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该赚钱的年纪只想着谈恋爱
2018/2/22 思想聚焦

    

     作者 | 杨熹文

     来源 |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ID:neversaynever30)

     「我满脑袋里都是钱。」

     说这话的时候,我正躺在清晨 5 点半的床上,望着天花板再一次自言自语了。

     昨晚喝了两杯红酒,灵魂变得热情而壮烈,一瞬间思维敏捷,手指灵活,心情快乐,我居然把一直想做也持续拖延的问题在两分钟之内计算清楚了——我到底每周背负多少债务?

     两分钟之后,我被记在笔记本上的数字吓得清醒了,身体内的酒精迅速消融,我的灵魂蔫成一把无人问津的鸡毛菜。

     想当年我在一无所有也豪情万丈的年轻时代,曾把倡导女性自由的马苏视为偶像,我酣畅淋漓地读着她的故事,像在读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一次争吵后,孔令辉一个'滚'字脱口而出,马苏拎着行李摔门而去进电梯后,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无处可去……

     她开始觉得,不管嫁与不嫁,一个女人,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地盘,那就是根据地。观湖国际开盘时,她看中了位于顶楼的一套 179 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总价 300 万元。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凑起来付了首付,月供近两万元……

     那时马苏并不出名,片酬也不高,一部戏的片酬往房贷专用户头上一存就所剩无几了……

     她把自己逼得很苦。那几年里,她不敢参加同学朋友间的聚会聚餐,也不吃请……升格为马家庄庄主后,马苏骨子里透出一种自信:

     没靠任何人,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掏,而它,也完全属于自己。

     后来我效仿了她的努力,一个人在他乡拼得勇猛,身子里那点女性的柔情几年内全部被现实打磨得坚硬,我发誓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我未曾预料到,再后来我也效仿了她的债务,故事中写道:

     「马苏说自己特别不喜欢那种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下银行 600 元钱的负债感……」

     在我飞奔向三十岁的其中一天,我盯着笔记本上墨迹未干的数字,现实在很残酷地向我证明着,我每天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就有 843.57 元人民币的债务在等着我。

     01

     如今每当有小女生对我抱怨「啊啊啊啊,他怎么还不回我的微信!」「他和我说分手了,但我觉得他心里还是有我的!」「我没了他真的活不下去……」

     我说,「你倔强得令人讨厌!」末了再摸着良心地说一句,「哎,就跟当年的我一模一样。」

     想当年高中补习班的老师在简陋的教室里开了小叉,你们不要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高考,你们以为我没有过青春吗?我不懂吗?

     我也是有故事的人!但是当年爱得死去活来有什么用?现在已经云淡风轻了!

     当年令我们哄堂大笑的一句话,居然让我们在十年后想起时脸上发烧,那个慷慨激昂的老师说得多么正确,我现在连对方眼大还是眼小都忘记了。

     我为大学时一段夭折的恋爱算过一笔账,那是五六年前的时光,吃吃喝喝玩玩,每个月就已是七八百块的消费,而压马路闹情绪的一个又一个下午,也是相当大的一笔时间开销。

     就是说,当一段恋情结束的时候,除去双方在心理上的情绪损耗,还有金钱上的花销,以及那些用来计较「对方回短信的速度是否在两分钟之内」「他到底爱不爱我」「我没他活不了」的时间——那其实是成本最高的损失。

     我在毕业时看到,那些心里充满「正经事」的同龄人们,有人已经通过创业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人迈进了五百强公司的门槛,有人已经可以用存款去完成一次毕业旅行……

     这些令我羡慕至极的同龄人,都在用无需发声的荣耀告诉我:

     在该赚钱的年纪,不要只想着谈恋爱。

     因为你错过的,是人生最重要的跳板。

     02

     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是个超级文艺的女青年,不食人间烟火,不喜金钱名利,穿着拖地的长裙,皮包里放着一本书,书里永远夹着一首诗: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是啊,这就是艾佛列德·德索萨传达给我的青春,无惧时间的去留,只为内心的欢喜,生活应该如诗一般而不是石头般无趣。

     然而他没告诉我,青春是很快就会结束的。

     取而代之的,是接连不断的个人经济危机。

     我的第一次个人经济危机发生得浪漫而突然,大学毕业后一个人执意去远方,当我下了飞机,走出奥克兰机场,决心靠自己去过接下来的人生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就此变成了数字化的:

     星巴克咖啡 5 纽币一杯,超市里的饮料 3 纽币一瓶,

     合租房 120 纽币,一周生活费 50 纽币,

     一周油费 20 纽币,坐巴士到市区 7 纽币,

     每个小时的工钱 10 纽币……

     我从前从不认为钱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当一件东西变得稀缺,它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几个月之后,我站在亚洲超市里做每天站立 10 个小时的收银员,为期待的异国学历奋力攒着学费,现实已经帮我练就一番本领,你若是跟我说「我刮刮乐中了 100 纽币!」我能迅速告诉这 100 纽币的最优使用方法:

     去哪里买什么东西可以维持一个月的吃喝。以及,就连站在超市里随意扫一眼,光凭一个又一个顾客挑选蔬菜的动作,我就能断定他的人生曾历经波折还是安逸至今。

     人没有经历过一段独自漂泊的苦日子,是很难长大的。

     从前,爱情就是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爱情。

     而 25 岁之后,时间是以从前二倍的速度离去的,摆在我面前的,不再只有爱情,是「我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一旦这 x 手车坏在路边,我如何修得起?」「我下学期的学费有着落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在异国活得体面被人尊重?」「我的母亲为什么在退休之后还坚持去工作?」「为什么我永远差一步才能买得起房子?」的现实……

     我曾在清理车子的时候发现了掉进缝隙里的 1 纽币,我开心了两秒钟,接着,就是很久的悲伤。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使我变成了这样,一个麦当劳甜筒的价格,就足以牵动我的欢心。

     那一年我从一个女孩子,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女汉子,我并不是坚强,我只是没时间去哭,用来哭+消化哭的后遗症的那些时间,我能去赚好多钱。

     我没有时间再去苛责过去的自己,为什么用大把的青春大把的金钱全部投资在回报未知的爱情上,我只是脚步急迫,内心焦虑,我的皮包里换成了另外一本书,那上面写,「it is only too late if you don’t start NOW.」

     记得爱玲姐在朋友圈发过一段笑话,「你要说我嫁不出去,我根本就无所谓,你要跟我说我是发不了财的,我能愁得几宿睡不着。」

     笑完之后尽是苦楚,那就是我的感受。

     03

     25 岁之后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走得快,也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身为资深临床心理治疗师的 Meg Jay 在 TED 视频中讲道:

     20 岁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人通常就都在 35 岁左右步入人生最关键的阶段,而二十多岁正是打基础的重要时间,人的大脑或者身体成熟度都在这段时间达到最高值。

     如果说 5 岁之前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刻,那么 20 多岁则是成人后发展的重要基石。

     众所周知,新西兰人大部分都是「活在当下」的享乐主义,而我身边的一些三十几岁的新西兰朋友,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都挣扎在温饱线上。

     在聊起他们过去的经历时,我发现这类群体中一个共性,就是在年轻时过度沉湎于稍纵即逝的快乐,从不去想金钱也许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会起到重要作用,而现在的他们几乎一齐说着,「当初生活没有给我选择啊。」

     而事实上,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身处于哪一种境遇,我们都是有选择的。

     富裕是每个人的权利。

     我躺在床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天花板,把 843.57 元刻在了脑海里,趁着无人出行的清早,去健身房跑了步游了泳,爬出泳池的那一刻,我已经计算好所有还债的收入来源。

     年龄越大,控制的事情便越来越少。我能控制的事情,除了这副身体,还有一颗强大的心。

     我今年 27 岁,总感觉闭上眼再睁开就到了 30 岁,我每天在争分夺秒地度过,还是能听见年龄在耳旁飞速地滑翔走。

     我没有时间去赌气早餐时男朋友为什么说了那样的话,我没时间去考虑要什么时候披上婚纱,我把一定的情感和理智放在感情里,拿出剩下的那些去思考,要如何努力,才能在 30 岁来临前积累「以防万一」的财富。

     我满脑袋里都是钱。

     我想着该怎么去赚钱,才能让之后的人生不必再重复从前的苦;我想着该怎么去赚钱,才能不让父母去替我受那些苦;我想着该怎么去赚钱,才不至于在那些因由运气富裕起来的不善之人面前,接受那上下的打量。

     相信我,无论你现在多么不在乎,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片刻一定会让你难过很久很久。

     如果你今年二十岁出头,正在为一段爱情痴迷着魔,又或者为没有恋爱对象而心急上火,请一定腾出两分钟时间,用理智消化这句话:

     不要在该赚钱的年纪只想着谈恋爱,因为十年后你会看到,有些人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另外一些则假装自己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什么也不会跟着你一辈子的,青春不能,美貌不能,恋人未必可以白头偕老,甚至金钱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辞而别,但是相信我,那些年为赚钱而习得的能力,会跟随你一生,救你于每一次水深火热中。

     这不是鸡汤,这是生活。

     是那苦过累过需要不断与苦难做斗争的生活,让我转告给你的一番话。

     *作者:杨熹文,2016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一个住在新西兰房车上的姑娘,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火热销售中,讲述一个姑娘如何在异国用野路数从一无所有到诗和远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杨熹文,微信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