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与体制创新缺一不可
2014/9/11 千人智库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还处于封闭状态,在科研摸索上做的最多的是解剖别人的芯片,自主创新尚属一片空白。产业现代化的尝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时国家投入100亿建立了上海华虹,与NEC合作,但产业的发展处于“探索”期,相当于国家投钱建厂供我们学习经验,而我们自身的技术积淀与人才培养均未起步。在1995年前后,新的转折出现了,国内为满足华虹的代工需求, 成立了一批设计公司,对当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在一些特定可控市场如国家第二代身份证、交通一卡通等领域,取得了市场优势。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合理的配套机制、市场等,所以这一批公司在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很难再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方面真正自主自立的尝试是从2000年上海中芯国际的成立开始,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且运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中芯国际而今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已然与国际基本同步,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前后,中国的设计公司里出现了民间力量,这一部分力量发展迅速且生命力顽强,逐渐在本土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中芯国际的领军式企业,还是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民间小企业,从产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集成电路真正的主战场应该是开放市场。而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因此中国的设计公司都能享受到靠近市场、靠近客户的优势,在生产运营方面周期快、成本少。

     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可缺少时间的沉淀,目前产业发展的链条是不平衡的。从产业的大分工来说,封装测试业发展较快,这是一个人力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没有那么突出,门槛相对较低,目前与国际水平最接近。第二是设计业,我们发现与民用相关的集成电路,也就是消费类的,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发展得特别快,这一类产品种类多、变化快,要跟上潮流需求,就必须与客户保持密切的关系,而这正是我们市场的优势。尽管我们在封装测试与民用设计公司发展较快,但在在工业用集成电路上的发展则较缓。比如企业应用、医疗器具相关芯片的发展,这些领域验证门槛高,消费者对质量要求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导致了市场周期长、发展滞缓。

     此外中国的市场还存在一个问题,盲目随从,缺乏冷静的判断和规划。前几年发展LED,于是涌出一大批LED企业,这些年做APP,相应公司一夜间出现无数。一直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都发展较快,而对工业类市场的操作能力较差,这是一个传统现状。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开放是从贸易开始的,而后才延伸到工业、制造业,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历史原因。但是中国要站住脚,就必须大力去挖掘和发展哪些“看不到”的市场,如果这种能力不具备,中国的发展就一直只能“照抄”。尽管在设计业里,模仿能力非常重要,但如何去发展自己的市场与产品,才是核心,这一点并不是半导体产业的特例,中国的各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诸如冰箱、彩电等都需要很长时间去筛选,去成长,最后通过一系列整合产生一批龙头企业,产业也成熟起来。

     2000年成立的中芯国际引领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其跨步非常大,目前在国际半导体代工业已排到第四名,但其现有的产量仍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现在中芯国际每年的投资力度约6-8亿美元,而国外龙头企业的投入每年为60-100亿美元,所以我们还需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实现下一个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国家的支持,靠“输血”运营的公司是没有生命力的,国家可以有支持,比如产业投资之类,但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要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至今,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国家要以更科学的方式去支持,而作为产业的主体,企业更应不断去去创新,探索自身的持久发展之道。

     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一类是商业模式。集成电路产业以生产芯片为主,这个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不太一样,互联网以服务作为核心,所以商业模式是第一位,技术是第二位。而集成电路产业中,技术创新的比例更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本上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在前行,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是“微创新型”企业,而非“开创型”企业,毕竟我们在现有领域仍落后于人,我们既要参考别人,也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更优。除了技术创新,集成电路产业里功能创新也占一部分。比如开发手机,原来是单卡单待,后来出现了双卡双待,再后来为印度市场又出现了三卡、四卡,这种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功能创新。而任何一个功能与商业模式都必须一个试验田。中国拥有自发形成的小品牌市场(也就是山寨市场),这个市场与海外不一样,竞争非常激烈,任何一个小的功能都有人愿意去尝试,投放市场后哪怕只有1%的消费者认可,市场也可以活跃起来、且周期特别短。比较而言,欧美的大制造商在这方面是短板,功能创新上非常缓慢且被动。而我们自身市场的优越性,为功能创新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应该看到,在智能手机出来之前,有很多手机新功能是由中国市场开始的。

     基于对自身市场的透彻分析,我们现在谈赶超发达国家,首先要研究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而后探索与他们竞争的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进行功能创新。

     从整个产业上来说,世界各国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半导体的中心在美国,后来转移到日本,再后来韩国、台湾也渐渐壮大。而看待产业发展,除了要观察市场规律,还必须重视政府的作用。半导体产业与大飞机、石油、高铁等不一样,不是垄断市场,而是开放式的市场,所以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行,政府的作用不应止步于资金、政策扶持,而应两者结合,建立一种既是国家支持、又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目前在产业方面,政府进行了大力改革,但投融资体系却还从未触及过,之前政府一直采用直接拨款最的方式,这非常粗放,且容易形成权力寻租,因为它没有一个回报与监督体系。而一般风险投资对企业的调研是抠到骨子里,每一个投资必须要有回报,但国家的钱投入之后,后续的成果验收很少。

     目前国家的投资分为两种,一个是项目投资,但绝大部分的研发项目都是无用的;另一个是产业体系投资,直接拨款盖工厂,而事实是所投的企业大部分发展并不乐观,易导致产能过剩。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产业环境不熟,其主导的产业投资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所以应把产业投资交给熟知产业的产业基金来投,这将是一个改革。

     另外,目前的科研投资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是首要难题,学校、科研院院不断在出科研成果,但大多数都没有用,原因何在?因为在立项之初就不合理,由专家教授考察很多别人的东西,做一堆数据分析,整个过程中没有产业的人参与,而后贸然立项,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三中全会有一个指示很关键:“以后研发要以自主创新为主,自主创新的主力是企业。”也就是说在立项上应以企业为主,由有了科学可行的立项,接下来产业化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企业立项不会存在产业化问题,研发成果直接面向市场。企业的科研思路,不是先研发再找市场,而是观察市场顺势研发。所以由企业来提出课题,并以企业、项目管理方式来做,摈弃研究所的管理方式,以企业的生产标准来验收,这种标准就完全市场化,不会存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难题。这样不仅提高了产业化效率,也提高了资金有效使用率。国家的投资是“小投”,企业的配套是“大投”,这种机制能让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去追求市场效果,使国家的一块钱能撬动社会的更多钱。

     除了创新产业模式,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与专利保护尤其重要。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已经培养了相当多的技术人才,但在产业领军人才方面仍旧是特缺,“千人计划”满足了这部分的一些需求,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海归人员回国后进入企业,往往水土不服。首先,这些人才水平很高、经验很足,所以他必须有一个很高的职位,但在目前低水平的情况,我们没有像英特尔那样的环境平台。其次,企业追求高效率,没有时间让人慢慢缓冲与适应,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三,企业对研发失误的容忍度很小,毕竟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

     但值得乐观的是现在中国出现了像中芯国际、展讯、海思这样的大企业,他们在短期盈利上没有问题,着重考虑的将是长期的发展。所以这种时候他们的眼光也会比较长远,不单单是自己的成长,也会考虑并购等方面。2013年紫光收购展讯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的5-10年将是一个产业并购的浪潮,前面10年都是在培养一批苗子,后面的10年则是转折期,通过产业并购实现资源整合。

     而在专利方面,小公司考虑的少,但却非常重要。目前整个产业在专利方面应该从防御开始,建立大量的专利,包括核心专利。而这是远远不够的,专利保护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是专利的申请,二是防止后来者窃取专利、转化产品。而产业联盟性质的机构可以建立专利池,形成对产业的整体保护。另外在并购上要注意对专利的并购。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与产业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放开思想,创新思维,充分挖掘中国庞大的市场地位,争取国际上的话语权,在标准制定、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上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为产业发展争取空间。而产业界不可懈怠,话语权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研发实力的支撑,没有实力,参与制定的标准也将是一张废纸。做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苦差事,参与者不会像做互联网、房地产一样一夜暴富,但这个产业又是不可缺少的,是中国的脊梁,如若没有一大批企业不停追赶,中国是没有希望的。产业从无到有,十几年来我们不断在超越自己,审视自己,尽管道路曲折多阻,但在一代代人的沉淀与努力下,我们的产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