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摊上事儿了!原因与你有关,看完脊背发凉…
2018/1/15 股票投资论坛

    

    


     来源:p2p头条(ID:p2pwangdai)综合自央视财经(ID:cctvyscj)、央视新闻、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存在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问题,1月1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集团公司(支付宝)、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违规行为将被严查,不得过度收集信息」

     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对照《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有关规定,三家企业均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况,要求三家企业本着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原则立即进行整改。

    

     「过度获取公民信息事件时有发生」

    

     就在支付宝被工信部约谈的前一天,支付宝已经被网信办约谈。

     1月3日,在支付宝推出2017年度支付宝账单的当晚,一篇名为《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的微博广泛传播,并引发了公众对获取个人信息的关注。1月4日凌晨,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金服发布声明,反思此次行为。同时,对于“默认勾选”,也做出了及时调整。

     事实上,因过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遭到质疑的互联网公司,不止支付宝一家。

     2017年12月1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相关问题,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今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法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12月11日,网上出现一篇名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公开质疑360“水滴直播”侵犯公众隐私的行为。12月20日,360宣布,关闭水滴直播。

     「众多APP也被曝违规读取用户信息」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手机app抽检结果,每一季度的抽检,都有软件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等问题。“尽可能收集用户信息”已成为不少APP开发商的运营理念。

     “凤凰新闻”手机app,下载后会出现“需要使用电话权限,您是否允许”,“需要使用存储权限,您是否允许”等字样,尽管给用户提供了选择,但让人费解的是,对于一个新闻客户端来说,“拨打电话等权限”是否真的需要?

    

     “腾讯新闻”手机app,下载后也会显示出“为了您的正常使用,腾讯新闻需要获取以下权限”,其中就包括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以及电话权限。

    

     除下载时的权限获取要求,一些手机app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获取。打开“网易云音乐”,只要手机里储存了对方手机号,无需任何门槛,就可以查看到对方最近收听过的所有歌曲。在默认的消息和隐私设置中,有“其他人可以在附近页看到我”、“其他人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找到我”等选项,如果不主动关闭,在下载此APP时,这些选项全部是默认开通。

     令人脊背发凉的大数据读心术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吧:打开淘宝,想随便逛逛,翻到了一些琳琅满目的“猜你喜欢”,竟然全都是你的“菜”!

     前不久,朋友圈掀起了晒网易云年度听歌报告的潮流。

     网易云知道你最爱的曲风,也记录着一年有多少天的深夜12点以后你还“沉浸在音乐世界”。于是大家都纷纷晒出自己凌晨三四点还在当一只听歌的“夜猫”。

     除了网易云,你手机里的常用应用软件都是你的贴身保姆:

     血拼时你在哪个宝贝逗留的时间最长;

     懒洋洋的周末你单曲循环了哪首歌;

     饥肠辘辘的你最喜欢光顾哪家美食;

     你对圆满大结局的剧意犹未尽之际,又立刻发现了“新坑”;

     甚至假期,旅游软件还懂你蓄谋已久的旅行计划呢!

     就连和前任看完电影《前任》之后,有没有旧情复燃,都有可能被观测到——有数据显示,看完《前任3》后选择酒店消费的占比13%:

    

     有网友自曝家庭要被“毁”掉了(真实性待定):

    

     有网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因为购物行为,被怀疑有犯罪动机而被带走的真实经历:

    

     为什么你会被窥视?

     为什么很多产品比你自己都更“懂你”?

     你在网络上的浏览记录、点击次数、爱好习惯都是科技公司大数据挖掘的对象。

     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你看起来不经意的瞬间对于商家而言都是具有价值的。

     《经济学人》(Economists)就曾指出实际上这些“懂你”全都是基于软件供应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信息分析产生的:

     他们通过把照片、个人帖子、新闻和广告放在你面前来赚钱。因为他们可以测算出你的反应,所以知道怎样刺激到你。让你滚动、点击和分享——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所以,大数据也号称“网络时代的科学读心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把人的特征、行为、选择等信息化,反过来为人类生活提供某些便利。

     当然,我们一面享受着更加便捷的生活,也一面暴露着自己的隐私。

     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数据相结合,甚至能够发现人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健康问题和基因细节,这是已经实现了的技术。

     后果就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就被歧视了……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钱

     仅需3块8,个人详细数据买回家!

     你觉得某日头条、某宝、某度挺好,想看什么就推什么,因为它懂你啊。它为啥懂你?因为它明窥了你。它不止窥你在头条上的数据,它还会抓取、购买你在其他地方的数据。

     去年年底,南都刊登了一篇《仅用3.8元!身份信息、通话记录、消费账单、人脉关系、门牌号全买到》的报道。文章揭出了现金贷平台背后的可怕数据产业链。

     不少人频繁收到网贷公司的催债电话、短信,“你是某某的朋友吧?叫他还钱,不然移交相关法律部门处理!”

     奇怪的是,接电话的人从未借过网贷,也没有在任何网贷平台留过资料。但催债人却能联系到他,并且能准确说出他和朋友的具体通话记录!

     在数据公司提供给网贷平台的运营商报告中,这些问题均可找到答案。

     记者通过登录探知数据官网,花了3.8元就买到了自己的详细运营商报告。报告多达33页,内容涉及记者的基本身份信息,近半年的通话记录详情、账单消费、出行信息和人脉关系等,并有详细的量化评分情况。

     大数据时代,行为就是数据,数据就是需求,需求就是钱。

     别无选择的“裸奔时代”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曾说过,“斯诺登事件”之后,绝对隐私已经不存在。

     物联网的兴起,则更加剧了这种矛盾。如今,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设计成通过传感器搜集和发送信息的模式了。

     以智能家居为例,你的家具不仅会记录你的一言一行,还会把这个数据汇集入终端,只要他们想,这些数据可以被“卖”或转移给任何人、机构、组织。

     否则,你在淘宝网搜索的商品,怎么会出现在当当网的广告推送中呢?

     想跑吗?你无处可跑。

     事实在于,我们已经离不开这样一个社会了。根据相关统计,2017年微信的用户已经超过了9亿,支付宝用户已经超过5亿,滴滴日均单量已经达到29.5万单……新经济已经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融入所有人的生活中。

     而身处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除了“裸奔”,似乎别无选择。

     行走在互联网时代,分享两点最基本的保护隐私技巧:

     1、永远不要贪便宜。为了获取一些折扣或优惠,轻易把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等隐私信息提供出去。

     2、不要偷懒。避免所有网络平台都使用同一个密码,一旦一个泄露,其他的都危险了。更不要用123456这种太简单的秘密。别人盗起来太easy了。

     单纯地相信互联网公司的承诺太天真了,世界上没有100%的安全。

     更何况,如上面所讲,我们已经把太多可怕的细节当做生活的常态。

     这令人不寒而栗。

     这不就是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