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上的苗族绣娘:我在大山里绣二次元,老外都说时尚
2019/9/22 21:30:12 思想聚焦

    

     文 | 紫电

     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城不大,清水江支流从城中蜿蜒而过,湿热季节,雾气笼罩河谷。县城地处偏远,时间走得慢,卖服装的商业街,电子音箱里的歌,还是十几年前。

     邰艳四十来岁,是苗族人,为陪女儿读书,从山寨搬来县城,开始不好找工作,只能扛着背篓蹲在街头,等人请她搬东西,三年以前,她终于找到称心工作:刺绣。

     有一天,她拿着刺绣样品回家,东西很简单,是根带子,上面绘有山谷、彗星坠落、日文等图案。

     到晚上,读初中的女儿回来,拿起刺绣随意把玩,却忽然被手里的东西震撼住,小姑娘琢磨半天,终于恍然大悟,对她眼里平日老气的妈妈惊呼:“天啦,妈妈,你竟然在绣《你的名字》。”语气尽是崇拜。

    

     贵州深山里的苗寨,互联网闯进前,只有蜿蜒的山路与外界相连 受访者供图

     在这些偏远的县城或深山密林的村寨,一场乡土魔幻正在上演,像邰艳这样的苗族绣娘们有份很时髦的工作,她们时常都要“追热点”,但不是用电脑键盘或手机,而是一根发亮的刺绣针。

     除日本动漫《你的名字》,她们绣过的IP图纹还来自《大鱼海棠》、《大护法》,包括国家博物馆国宝级文物C型玉龙在内的十余种文物,也是她们刺绣的图纹来源。

     这些产自大山深处的刺绣作品,最终会来到北京上海以及国外的时尚青年身上,或者摆进他们房间,成为醒目的装饰品。

     从深山乡土世界到繁华现代都市,古老的千年苗绣汇入新兴的时尚潮流,连接其间的是一条鲜为人知的隐秘通道,背后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剧变的跌宕故事。

     网线与针线

     故事要从十四年前讲起。

     这一年,江西青年饶勇考进贵州民族大学时,成绩是第一名,但身边所有人都质疑他的专业选择。

     他所在的艺术学院,按众人看法,平面和环境设计才是热门,饶勇作为第一名,所选专业却是民间设计,有人的话讲得更直白:这是一个即将被淘汰的专业。

     班上总共12人,且有调剂生,上课来不全,教室仅坐零零散散几个人。饶勇却想得很清楚,他就是来贵州学民族艺术。

    

     饶勇在大学办的个人展览,那时开始,他就思考传统苗绣的现代化转型 受访者供图

     大学期间,他走遍贵州几乎所有州县,远的地方就搭夜班火车,住宿费也省。他在姊妹节上看到的银饰,需用放大镜辨认细节;有人的一套装扮,制成竟要十年;会听到“神图”的故事,有人为一张刺绣耗时三年,完工时,远近村寨的人蜂拥去看。

    

     饶勇在姊妹节见到的民族盛装 受访者供图

     他为村寨外的棉花地拍照,记录苗族女人繁复的嫁妆,感受刺绣串起大山深处的寂静流年,同时,也痛心地目睹民间艺术衰落:年轻人纷纷外出,古老苗绣后续无人,千年绝唱竟像要戛然而止。

     正如人们预言,饶勇毕业时,无论如何找不到对口工作,他回想彼时社会氛围,民间艺术复兴,尚无半点星光。

     他只好去深圳,实习、做游戏设计。与同校同专业的师姐王丹青相遇,两人走到一起,相恋,成家。往后的日子,王丹青辞掉珠宝设计工作,远赴北京深造,饶勇也经历岁月蹉跎,连续三个创业项目,全以失败告终。

    

     饶勇、王丹青一家三口 受访者供图

     转变的契机,即来自个人坚守,也源自时代变迁。人们变得富裕,也懂得欣赏美。

     王丹青多年坚持手工艺术品创作,开有一家淘宝店,名叫“王丹青的手创”,后改为“王的手创”。那是2014年左右,饶勇感到,民间艺术的时代终于要来了,迹象便是,他们的淘宝店订单开始“暴涨”,远超供给,一天订单,等于半年手工产量。

     夫妇二人决定回到大山,借助电商风潮,挖掘绣娘技艺,复活千年苗绣。

    

     山寨绣娘正在整理苗绣 受访者供图

     带着十万贷款,历时半年波折,遭遇无法用普通话沟通的困境,终于在一位当地校友帮助下,办起一个培训班,他们将经过现代改造的苗绣设计,交给手艺娴熟的二十几位绣娘。当终于有人拿着连夜完成的作品回来,他们意识到,苦心经营的情怀终于落地了。古老技艺与都市生活的隐秘连接通道,正在悄然成形。

     城里人为啥喜欢一只眼的卡通?

     苗绣出山,并非一帆风顺,磨合过程的艰难,台江绣娘邰艳感受尤其深刻。

     从台江出城,汽车驶入盘山公路,七十余公里路程,忽而在藤蔓缠绕的密林中穿梭,忽而来到开阔的山间台地,山脊梯田周围,错落分布着木质的民居吊楼。

    

     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寨 受访者供图

     越过最后一个山头,终于到达邰艳故乡,村寨不大,百余座房子绕山而建,女人们都有一项绝活:苗族刺绣。

     这里曾经家家有纺车,人人是绣娘,邰艳五六岁开始学习刺绣,初中毕业将绣花送给同学当礼物,结婚的嫁妆也是自己耗时数年完成,在广东打工也随身带着绣具,想家时便是一种寄托,刺绣也是生活。

    

     绣娘正在制作传统苗绣花 受访者供图

     以往,苗绣不卖,饶勇夫妇最初去村寨找人,样品倒是送出去,作品却从来不出。深山里的老手艺人,还看不到苗绣的未来。

     邰艳接受这种淘宝模式也不容易,问题主要在技术。

     传统苗绣虽然繁复、精美,蕴藏丰厚文化内涵,有绣、插、捆、挑等丰富的针法,其图纹色彩对比强烈、想象奇异,有大气古朴的质感。

     但对于都市青年人的偏好,它却并非天然契合,年轻人眼里,传统苗绣有些“土”,必须把它变得“酷起来“。

    

     正在苗寨中刺绣的老人们 受访者供图

     他们找来业内最优秀的设计师,潜心打磨产品,一个创意动辄打版十多次,之后还要在淘宝VIP群做品测,反响不热闹的,做得再辛苦,也照样废掉。有成熟作品,才发往贵州,组织绣娘们标准化手工生产。

     而传统苗绣重想象,针法自由,标准化生产,需要适当限制它。最初,邰艳卖力绣出东西,却多不合格。淘宝来的刺绣图,又与传统苗绣很不同,有些甚至完全看不懂。

    

     绣娘们制作的卡通胸针 受访者供图

     有次,浙江发来样品,是个卡通形象,且仅有一只眼睛。苗绣向来讲对称,绣娘们以为样品有误,于是“好心”地绣上两只眼睛,结果,两百多件作品拿到眼前,饶勇看得哭笑不得。

     2016年,王的手创通过阿里鱼获得国博馆藏文物C型玉龙的IP授权,设计出单面刺绣的玉龙项链,造就销售爆款。在这家淘宝店,包括玉龙佩、青玉龙形佩、海晏河清尊、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十余文物精品,也都有了相应刺绣IP产品。

    

     绣娘正在绣孙悟空卡通形象 受访者供图

     新的电商模式正在贵州深山制造魔幻现实,最乡土的技艺与最时髦的文化潮流汇合在一起。电影《大鱼海棠》热播期间,贵州山寨的绣娘们熬夜赶制,把电影动画绣到电脑包、挂件、发圈等产品上。

     《你的名字》、《大护法》等动漫电影到来时,深山绣娘们又紧忙着“追热点”,邰艳有时连夜刺绣,动辄熬到两三点。

     与黑科技、二次元大斗秀

     几年前,饶勇导师曾推荐过一位独臂绣娘梁中美,她住在贞丰县的村寨,刺绣技艺高超,双腿夹绣盘,单只右手飞速挥动,穿针引线,精准而流畅。饶勇决定在这里设一个村寨工作坊,由梁中美领头。

    

     梁中美正在单手刺绣 受访者供图

     他记得,第一次见梁中美,她脸上尚有愁丧,到后来再去,就看到她家盖起新房子,人也穿上鲜亮衣裳,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寨里的人也被她带动起来,二十来个妇女,住在村里也能挣钱,在家中地位,也从此一变。

     贞丰村寨的故事只是这场魔幻大戏的缩影。到2016年末,被这家淘宝店“激活”的绣娘已超过800人,如今,数字已超过2000,绣娘收入,普通一千元起,中等则到两千元,最多可月入三千。

    

     王丹清和秀娘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互联网电商正在贵州深山开枝散叶,在黔东南,她们分布在凯里、剑河、施秉,在黔西南,绣娘们则来自贞丰、册亨,那里的村寨或乡镇建有刺绣工坊,当地最优秀的苗绣艺人都聚集在这里创作,其中也不乏90后年轻人。

     大山里的苗绣已重塑活力,焕然一新。今年9月,淘宝造物节,王的手创带着一张苗绣”神图”来到现场,在这场包含黑科技、时尚潮流、二次元等元素的大斗秀中,与演奏机器人、极速3D制造、力反馈操作手套等前沿科技和国际品牌设计同台竞技。

    

    

     苗寨绣娘们的手艺,成为流行元素,被设计印上淘宝造物节期间的杭州公交车外 受访者供图

     参与“神图”制作的邰艳却没去现场,她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年纪,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饭,等孩子去学校,她也出门“上班”,坐在工坊里,穿引那些新奇图案。

     她还时常想起广东打工的日子,她在五金厂造零件,在食品厂做包装,在制衣厂操作电动缝纫机,整夜盯着那根缝针,看它在工作台飞快而猛烈的探扎。织衣女工最耗眼神,年长的,眼睛早就坏掉,流泪,看不清东西。

     打工挣的钱,邰艳基本不用,寄回家,当孩子生活费,余钱则存起盖房子。她时常都想家,电话打回来,有时忍不住啜泣,但孩子却小,什么都听不懂。不能回家的日子,手边的苗绣便是寄托。如今,家和刺绣,都在身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