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连跌9个月,你还会逃离吗?
2017/7/4 股票投资论坛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综合深圳新闻网、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韬略(tttmoney8)报道

     最近深圳的官方数据显示:深圳6月房价为54492元/平米。5万一平米秒杀了多少刚需买房族,然而这个房价较5月的数据还微幅下滑了。据统计,深圳房价已出现连续9个月下跌了,除罗湖外各区全线下跌。自去年10月至今,深圳房价已下跌7108元/平方米。

     这次房价是真跌还是假摔?看具体数据:

     数据显示,宝安、龙岗两个区为备受刚需盘追捧的区域,这次房价不同程度的下跌了。宝安区均价环比下跌4.5%,为52057元/平方米;龙岗区均价环比下跌6.4%,为37731元/平方米。热门的南山区也未能幸免于难,全区均价环比下跌8.3%,为89673元/平方米,房价依旧傲娇。福田区也成交惨淡,6月依然只有一楼盘成交,均价为98453元/平方米。唯一上涨的区域是罗湖区,成交均价7663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9%。

     深圳房价跌了,是不是华为就不用跑了,白领们就能安心的扎根深圳?

     再来看一组数据:

    

     (图片来源:深圳商报)

     上面就是深圳GDP的20强企业,第一名毫无悬念的是华为,第二名是中兴通讯,富士康也在其列。这20家企业创造的GDP占了深圳全市的30%。其中华为、富士康、中兴通讯、比亚迪等上榜的7家工业类企业创造的GDP为2866亿元,占20强的55.4%。

     要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主要看是否有资金、人才、资源源源不断流入,如2008-2014年之间的深圳,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城市。上面的数据也传达了一个信息,深圳是一个靠实体经济立身的城市,即便是金融业比较发达,仍然不如制造业强悍。至于房企,竟然无一上榜。可是房价即使连跌9个月,依旧傲娇。

     深圳房价的暴涨曾被认为是 “合乎逻辑”的补涨。深圳的产业结构与时俱进,而且政府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度让这个城市成为全中国新经济的宠儿。然而,如果深圳的高房价逼走了企业,逼走了人才,或许楼市也没有了上涨的动力了。

     现在深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高房价的阴霾之下留住人才,捍卫深圳经济的成果。

     以深圳目前的房价,别说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华为的员工,也未必在深圳买得起房子。

     据华为2015年报显示:华为2014年员工总人数为16.9万人,2015年为17多万人,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费用为802.14亿元,华为人均年薪47万元!相对去年人均36.4万元,涨薪高达30%。

     假设深圳一套80-100平米的房子,要价500万,地段就先不挑了。目前按照华为员工人均年薪47万元的收入来计算(当然基层员工未必能达到这么高的收入),也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更何况华为的员工也要养家糊口。

     因此,即便是华为这样的企业,普通基层的员工买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华为员工买不起深圳市区的房子,转向了东莞松山湖附近安家。

     当深圳面临高房价之下的人才流失时,北京上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这些城市开始抢人了!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成都了。”211高校的四川籍实习生小陈表示,在一线城市实习了几个月后,他最终选择了回去二线。

     6月毕业季,今年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当一线城市房价高涨又收紧户口指标时,以武汉、西安和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提出了留住百万大学生或者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

     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

     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二线城市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城市的抢人政策陆续发布。在这场“抢人”大战中,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重头戏。

     今年以来武汉、西安等地均打出史上最低省会城市落户门槛。以长沙为例,最新的落户政策是:除了零门槛,还有奖励,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在住房方面,南京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符合条件的6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

     刚刚成都也传出消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即可在成都落户。成都未来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对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成都应聘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对于这些城市,资金补助也是重头戏,杭州推出“房补+车补”;福州市财政则给予应届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补助费15万元,用人单位帮助协调解决住房困难。

     除了对毕业生,重点人才补助方面,更是不惜重金,杭州、南京以及无锡,对于顶尖人才和团队的自主更是高达亿元。

     二线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还待观察。希望这些二线城市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产业建设和布局也能跟上。吸引人才核心还是产业,没有产业也留不住人才,二线城市人才逆流回到一线城市的也不在少数。

     以武汉为例,武汉有大学之城之称,这是武汉官员在招商接待和城市推介中,最爱提及的一句话,即武汉有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世界第一。但大学生转化为建设武汉的人才了吗?这是武汉很多区域学者的一句反问。

     “在北京一直做互联网运营岗位,回武汉进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发不出来工资。”回二线两个月后,有的人又开始迷茫了,又想着回北京。“在二线找工作,优质民营企业少,大互联网公司少,坑儿太多。”

     未来十年,你看好哪座城市?是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之下坚守,还是奔向充满机遇的二线城市?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