场对日本的威胁最大。为摧毁浙赣两省的中国空军机场,日军集中9个师以上的兵力,发动大规模的浙赣战役。

     日军占领衢州后,空袭机组成员降落地周围20,000平方英里(50,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机场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毁。

     为了达到灭绝浙赣地区民众,使整个浙江和部分江西地区成为无人区的目的,日军除了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在撤退时更是惨绝人寰地撒下炭疽、鼻疽、鼠疫、霍乱、疟疾等多种细菌武器,从外地躲藏回来的无辜百姓,被可怕的瘟疫所笼罩。

    

     1942年8月9日出版的《群力周报》记载:“敌溃后,街道尸首狼藉,尤以法院及衢中附小内横陈倒毙,何止数百。”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为报复中国人掩护美国飞行员屠杀了约25万中国军民。

     即使如此,中国人也没有惧怕日军。在后来的战争中,他们从未停止过对那些降落在日本占领区的美国飞行员进行帮助。今天仍有数百名活着的美国飞行员的生命,是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中国农民、游击队员和军人赐予的。他们冒着自己被杀,甚至自己的家族、邻居被株连的危险,把美国飞行员带到安全地带。

    

     (获救后的飞行员)

     这些朴素的中国山民、渔夫本着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用双肩和人力,一步一颠地从崇山峻岭中背下那些困乏饥饿的美国飞行员。质朴的农民虽然自己都难以糊口,却拿出了最珍贵的面条与鸡蛋等来款待飞行员。地方官员竭力组织人力,用肩挑、担架、轿子、人力、畜力,翻山越岭,缓慢而艰难地将飞行员汇集在计划中的降落地,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最后送回美国。

     历史不能遗忘,这些牺牲的人们,无论是奋勇抗战的战士,还是不畏死亡威胁的普通民众——

     所有参与营救的中国人,他们也是“二战”的英雄。

    

     电影《烽火芳菲》就是取自这段真实历史而改编的一部战争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中国百姓胸怀大义,善良救助轰炸东京后迫降中国被日军追杀的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这场战争的残酷无情与中国百姓所展现出人性大爱深深打动了国际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并吸引他来到中国拍摄了这部电影。

     对于国人来说,比利·奥古斯特的名字有些“小众”,可是这位生于1948年的导演却绝对是世界影坛的大师级人物:他执导的《征服者佩尔》于1988年夺得第4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于1989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1992年他的《善意的背叛》再次获得第4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7年他的《再见巴法纳》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作为电影导演,比利·奥古斯特还被授予丹麦和瑞典皇家骑士勋章和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比利·奥古斯特擅长以细节打动人心,烘托影片主题情感,喜欢用细腻的手法展现“小人物,大英雄”式的复杂角色。同时,具有古典审美情节的他,常常以油画般的色彩和构图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的电影语言凝练,镜头客观冷静,对现实往往有着深刻的解析。

    

     《烽火芳菲》作为本年度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入围了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点映时就获得了一片好评。10月1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举行的第八届布加勒斯特戛纳电影节放映影片后,也让现场观众很是动容。

    

     《烽火芳菲》从人性的角度解读战争,力图再现烽火岁月下的“大爱与救赎”。电影里既深刻揭露战争的残酷,又挖掘出动荡时期的人性美好与温暖。

     从预告片的一些片段里可以看出,冷静压抑的天空和俯冲的战机凸显出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爆炸场面和战机低空飞行画面一动一静,形成张力,扣人心弦。

    

     除去电影故事,整个电影制作十分精良,团队集结7国电影人,历时6年。由刘亦菲、埃米尔.赫斯基、严屹宽、余少群等主演,于2017年11月10日上映。

    

    

     其实早在1944年,根据当时7号机的飞行员TedW.Lawson上尉同名回忆录改编的电影《东京上空30秒》就已经将这场事件搬上了大银幕,彼时战争还未结束,这成为了宣扬中美关系激励两国人民的一种手段。

    

     1976年由杰克·斯米特导演影片《中途岛战役》,作为中途岛战役的起因,影片开始的时候,也短暂的描述了一下杜立特空袭。

     但是对于中国军民在这场战役中的付出,两部电影也只是一带而过,还是着主要着墨于那场空袭。

     而时隔多年,三项电影大奖得主比利.奥古斯特再次搬出这段故事,并且感怀当年中国人民的那种付出和牺牲,感怀那种残酷战争下的善良人性的弥足珍贵,足以见这段历史往事中积蕴了多少令人震撼的力量。

    

     当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那些值得我们缅怀纪念的,那些让我们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那些永远不可磨灭的精神,会一直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世界,它让一切看起来有希望,让人类看起来有未来。

    

     (图为营救3号机副驾驶员杰克.曼奇的中国村民毛继富和保存了50多年的飞机残骸的合影)

     1992年4月18日,在“杜立特行动50周年”纪念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对这段历史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突袭以后,那些善良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掩护,并为他们疗伤。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也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作出的人道主义努力,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我们的飞行员能够安全返回。杜立特行动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这些英雄们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出的伟大功勋,也永远不会忘记为自由和正义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这大概也是比利.奥古斯特选择推掉《星球大战》千万美金片约,转而跑到中国农村蛰伏许久拍摄这个故事的原因吧。期待《烽火芳菲》能用技术重现那个硝烟弥漫风云诡谲的战争场面,更期待《烽火芳菲》镜头里的那些无名的二战英雄。

     虽不曾与凶恶较量,却一直和善良同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