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中的春节
2019/2/14 6:30:00鄂晓楠 学习时报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凝聚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迎春庆春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贴花红”,即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与年俗活动结合紧密,集中体现了中国民俗的特色,是中国人民祝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载体,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深受民间欢迎。

    

     年画来源于古代的门神。贴门神,最初是为了企盼家庭平安。唐宋以后,门神出现了秦琼、尉迟敬德、岳飞、关羽、张飞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人物形象。门神的形象是两个身披战袍,手持玉斧,腰系鞭、链、弓、箭,威风凛凛的武将,张贴在外门板上左右各一张,后演变为一文一武两个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不断地演变出了贴在内室墙上的年画等形式,室内的年画其内容多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五谷丰登、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成为春节吉祥文化的形象载体。张贴年画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增添节日喜庆气氛的意味越来越浓。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吉祥物、世俗生活场景、故事传说等。

     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民间,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崇忠良、赞美勇武的主题,是民间大众美育和教化的源泉。吉祥寓意的传播,让木版年画需求快速增长,刻板印刷的快速复制能力极大地满足了这种需求。“木刻水印”作为中国传统的刻板印刷方法之一,以水墨及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用以复制书画作品。唐宋时期流行单色刷印,至明末发展为彩色套印,分勾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

    

     明代后期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发展迅速,至清代前期达到顶峰,在全国形成了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杨家埠等若干产地。这些产地生产的印制木板年画辐射面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格。

     杨柳青位于天津之西,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现年画作坊,从最早两家画店发展至乾隆年间到达顶峰,成为北方年画重镇。杨柳青年画受到京城殿版版画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较追求绘画效果,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线刻刀工细腻,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杨柳青年画创造了鲜明活泼的胖娃娃与吉祥物件组合的年俗吉庆寓意的画面,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如《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此外杨柳青年画的体裁广泛而丰富,包括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等,与年节风俗相结合,形成了标志性地方年画风格。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独特的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江南繁荣的文人书画艺术,带动了印刷木刻版画的繁盛,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内容与古代戏曲、苏州评弹等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相结合,多数表现了日益繁华的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的民俗景象。这些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既不是文人的“大雅”,也不是农民的“大俗”,而是“雅俗共赏”。清代中后期苏州经济发达,富甲天下,且文风昌盛,木板年画这类实用艺术所反映出他们生活面貌和审美趣味的内容日益增多,《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西湖十景》《两厢记图》等将平民生活和地方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成为了直观的历史画卷。

     杨家埠村在山东潍县城东北,年画生产在乾隆时已具规模,同治以后进入极盛时期。脱胎于佛经刻绘的杨家埠村木板年画极富地域民俗特性,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印制方式主要是分色套版,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概括性与象征性,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而富装饰性,线条简劲洗练,色彩对比强烈,风格质朴生动,具有很强的民间风貌。

    

     除去以上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以外,在河北武强、福建泉州、山东高密、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均有年画产地。各地年画亦均大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民间木版年画的兴盛,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逐渐演进为一种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与春联、窗花、灯笼等传统春节用品一起装点了我们的春节文化。广泛取材于生活的内容成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包含着春节吉祥文化和民间审美情趣,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民间年画作为一种视觉百科全书式的艺术综合体与年俗相辅相成,形成了民间年俗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伴随着中华各民族民间美学及审美意识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年俗中喜闻乐见的形式,承接着中华文化的文脉。

     -END-

     本期编辑:王 雪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2月13日第1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