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良:中国水电还未到退出的时候
2016/2/3 千人智库

     高效引才,科学决策!关注请点击蓝色“千人智库”

     导读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达到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低点。网友纷纷指责干旱是修建三峡所致。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气候异常,社会舆论皆剑指三峡。

     其实,中国水电一路走来,已经枉受了许多类似的非议,一直游走于期望与声讨之间。屡屡为人诟病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大众对于中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但囿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始终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对此,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林斌良教授指出,水电是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应当积极开发,但是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

     文|本刊记者 王徵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达到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低点。网友纷纷指责干旱是修建三峡所致。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气候异常,社会舆论皆剑指三峡。

     其实,中国水电一路走来,已经枉受了许多类似的非议,一直游走于期望与声讨之间。屡屡为人诟病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大众对于中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但囿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始终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对此,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林斌良教授指出,水电是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应当积极开发,但是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

     中国水电“水不水”?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一批新兴能源的日渐崛起,水电反对大军开始高举“水电开发潜力有限,应以新兴能源取而代之”的旗帜。事实上,新兴能源还远远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能源需求,水电作为人类社会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应该大力倡导。“尽管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但国内对水电开发的质疑声仍未消散,及时澄清相关问题十分必要。”林斌良教授不无忧虑地说道。

     其一,关于国内外水电开发比重差别,这是由于我国大规模水电开发大概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而且水电开发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水利工程移民问题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更加棘手一些。事实上,国内水电开发进步非常快,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相对易于开发的河段建设了一大批高效的水利工程,调和了一部分水电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突出矛盾。当务之急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从大处布局,从细节求胜,将中国水电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被所谓的“差异论”所诱导。

     其二,“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这是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在“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的表态,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诚然,水库修建过程中以及后期泥沙沉积的确会增加碳排放,但是水电站运行时碳排放量是非常低的,与煤炭和石油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目前沉积所引起的碳排放数量还不清楚,需要大量的测量与研究。水电开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集中在库区本身、下游河道直至河口,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国家对水库和大坝引起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采取定期清淤和完善水库上游监测网点相结合的模式防治水库富营养化。国内外经验已经表明水电开发规划时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得越早、越充分,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越小。

     其三,英媒有报道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引发水电大跃进隐忧,且目前云南、四川两省水电弃水现象日益严重,应该放缓水电工程建设脚步。的确,川、滇两省由于自身无法消纳导致弃水严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电力外送渠道不畅。目前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尝试跨省区电力交易机制,完善电力市场化机制,优化调度运行管理,以解决电力产能过剩。川、滇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譬如实行限期降价以鼓励居民用电,外送电量屡创新高。

     可能也有人有疑问,为什么弃水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水电项目却还在接二连三地上马?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水电项目功能也远比大众想象的要复杂许多,往往还承担着电力外送的重任。比如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目前已获得环保部批复,建成后将作为“藏电东送”的通道,进一步打开外送渠道,解决本地水电无法消纳的问题,水电弃水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弃水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西南地区水电开发还背负着地方扶贫的艰巨任务,极具战略意义,因此唯有做好长期的能源规划和能源结构调整,听取多方面的声音,才能破此局。

     林斌良教授表示“希望大众日后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关怀中国水电。”

     深度开发,谋求中外互利共赢新模式

     说起水电开发,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河流上建大坝”。事实上除了传统的河流能之外,潮汐能、洋流能和波浪能也是一种以水动力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大部分距实用化尚有一段距离,但优势明显,以开发最为成熟的潮汐发电为例,其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不再需要其他的动力支持,基本上也不涉及工程移民问题。

     我国海洋能资源相当丰富,理论储量超过15.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6.5亿千瓦。虽然前景广阔,还应保持清醒认识,其一,海洋能能量密度低,开发困难且有一定的局限,与水力发电量有很大差别,应该将其定位在电力系统的备用资源,而非替代资源;其二,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实现海洋能长期稳定的商业化运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目前传统河流能仍是我国水电开发的布局重点,且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尤其是界河、跨境河流,由于条件限制还迟迟未得到充分开发,可以通过国家间资源合作的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伊泰普水电站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但是跨境河流水电资源开发极易牵涉上下游国家利益,滋生国际矛盾,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还专门制定了《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用以调节国际河流纠纷。

     如何优化跨境河流水电资源合作开发模式,将是进一步挖掘国内水能“富矿”的关键。结合国外成功案例来看,重点就是在跨境河流合作开发之初,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看待如何兼顾上下游利益,全面分析论证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跨界水资源议题的核心问题加以厘清,并探讨一切可能的合作框架,郑重承诺保护源头水质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加强战略信任。此外跨境河流所处多为偏远山区,科研条件落后,国家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政策扶持。

     与此同时,也要大力促进中国水电走出“国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输变电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去年阿根廷和我国正式签署圣克鲁斯河奈斯托尔·基什内尔总统水电站和豪尔赫·赛佩尼克省长水电站融资协议,这也是阿根廷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还有之前中国电建在柬埔寨首个以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开发的海外水电项目,这些都代表了我国水电开发水平获得了国际上的部分认可。

     当下中国水电开发如火如荼,大有“赶英超美”之势,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盲目激进都将会自食恶果。纵观美国水电开发百余年历史,前三十年是水利工程爆发期,随后开始逐步认识到水电开发会对环境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并开始大力研究如何平衡二者,近十年美国开始尝试类似无坝式水电等新技术。对于我国而言,应该从美国水电开发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顺势而为,毕竟任何补救效果都不如“防患于未然”。

    

     林斌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