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哈佛向功利主义开炮背后的原因
2016/1/29 千人智库

     高效引才,科学决策!关注请点击蓝色“千人智库”

     导语:

     最近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份报告“Making Caring Common”(中文意译为“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中普及“)引发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行业讨论。许多升学顾问专家都在纷纷预测今后名校录取的游戏规则将如何改写,以及我们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但很少有人去挖掘这场变革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这场源自于大学招生领域的变革对我们教育学生和孩子到底有哪些启发。

     文 | 周立伟(美国大学升学顾问)

     最近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份报告“Making Caring Common”(中文意译为“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中普及“)引发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行业讨论。许多升学顾问专家都在纷纷预测今后名校录取的游戏规则将如何改写,以及我们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但很少有人去挖掘这场变革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这场源自于大学招生领域的变革对我们教育学生和孩子到底有哪些启发。

     在谈及深层问题之前,我们在此把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本报提及当今绝大多数美国高中生中将个人成就置于关爱别人之上(而这与美国的传统价值相悖)。考虑到大学招生规则对于教育的引领作用,本报告强烈建议美国大学招生系统作出必要的变革,便借此扭转上述“将个人成就置于关爱别人之上”的主流价值观。

     为此,报告给出了三大目标,并就每一个目标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目标一:倡导更有意义的奉献、社区服务,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乎公众福祉的社会活动;

     目标二:设置必要的机制合理评估学生在道德层面的活动参与(例如社区服务),充分考虑学生因种族、文化以及社会阶层之差异而在上述活动上的参与度差异。(根据此标准,坐着飞机去喀麦隆做社区服务不会比在本地区做义工更有优势。)

     目标三:重新定义成就,以消除经济背景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并减少因过高的成就目标而生的压力。

     对目标一(社区活动的参与),报告给出了四条具体建议:

     1、持续的、有意义的社区服务;

     2、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社区的问题和挑战;

     3、真正的(从原文意思看应该是不不肤浅的,真正之意)、有意义的对于社会多样性的体验(例如贫穷);

     4、能培养发展学生感恩之心和对未来的责任感的服务活动。

     对目标二(道德参与及其对他人的贡献),报告给出了2条建议:

     1、对于家庭的贡献;

     2、评估学生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之需求并作出奉献。

     对于目标三(重新定义成就),报告给出了5条建议:

     1、强调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

     2、告知学生招生人员知晓部分学生选择了过度的AP和IB课程;

     3、警告并劝阻学生在升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指导;

     4、提供必要选项以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5、拓展学生对于“好”大学的认识。

     上述的建议,虽然绝大部分对于很多有经验的升学顾问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早就遵循上述原则在操作了,但这些建议作为一个整体随着这份报告在这个时刻被提出来,其背后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有识之士对于越来越背离美国精英传统的功利主义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我们知道,美国大学最初的使命并非在于培养具体的行业人才,而在于培养能进行批判思考并关注重大问题的“完整”公民,而这样的公民也是美国民主制度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但随着整体社会越来越现实,人们对于大学的态度也越来越务实甚至功利化。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名校视为个人品牌和职业成功的保证,而越来越忽视大学教育的本质与初衷。

     最近的十几年来,美国USNews的大学排名日益普及,美国名校的录取竞争愈发激烈。下图哈佛在2004年到2015年之间的录取率也证明了这一趋势(请注意:Class2019表示2015年秋季入学,2019年夏天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录取决定可能在2015年4月作出-RD,也可能在2014年12月作出-EA)。

     哈佛过去11年间的录取率变化

     在这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亚裔学生引人注目。这不但是因为亚裔学生多出学霸,还在于亚裔家庭极端重视孩子学业的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社会。例如著名的美国华裔虎妈蔡美华(AmyLynn Chua)出版的“虎妈战歌”就在美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亚裔们重结果和目标的达成,因而强调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要求,并强调通过刻苦的学习达成目标;而美国的传统教育重思想启发,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因此设置相对宽松的学术目标。这两种教育理念虽然我们一时难说谁对谁错,但很明显的是,人数总量不多的亚裔已经对美国的教育体系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前段时间纽约时报关于新泽西州某学区存在于白人和亚裔之间的争议就是例子。

    

     虎妈蔡美儿

     不管如何,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一样,在功利主义的道路不断滑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度关注个人成就,过度重视名校录取导致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和标准化考试分数,并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们难以去真正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关爱他人,也难以对学习和研究产生真正的纯粹的兴趣。至于课外活动,大多也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难以有真正的触动和收获。受功利主义驱使的人们,在收获着18岁的成功时,却在失去在人生更重要的阶段(30岁,40岁,50岁...)时成功的能力。

     当下的中国、美国以及全世界,面临着许多急迫的问题,包括贫富悬殊、种族对立、宗教纷争以及气候变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代代有胸怀有格局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去努力。当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只关注个人成就的利己主义者时,上述问题就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只会愈演愈烈。在次贷危机中华尔街(尤其是高盛公司)从“毁灭美国”中大发横财就是一例。要知道,高盛的员工几乎都是美国最顶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哈佛大学振臂一呼,意在通过改革美国大学的招生规则来逆转美国教育中愈来愈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重塑美国的传统美德。不管他们的目的能否达成,这对我们学生和家长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我想,与其在技术层面上去适应这些变革,还不如从内心和价值观层面真正拥抱这些变革背后的精神:我们的学校教育(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还应该努力培养有担当、有情怀、有格局有操守的未来社会精英。所以,与其让孩子考十几门AP,还不如带着孩子去真正研究并试图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与其让孩子在多个机构蜻蜓点水般地做义工,还不如让孩子数年一日去跟踪关爱一个弱势群体中的孩子,不管他是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还是自闭症患者。我相信,这些做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录取名校,更重要的也是更根本的是,他会造就一个更好的人,一个能走得更远,做出更美好事业的人。(文章转载自微信公号“善恩教育”)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