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界的“万恶之源”,领先“黄冈密卷”四百多年
2019/7/29 21:37:04 思想聚焦

     教辅书鼻祖余象斗,落榜书生的逆袭之路

     炎炎夏日,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寄往新生手中。原本只起到通知作用的这封信,却频频因为花样创新“上热搜”。

    

     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形式创意各不相同,却一样有沉甸甸的重量。

     莘莘学子十年苦读,数以百计的教辅书、数以万计的题、数以亿计的字,才换来这张珍贵的录取通知书。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38套》、《黄冈密卷》……正是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教辅书,陪伴学子们一起度过了那些年的奋斗时光。

    

     谁的青春里没有教辅书的痕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同样是需要接受“考试”洗礼的古代学子们,每个挑灯夜读的晚上,也有教辅为伴吗?

     B站出品的《历史那些事》回答你:还真有!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四百年前的明朝,这天正是公布金榜的时候。

     一位叫余象斗的新晋书商,看着争先恐后“查成绩”的学子,突然嗅到了一丝商机。

     科举考试的独木桥前,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学子。这是一片蓝海啊!

    

     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他迅速着手开发面向“五年科考,三年模拟”的教辅书。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考生的目光,余象斗自有他的独到营销术——将“标题党”进行到底!

     他深知考生心理,主张书的标题一定要响亮、字数要多,要让买主看到封面书名,就被安利得明明白白,产生“拔草”冲动,下意识下单购买。

     令人叫绝的是,他在对教辅书的命名上还大玩心理学。

    

     这样的黄金命名法则,也被后世的薛金星、王后雄之流继续用在教辅上,让当今的考生们又爱又恨。

     难怪B站上的弹幕刷起“万恶之源!”“原来是你!”,并缓缓打出四个字,给余象斗冠上了“教辅鼻祖”的称号。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首创教辅书的人物,竟是一位落榜多次的考生。

     久病成良医,久考成名师,可能正因为这样,他做的营销才能直击考生痛点。

     放弃科举考试的余象斗,由此跨界做起教辅书商,赚得盆满钵满。

     而这,只是这位营销鬼才征服明朝出版业的开始。

     依靠教辅得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余象斗,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市场——通俗小说

     在营销上,余象斗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今天营销界的大拿罗老师、雷老师们玩的伎俩,都是四百年前的余象斗玩剩下的。

    

     营销案例一

     新瓶装旧酒,推出“船新版本”

     旧版的《三国演义》是纯文字的章回体小说,加上当时纸张印刷质量稍差,影响阅读体验。

     余象斗不走寻常路,刊印了《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作为三国演义的“船新版本”。

     他在小说原本的基础上加上了“弹幕”,加入喜闻乐见的插图,极大地增加了小说可读性。

    

     全新版本的《三国演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分分钟上了“大明畅销书”排行榜。

     营销案例二

     写书人的事,不能叫偷

     “优秀者抄袭,伟大者剽窃“是苹果前CEO乔布斯的名言,余象斗却早在大明朝就参透了其中的精髓。

    

     在《三国演义》火爆贩售的同时,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沉着地放下了下一步棋。

     他把“三国”的题材,搬到了战国时期,委托叔叔余邵鱼加班加点写出了《列国志传》。

    

     如果说《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三国之间的尔虞我诈,那么《列国志传》则是更进一步,讲述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几十个国家的尔虞我诈。

     “三个国家怎么够看,几十个国家让你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有这样的噱头在,看完《三国演义》闹书荒的读者们,一下子涌向余象斗的书坊“双峰堂”,排队购买起这部“三国演义plus”。

     值得一提的是,《列国志传》本身虽然文字粗糙,后来却得到了著名剧作家冯梦龙的改进。

     他在《列国志传》基础上,吸收其他材料,加以考据,改编出了《新列国志》,成为春秋战国题材小说中的佳作。

     营销案例三

     蹭热度,偷流量

     余象斗“赢在大明”蓝图逐渐展开之时,书籍市场却突然变了风向,一本神魔题材的小说《西游记》横空出世,读者竞相阅读,一时间洛阳纸贵。

     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名言“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常年在风口上的余象斗岂会不知,商业嗅觉敏锐的他判断:神魔小说将是下一桶金。

    

     “蹭热度”是现今网络上常见的营销方式,蹭热度蹭的巧妙,对于流量增长大有裨益。

     活在四百年前的余象斗,自然是没“网上冲浪”过,却已能深谙其道。

     为了第一时间蹭上《西游记》的热度,余象斗亲自下场,写下了两部神魔小说,并继续“标题党”,取名《北游记》、《南游记》,然后高价购买了讲八仙过海故事的小说版权,改名《东游记》。

     这下子,“东南西北”四个游记齐活了,余象斗通过蹭热度,把流量牢牢地攥在手里。

     四本书打包销售的营销方式,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列。

    

     令人唏嘘的是,打造了N部爆款的营销鬼才余象斗,最后在史书上的痕迹却只有寥寥几笔。

     属于他的唯一肖像,就是他营销的书籍上有些模糊的防伪肖像。

    

     历史犹如大浪淘沙,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错过无数精彩的人和事。

     以上营销奇才余象斗的故事,就出自B站出品的实验记录片《历史那些事》。

    

     《历史那些事》想做的是,给历史开个脑洞。

     谁说历史纪录片不能有趣好玩?

     正是为了回应这样的诘问,《历史那些事》的主创们制作了这样一档“试验性”的纪录片。经常正片说着说着,脱口秀、MV、说唱、文艺电影等内容就蹦出来。

     也正是借助这些“花式表达”,我们才能看到鲜活的人物们,从浩瀚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令我们惊讶之余也认同到:这就是他们原本的样子!

     我们在片中看到:

     语文书上的常客苏东坡,在史书的暗角里,是一位爱吃的美食家。

    

     婉约派的词人李清照,做人却相当豪放不羁,堪称古代第一朋克。

    

     一代大词人辛弃疾,不想名满天下,只想上马杀贼。

    

     戏说不等于胡说,有趣不代表娱乐至死。

     作为历史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里的每个桥段,在史料里也都有据可循。

     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部“另类”的纪录片。

     豆瓣评分也从第一季的7.9涨到第二季8.5分。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高校的花样通知书,有网友这么评论:“录取通知书就像是高校写给新生的情书,所以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想用各种花样打动学子的心”。

     《历史那些事》也像是一封写给历史过往的情书,主创人员们同样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花式告白”。

     无论“套路”多深、“花样”多全,他们对历史的痴心是绝对。

     每集片尾,他们郑重地打上誓言:谨以此片献给那些过往。

    

     这样趣味而有内涵的“情书”,寄到你的心上了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