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客金融:刀口上舔肉
2014/9/16 千人智库

     做风险控制就像老中医一样,得见过、体会过,甚至支付数亿美金的学费才能领悟到。

     网贷公司跑路现象严重,P2P行业出现倒闭大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坏账率过高。正是在这种大局不甚乐观的背景下,夸客金融于2014年5月上线。产品尚未上线之际已经敲定戈壁创投领投的A轮投资,算是P2P网贷领域内比较奇葩的一家公司。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接触和数月的尽职调查,最终打动戈壁创投的只有四个字:风险控制。

     一份“刀口上舔肉”的事业

     就夸客金融的商业模式而言,其实跟“千军万马”中的P2P网贷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它的服务人群定位在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的产品包含车易贷(购车贷款)、薪易贷(给工薪阶层贷款)、商易贷(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三种方案。其贷款数额较小,是基于个人信用为主的贷款,可以说更倾向于普惠金融,有P2P和T2P两种模式。

     夸客金融创始人兼CEO郭震洲将市场上的模式进行优化,注重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比如,在发展初期不会在互联网端发力获取出借人,而是依靠与有着丰富投资人资源的平台进行合作。另外,夸克金融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除了尝试建立财富中心发展零散投资人以外,也会以直接跟基金、产业集团、财富管理公司等机构合作的形式获取资金。如此一来,夸客金融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最为核心的风险控制领域。

     在借款人端,郭震洲认为目前大部分P2P公司尚未重视起老客户,一味追求发展新借款人。夸客金融除了有产品定价低的优势外,会更多地把心思花在建立良好的用户体验上面。为此,夸克金融建立了数据库中心、电话销售中心,以维护与老客户的关系。

     风险控制是夸克金融最重要的竞争力。这方面它类似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卡部门,采取了“信贷工厂”的模式,即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进行集中批量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对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发放、催收等环节,按照“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进行批量操作。

     在这种模式下,信贷审批首先要做到标准化,在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必须有专业化的分工。目前,夸客金融的信贷工厂有80人左右,年底能有接近150人,预计明年年底将扩张至接近400人。在郭震洲计划中,未来上海总部的大部分员工将负有风险控制职责,可见其对风控的重视程度。

     目前,不少P2P公司会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但郭震洲认为这种模式属于自欺欺人,相当于把风险责任推卸给了第三方担保公司。如果交付的担保费小于担保公司所承担的风险,那这种合作很可能不会持久。何况,用郭震洲的话来说,假如P2P平台自己都评估不出风险,担保公司难道会比平台了解得更清楚吗?

     郭震洲更愿意信任夸客团队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因为P2P平台不能自担保,有时候平台引入担保公司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为了能把项目卖给出借人。但是不管有没有担保公司,自己对风险控制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算法、把握和技术手段。”

     “因为很多人对风险没有敬畏之心,存在侥幸心理,就先猛放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希望大部分人都能偿还。”而夸客金融拥有一个包括数据、流程、监控、系统等模块在内的风控体系,每天都做控制和预测,并不断调整,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郭震洲指出,他们主要看坏账率的水平和坏账率的稳定性两个重要指标,也会根据系统、数据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将坏账率调整到一个适度的水平。

     郭震洲解释说:“如果不批准放贷,肯定是零风险;批准10%的申请量,风险也肯定会很低。所以一般批核率越大,风险越高。”如何在不损失业务量的情况下把风险做到最低?这是一项技术活。

     郭震洲承认,他们确实从事着一份“刀口上舔肉”的工作,不小心也会割到舌头。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一些小微客户,就是因为它们的风险系数高。所以,夸客金融需要不断实践,把多年的经验与体系化建设结合起来,大胆尝试,小心求证。郭震洲的态度是:对风险有敬畏之心,又不能惧怕风险。

     做风控就像老中医把脉

     郭震洲预测,今后三五年时间,大部分P2P公司将不复存在,而且都是因为风险控制出现问题。创办夸客金融之前,他曾在一家国内较早做P2P网贷的公司任职,帮助其优化风控体系。之所以离职,是因为这家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定位。其产品包括房地产、保险、基金、私募等,这与郭震洲专注于小微金融的个人志向不符。

     而郭震洲的优势在于个人金融和消费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商学院取得了MBA学位,具备18年风险管理和个人信贷业务经验。自1996年进入美国银行业,他相继在美国富利银行、美国国际集团、摩根大通银行等金融集团担任高管,一直在消费金融领域负责风险管理业务。

     就职期间,郭震洲见识了泰国、菲律宾、港台等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金融的发展及风险运营情况。在台湾“双卡风暴”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亲自前往收拾残局,为集团挽回了数千万美元以上的坏账损失。走出北美纯数据化的环境,他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的风险管理经验是支付了数亿美金学费才学到的。”郭震洲说。公司其他核心成员也多来自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领域。

     “我们团队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工作管理年限加起来有近100年的时间。做风险控制就像老中医一样,得见过、体会过,要积累多年经验才行。台湾双卡风暴、美国次贷风暴、香港破产风暴……,我都在现场亲身经历过。”郭震洲说,“我们经历过很多市场的完整经济发展周期,而中国经济目前还没经历过完整周期的发展,正在往杠杆更高、负债率更高的方向走。我们能看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对风险有更好的把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