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十年月薪7000,思维落后的努力都是瞎忙
2018/5/18 19:12:49 脉脉

    

     鑫哥是一家行业报社的资深记者,在北京奋斗了10年,去年终于提了副处。

     但是前几天鑫哥约我吃饭,刚坐下就说:我准备辞职了。

     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鑫哥已经跟我抱怨过无数次了:副处级月薪才7000块,太穷了,而且心太累了。

     开始,我理解鑫哥为什么对工资不满意,但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心累。

     鑫哥说,我在单位干了10年,按照我的工作水平,提个正处也不在话下,但是很多时候都在受别人排挤。

     就是这次提副处,还有人写信举报,说鑫哥接受外企邀请出国采访,多呆了四天才回国。其实那次多待的四天,完全是鑫哥自己出钱。

     因为快四十岁的鑫哥还没出过国,就趁机在国外玩了几天,食宿自费,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心疼得不得了。

     而且鑫哥是真穷,刚毕业房价便宜的时候,两边老人一起支援了首付,但是每个月房贷就把鑫哥两口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在这之前,鑫哥一家已经五年没回昆明老家过年了,原因竟然是机票太贵。今年还是跟我借了一万块才回家过了个年。

     有一次喝完酒,鑫哥直抹眼泪:现在觉得自己挺不孝顺也挺没出息的,每天加班加点的干了这么多年,一分钱给不了家里不说,还经常得跟爸妈要钱。

     从朋友的角度来讲,我深深地同情鑫哥;但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我发现鑫哥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有原因的。

     —— 01 ——

     见识太窄导致目光短浅

     前几天中信出版社送我一本吴军老师新出的《见识》,我发现这本书把见识这件事对人的影响说透了。

     其中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大气候,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因为见识太窄,导致目光短浅,对自己一点平庸的成绩自得自满,或者过早的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鑫哥十年前进入这家行业报,当时这家报纸待遇还可以,在业内的影响力也还可以。而且很快就拿到了北京户口,当时鑫哥对这份工作可以说很满意。

     但是在这十年里,互联网发展风起云涌,这家报纸受到的冲击日甚一日,再加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福利管理,鑫哥5000块的月薪一拿就是5年,直到评上中级职称,又升了副处,月薪才各涨了1000块。

     按理说,传统媒体势微的信号已经很明显,而且体制内晋升道路漫长、每上一级调薪又微乎其微,这么多问题,鑫哥和家人在选工作的时候竟然完全没考虑,只是觉得能在北京留下,拿个户口就很好了。

     而且在报社这种环境下,鑫哥早早地就停止了成长,这十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可是鑫哥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跟十年前竟然没什么根本的变化。

     鑫哥一度觉得自己挺牛逼的,一来到报社就好几篇稿子上了头版头条,还是本报社拿产经新闻奖最年轻的记者,领导几次当众夸鑫哥:我们很看好你。

     这些成绩对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不错,可是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些就不值一提了。

     鑫哥也是在被工资条一次次打脸之后,才发现这个道理的。

    

     吴军老师也说,20年前自己的语音识别技术在国内还算不错,但是在一次国外的学术交流上,对比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顶尖高手,才发现自己的那些东西根本不算什么。

     后来吴军放弃了自己在国内的一切,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见识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在国内根本接触不到的技术。

     吴军回忆那段经历时还感叹:如果没有那次学术会议,我会一直觉得自己蛮不错,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顺,首要原因就是见识不足,要么对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要么总是为自己一点平庸的成绩喝彩,然后顽固的保持平庸。

     —— 02 ——

     用价值观支撑真正的勤奋

     我一直很喜欢山本耀司的一句话:“我喜欢有点笨拙、很努力的人”。

     但是真正的勤奋,都是需要价值观支撑的。这种价值观就在于,你是真的认可勤奋工作的意义,还是觉得勤奋是给别人看的。

     但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假装勤奋。这不是说那种那种没有战略、没有效率的勤奋,而是说很多人在表演,要么是展现给领导同事看的,要么单纯是为了发朋友圈,可是当真正被繁重的工作考验时,很多人就现了原形。

     有一次我坐高铁去上海,遇到一位自称来自发改委某机构调研组的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跟我聊了很多话题,再聊到勤奋的时候,老先生突然很感慨,他说:只有真正的勤奋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些假勤奋的人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最后达不到很高的高度。

    

     我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老先生说,有的人真勤奋,他真的认为一件事情教导他手上,千难万难也应该完成;有的人假勤奋,他们工作的时候就是熬时间,跟领导汇报的时候张口闭口每天工作18小时,为的是让领导看到他们的苦劳。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东部某省调研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这种调研可不是简单的开开会,随便写两个报告,而是真的要深入水渠大坝调查,而且要反复的开会研究、写报告。

     加上当时领导的工作作风很硬朗,大家每天都工作16小时以上。

     这个调研团队抽调的都是个单位的骨干力量。大家在最开始都跟领导表态自己哪怕不睡觉都行。

     可是连续一星期每天工作16小时以后,有的人开始磨时间,有的人跟领导报委屈,有的人开始屡屡出错。只有一小部分人还真正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一如开始。

     最后这种人的勤奋才是真的勤奋,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不是只有短短的三五年,甚至也不是的十年八年,二十三十年五十年,如果没有价值观支撑,只靠表演,是演不了那么久的。

     —— 03 ——

     规矩:尊重每个人的柔软边界

     我曾说,要保持双赢心态,要让你的成长给别人带来收益,也让别人的成长带给你收益。

     但是我发现在操作起来的时候,却困难重重,原因就在于很多人不断的践踏别人的边界,导致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尊重、感情荡然无存。

     有的人信奉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切利益至上,但是人终究是人,如果你总是在践踏别人的边界,那就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了,你也就谈不上给别人带来利益了。

     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有一个边界,比如说我讨厌别人说我胖,我讨厌别人说我穷,我讨厌别人说我学校不好,相对于法律、纪律,我称之为柔软边界。

     有的人可能认为践踏别人的柔软边界,是因为情商低。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守规矩的表现,不知道什么话该不该说,什么事该不该做。

    

     我曾经参加过某省的选调生选拔,当时负责组织的领导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

     之所以选拔这些同学先到大的机关里,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让大家去学规矩的,磨一磨以自己为核心的观念,让你知道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你知道,人是非常复杂的。有的同学总是学生心态,说话办事不注意,有的时候说话又比较难听,做事比较鲁莽,无形之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拉你一把了。

     这就是“学规矩”的重要性,时刻注意柔软边界,你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你的天花板才会更高。

    

    


     - 往期回顾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脉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