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施冷箭,中美金融战第二波开打
2016/3/5 股票投资论坛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如今,穆迪把炸弹扔向了中国。

     两会前夕,穆迪昨天宣布降中国主权评级前景展望, 由平稳降为负面,政府债券维持Aa3评级。

     消息公布后,人民币汇市和股市并无因负面消息而受影响,分析指中国外债占比较低,展望降级并不实质影响中国企业外债融资成本。新华社亦随即反驳,指中国政府的偿债能力远好于许多西方主要经济体。

     为何降低信用评级?

     第一,中国财政指标减弱,或然债务具相当规模。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正从相当高位置下滑,趋势并会持续。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正受区域及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及国企所影响。假若经济仍然疲弱,政策性银行有机会增加对政府主导投资项目的支持,国企的杠杆亦将增加,风险亦因而提升。因为贷款倾斜向国企,意味着在其他经济活动收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有机会令银行贷款质素恶化。这些均会导致政府债务增加,以及令政府信用状况有下降压力。

     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由2012年的32.5%升至2015年底的40.6%,估计于2017年提升至43%。当中亦考虑及政府开支上升和有机会减低社会整体税务负担。与此同时,由于居民储蓄高企,将有助支持政府债务融资。

     第二,对外债务能力在弱化。中国的外汇储备于过去18个月显著下降,由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减少了7620亿美元,降至3.2万亿美元。报告强调,相对于中国的外债规模,中国外储仍然相当充裕。但外储下滑意味人民币汇率受压,对中央维持经济增长,及实施改革的能力信心有所减弱,或令资本外流持续。同时,相应的存款外流,亦会对存款融资的银行构成压力。而政府推出相关应对措施,则对经济及金融市场做成负面影响。收紧资本控制应对资本外流,会损害中央信誉,中国曾承诺放宽资本账项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原素;降低外汇储备以维持汇率稳定,当经济显著下滑,企业债务能力出现问题,将会收紧中国的流动性,资金或会进一步外流。

     第三,政策的可信性及有效性存在减弱风险。中央出现多重政策目标,包括维持经济增长、推行改革、缓解市场波动,增加其挑战难度。财政及货币政策支持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达到6.5%,会减慢包括国企相关的改革。中国未能全面推行甚至部分改革逆转,存在削弱政策者信誉的风险。过去一年中央干预股市和汇率市场,反映维持金融和经济稳定亦是其目标,对于政策的优先次序存在不确定性。缺乏可信和有效的改革,债务高筑将损害商业投资环境,加上人口红利减少,中国经济放缓将更为显著。

     中国企业评级被下调

     继3月2日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后,穆迪又于3月3日将中国38家国有企业及授予评级的子公司、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据穆迪官网声明,这25家非保险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国内商业银行、3家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证券公司及1家资管机构。国有企业多为铁路、发电企业。

    

     (以上为调整的金融机构列表;点击查看大图)

     穆迪对此表示,中国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主要反映在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高且不断增加的杠杆扩大了企业部门受风险冲击的可能性,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脆弱性也在增加。

     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更广泛基础上支持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能力可能会弱于其此前评估。政府或有负债持续增长。

     穆迪同时表示,如果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重新上调到稳定,对上述企业的评级展望也将重新上调至稳定。

     穆迪昨日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债券的Aa3评级,不过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主要因政府债务上升、外储下降和推进改革的不确定性。

     中国财政的持续疲软,这反映在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水平之中。

     资本流出导致的储备缓冲下降,这加剧了政策、货币和增速风险。中国允许外汇储备降低会让流动性吃紧。

     预计中国政府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减弱,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穆迪预计中国政府债务2017年升至相当于GDP43%的水平,支持6.5%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可能放缓国企改革。

     不过,市场对此反应平淡。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CNH)基本持平。昨日A股也强劲反弹,恒生国企指数收涨1%。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澳新银行预计,市场对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反应不大。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称,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反应不会持续。澳新银行表示,穆迪评级展望调整反映出的中国相关担忧并不是新消息。

     惠誉昨日在穆迪下调评级后以电子邮件评论称:

     惠誉关注即将举行的全国人大有关中国政府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更多信息。如果政府中期经济战略不清晰,或对政府推进改革的能力和信心下降,惠誉可能做出调整。

     目前三大评级机构均未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据德银,万一“真的发生”,以下是投资者要多加考虑的企业。

    

    


     各方反应

     对此,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接连发表文章反驳称,穆迪的这个决定是缺乏事实基础支撑的,与保持稳健的中国财政善严重不符。评级中国信用应多看发展穆迪对中国“负面展望”看走了眼。

     新华网昨日午后发表《穆迪“负面”展望中国缺乏全面眼光》文章称,“此番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文章称,穆迪对中国“负面展望”看走了眼。现实的金融市场走势与他们的预测大相径庭,并没有也不会跟着这个“负面展望”走。

     文章最后提及,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巨头要想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保持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就需要拓宽思路,不断提升自己评估的水平。

     外交部:穆迪对中国经济仍有较强信心

     3月2日,穆迪评级服务公司公布了中国2015年度复评结果,仍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水平不变,同时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据了解,当前的Aa3评级是穆迪评级体系中的第四高评级,也是穆迪自1983年对中国开展评级以来中国享有的最高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

     对于穆迪的负面评级展望,新华社所发文章称,国际上通常使用两个指标来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个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当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均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内。

     在昨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洪磊表示,这一复评结果表明穆迪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强信心,只是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表示一定的担忧。从当天市场反应看,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运行良好,没有受到影响。

     穆迪称银行体系积累风险

     针对下调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穆迪在声明中表示,中国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主要反映在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高且不断增加的杠杆扩大了企业部门受风险冲击的可能性,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脆弱性也在增加。如果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重新上调到稳定,对上述企业的评级展望也将重新上调至稳定。

     一般说来,现代金融市场运行及其监管都高度依赖信用评级工具。穆迪、标准普尔等业界巨头,下调一国主权信用评级及其展望,往往意味着该国金融市场恐慌。当然,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也未必精准。评级巨头们的权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曾备受质疑。

     大公国际维持中国信用评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穆迪只是看到了表象事实,而没有看到中国经济的实质。目前,评级展望的调整局部反映了中国的变化,如去年中国的经济确实出现下滑,银行盈利能力下滑,政府负债增长等等,这都是表象事实。但是,中国经济的财政很稳健,政府执政能力依然很强,短期经济指标的变化并不能反映趋势性的变化。

     3月2日,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报告说,由于中国政府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下行风险可控,且政府具有很强的本外币偿债能力,大公国际将对中国的本外币信用评级维持在AA+和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大公国际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各级政府财政赤字虽有上升但增幅可控,偿债来源稳定。在结构性减税和加大财政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大公预计2016年中国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率将由2015年的2.0%扩大至3.4%,“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的赤字率平均为3.3%。

     记者梳理发现,惠誉、标准普尔两大国际评级机构最新对于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仍维持稳定。

     连平:穆迪下调中国政府评级展望是明显误判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中国政府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明显误判,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稳健运行的态势,短期的波动并不足以引起整体信用状况的变化,穆迪下调中国评级的做法似有罔顾事实的嫌疑,值得商榷。

     连平认为,首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虽然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了的趋势,但仍将保持继续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一增长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同时,这种放缓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更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选择,是在有序、可控前提下的调整,而非经济发展的失速。

     其次,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强。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且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完全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而从外汇储备的情况看,即使短期内减少较快,但总量仍居世界首位。由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继续大幅贬值的基础,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的空间也较为有限。这些因素都将为中国经济的稳定提供强力的支撑。

     再次,中国的整体风险状况稳定可控。在地方政府预算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置换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的债务情况更为透明,未来的财务压力也明显下降,存量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释放。虽然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增长较快,但行业不良率仍远低于2%,且3%以上的拨贷比为银行应对潜在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此测算即使银行体系的不良率上升到4-5%的水平,中国银行业也有充足的财务资源加以应对。

     最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余地仍然较大。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仍处于历史次高位,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来对冲资金流出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的利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也是相对较高的,如进行调整也能发挥巨大的政策效果。而财政政策方面,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对经济的企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可操作的空间依然很大。

     金融市场的反应

     然而,市场对穆迪的评级结果反映淡然。昨天,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均反映平淡。

     今天,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在夜盘交易中小幅收涨;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北京时间23:30夜盘交易结束时报6.5507元,较上个交易日夜盘结束时上涨0.04%;CNY全天成交量连涨两日,涨23.5%至213.2亿美元。

     而股市则完全忽略了穆迪的“警告”,3月2日,亚太股市全线飘红,沪指收盘大涨逾4%,站稳2800点。3月3日,沪指继续小幅上涨。

    

     3月3日,大银行股全线飘红。

     穆迪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

     拿钱拿到手软,集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

     国际顶尖的评级机构一共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前两家都是清朝就成立了,最年轻的惠誉今年也一百多岁了。

     据了解,如果他们给某个债券打出了较高的信用评级,就说明这个债券的违约风险低,发行方就可以用更低的利息获得更多的资金,所以不论是公司还是国家,当然都希望能获得这三家机构的好评。

     可是评级机构并非公益组织,让他们评级可不是免费的,客户需要交纳一大笔评级费用才能得到这个评级。这样问题就来了,客户花钱让你评级,当然希望你的评级符合预期,如果你给出一个不理想的评级得罪了客户,岂不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2011年,丹麦资产担保债券在受到穆迪的降级警告后,指数大涨6.3%至历史新高,穆迪的降级警告成了业内笑柄,其专业水准也受到了质疑。

     新华社报道称,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负责人将穆迪形容为“3A工厂”。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穆迪共给予了4万多项抵押贷款相关资产3A评级。穆迪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也因此从2000年的6亿美元暴涨到2007年的22亿美元。

     穆迪的一位高管表示:“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别急,这事还没完,靠公信力吃饭的评级机构背后还有很多猫腻。

     在穆迪的大股东列表中,出现了摩根士丹利、T.RowePriceAssociates等大型投资银行及基金公司的身影,而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行债券、销售债券、购买债券。给自己的股东打分,评级机构能公正吗?

     在雷曼兄弟倒闭前,穆迪给出的评级仍然是2A级,也就是仅次于最优的第二档评级。仔细一看,雷曼公司旗下的纽伯格伯曼投资公司,正是穆迪的第七大股东。

     新华社最后警告,穆迪如果仍然习惯性奉行双重标准、选择性进行评级,迟早要玩完。

    

     转自:凤凰财经(ID:finance_ifeng)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新京报、法盛金融投资(ID:wangblawyer)、券商中国

     p2p论坛:ptwop188

     帮助小微企业快速安全融资,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投资理财论坛,最大程度上确保投资者的安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环球采风:earthview

     收集世界各地,祖国内外旅游攻略集锦,游遍全世界,品天下美食,游天下美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经典文摘集锦:wenzaih88

     打造中国最大的经典文摘分享平台,为喜爱美文的朋友提供一个空中“书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