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调到5000元? 财政部部长发话:这不公平
2016/3/7 股票投资论坛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已经成为很多年民间热议的话题。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3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不过,他也提出了减轻个人税负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财政部部长回应:

     简单提高起征点不公平

    

     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0元调至3500元后,个税起征点连续5年“岿然不动”。

     个人所得税税率扣除方法,如下表示:

    

     PS:含税级距,是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款从工资里扣);不含税级距,是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款没从工资里扣)。比如每个月的工资是5300元,“五险一金”交了518元,再减去3500元的起征点,剩下1282元,属于1级,应交税38.46元,再减去速算扣除数(0元),这个月到手的工资就是4733.54元(资料来源:21财闻汇)

     个税怎么改,这是切实关系老百姓钱包的民生话题,一位女记者向楼继伟提问:房价物价上涨,个税起征点从2001年起未发生变化,改革是否有时间表,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缴税,会不会给工薪阶层带来更多幸福感。

     其实这涵盖两个问题,在财税圈内素以睿智著称的楼继伟也得分拆回答。

     他说,起征点,精确地说,是工薪所得减除的费用标准,听起来就比较别扭,我们实行的是分项征收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只是对工薪所得有一个基本费用减除标准。

     “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楼继伟说。

     2

    

     案例剖析:

     单身汉与夹心层同薪同税不同感

    

     如何进一步理解楼继伟的话?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找到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做对比。

     刘强与张志前都在北京从事程序员工作,两个人级别相当,收入都为15000元每月。

     扣除五险一金之后,两个人到手的工资收入为10632元,但刘强仍旧是个快乐的单身汉,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家庭没有压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仅需支出2000元房租,吃饭大约花费2000元,如不考虑储蓄,其他资金都可自由支配。

     而张志前的10632元则需要好好精打细算一番:每个月给老家父母寄回去1500元贴补家用;由于一家三口的缘故,房贷每月6000元。

     “还有女儿的各种学习班、幼儿园等开销,至少每月3000块。我爱人是公务员,收入不算高,我真是一个月买三杯星巴克都觉得奢侈。”张志前告诉记者。上述案例清晰表明:个税起征点上调,两人确实都能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但税收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实质性发挥,单身汉刘强和有家室的张志前实质的收入差距并没有改变。

     这就涉及上文女记者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如果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征缴方式,会不会带给工薪阶层更多的获得感?

     3

    

     解决思路:

     个税抵扣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目前需要依法征收个税的收入项目: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11项。楼继伟说,去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一起研究了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个改革方案。

     他表示,目前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去审议。

     “现在讲11项综合在一起,然后在做一个不是简单的工薪项下的扣除,而是说要做分类的一些扣除。”楼继伟举了两个例子,比如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的扣除和基本生活的这一套住宅的按揭贷款利息扣除。

     如果这样的话,张志前教育孩子和房贷的利息就可以抵扣个税,他每月到手的钱也会相应比刘强多些。

     但很多问题依然复杂:如果抚养一个孩子,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可以给予扣除?还有赡养老人,遵循怎样的扣除标准?

     楼继伟说,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部分,再随着信息系统、征管条件和大家习惯的建立,逐渐把它完善。

     图片来自东方IC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请关注微信号nbdnews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