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千人”这一年?2016年度领域评析
2017/1/8 千人智库

     高效引才,科学决策!关注请点击蓝色“千人智库"

     导读继前期的年度大事记、年度热词、年度人物之后,今日推出年度领域篇,从信息科技、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经济管理、工程材料以及物理科学六大领域,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剖析并浅谈2016年科学发展的轨迹与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由《千人》杂志独家整理撰写,评析不全,敬请谅解。原文载于《千人》杂志2016年总第54期,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注明来源转载将视为侵权。

     全民信息化时代步伐加速

     假若您在2016年6、7月间造访地球,不难发现,大街小巷正在风靡一款智能手游《Pokemon Go》。其所携带的AR增强现实理念正伴随着人们手指间的律动,逐步深植人心,这一里程碑事件,也将正式拉开全民信息化时代的大幕。这一年,信息科技正漫步而来,走向大众视野,与此同时,与商业的不断融合、发酵,令人欣喜。

     2016年,我国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推进信息强国建设。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呼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郑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11月17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向世界发出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12月1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以十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发展目标,引领我们迈入大数据时代的新纪元......

     作为冲锋在领域前沿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群体,2016年同样上交了一份令人称赞的满意答卷。8月16日,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潘建伟及其团队所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年底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已全线贯通,将构建起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实用性广域量子通信网络;G20杭州峰会期间,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范渊所率领的“网络游击队”,5天内成功击退362万次网络攻击,被评为“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继平所领导的诚迈科技,因其卓越的智能终端技术,年底创业板IPO成功;“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柳超博士所领衔的科技团队,成功研发国内第一款关系发现平台——“天眼查”系列产品,广受业内赞誉。成果斐然的同时,还望千人群体来年勠力同心,再创佳绩!

     历史的车轮终将轰鸣而过,对于这些往来辄印,或许更应多一分理性思考。3月,Alpha Go vs 李世乭的“人机大战”,不禁引人揣测:“强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已经来临?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5G商用节点可能会提早到来;量子计算“大跃进”,实用量子计算机已近在咫尺?数字货币元年悄然将至......这些描述固然令人心生振奋,然而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任一蝴蝶翅膀的煽动,都可能引发产业“海啸”。对此,理应保持更为警醒的头脑,否则,将不知这把“双刃剑”会刺向何方。

     “魏则西事件”就是一沉痛案例,就此所引发的网络安全监管漏洞问题之大问题之多,所料未及;特斯拉“事故门”也为“自动驾驶”敲响了一记生命的警钟。信息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了许多类似的隐患。全民信息化时代步伐加速,人人皆受之甘霖,信息高速公路上,愿你我都自觉严守规章,安然向未来进发!(文:《千人》杂志记者 鲁婷婷)

     探索与争鸣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及其课题组在顶级科技期刊《nature》上发表关于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论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后迅速发酵,溢美之词、质疑之声,充斥耳畔。这一事件,恰好成为印证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探索与争鸣齐头并进的现实缩影。

     百舸争流千帆竞,政策当先行。2016年,生物医药领域相继出台多项重大政策:5月26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6月6日,国务院颁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2030中国人民健康发展目标;11月7日,十三五重磅文件《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出台,指明了今后五年的中国医药发展方向......这些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有如一剂强心针,狠准稳地直击产业痛点、弱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发散到生物医药领域的每一寸肌肤,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这一年,“千人计划”专家群体依旧活跃在产学研第一线:4月,“千人计划”专家蓝婓及其合作团队首度揭示细胞癌变及抑制癌变机理;7月,“千人计划”专家施一公课题组在《科学》发表论文报道剪接体组装过程重要复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维结构;8月,“千人计划”专家叶丽林关于慢性病毒感染免疫研究获重大突破,为根治艾滋病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提供可能;12月,“千人计划”专家谢东及其团队所研制的HIV融合抑制剂艾博卫泰,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长效抗艾药。累累硕果,亦见证了探索路上的种种艰辛。

     探索,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猜测与质疑。16年伊始,CRISPR/Cas9的专利之战悄然上演并日趋白热化,专利究竟会花落谁家,引人揣测;4月,世界首例三亲婴儿在英国诞生,这一创举,因其所带来的医学伦理话题,成为了2016年度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下半年,围绕韩春雨实验是否可以重复,业界展开了多轮探讨,随着事件的不断演进,似乎更多人停留于其颇有噱头的“草根科学家”身份,而非科学本身。

     《千人》杂志一直提倡宽松自由、民主向上的科研环境,方是培育科研栋梁的沃土。争鸣,是创新思维碰撞后的美丽火花,是奏响探索旅途的冲锋号角。我们郑重呼吁,少一些无谓的科研争议,多一些促进人类进步的学术争鸣!科研之花易谢易折,何不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待其开花结果。

     诸子百家且试手,风云场上竞高低,期待来年,再创新高!(文:《千人》杂志记者 鲁婷婷)

     新能源“唱主角”,环保产业“铆足了劲”

     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电力、风电、太阳能……乘着“十三五”的东风,2016年以来,能源领域“十三五”规划相继发布,未来五年的能源发展蓝图随之铺开。而环保产业,在积淀了许久之后“铆足了劲”,正蓄势待发。

     能源方面,动作频频。产能过剩,是传统能源行业的一大“硬伤”。为此,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了“去产能”这一主要任务,而煤炭、石油、石化等传统能源行业在去产能的指导下,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这其中,由于国际油价急转直下,石油工业面临着不小的转型发展压力。此外,经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推动,电改试点拓展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有媒体据此称2016年称为“中国电改年”。

     在2016年的能源舞台上,唱着“黑白脸”的新能源是“主角”。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关键词。

     “骗补”风波,一度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蒙上了一层灰“霾”。2016年年末,新出炉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新政将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优胜劣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卢建钢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正确方向,目前正积极研发相关技术。蔡蔚因推动“精进电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5月荣膺“2015中国汽车创新人物”。

     光伏产业陷入困境之下,分布式光伏异军突起,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国家政策的调整等,有媒体预测,分布式光伏或将在2017年迎来大规模爆发。同时,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储能在2016年的能源圈,打响了自己的名号,而储能产业被视为处于爆发前夜。“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王帅团队,即在超快柔性储能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千人计划”专家赵宇光创办的企业目前也正致力于大规模铝蓄电储能技术产业化。关于分布式光伏与储能,有专家表示,储能产业和分布式光伏等细分领域,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领域最具爆发力的产业。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发展。2016年10月,栗世芳所在企业汉诺威推出的“太阳能多能互补三联供系统”创业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赛金翼奖,汉诺威目前正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研发。王中林团队也正借助纳米技术,逐梦“蓝色能源”梦。

     环境领域,《“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于2016年12月底印发,国家提出要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到2020年,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获国务院通过。在国家政策力挺之下,“铆足了劲”的环保产业蓄势待发,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此外,12月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成为了2016年环保领域的重大事件,环保制度由此迎来新里程碑。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保税法,将助力新能源、环保等产业的发展。

     梳理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无论是能源领域还是环境领域,“爆发”是高频词。“十三五”大幕已开启,能源环境领域大有可为。(文:《千人》杂志记者 徐锦博)

     “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探底阶段”,2016年12月1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6-2017)》中指出。

     课题组负责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表示,报告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比较大,为深化改革增加了难度”,为此需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增长才可能真正实现稳中求进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依然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因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处于L型探底阶段的2016年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正经历着“爬坡过坎”的阵痛。

     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贯穿2016年全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主要任务全面推开,并取得了初步效果。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纲要》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无疑成为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事件,“营改增”释放的减税红利让千万企业受益。针对房价的“疯涨”,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新政,中央更是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努力让民众“住有所居”。

     国际舞台上,中国经济表现仍是亮点。2016年1月,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9月,G20杭州峰会召开,会议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达成“杭州共识”,此次峰会上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瞩目。10月,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新的SDR五种构成货币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

     产业界“热火朝天”,学界不甘“寂寞”。林毅夫、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世纪大辩论”,让2016的中国经济学界“炸开了锅”。无论对错,这场辩论对于处在改革发展攻坚期的中国经济来说意义重大,注定将在中国经济学史上留下重要一笔。这场辩论的“大火”越烧越旺,部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也置身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就与林毅夫在产业政策、政府作用定位等问题上进行了“过招”,俩人的“论剑”一度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闪耀于2016年中国经济界。两位经济学者荣获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田国强新著《高级微观经济学》于2016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被媒体视为填补了微观经济学规范教材缺乏中国元素的空白,此外,田国强荣膺第一财经2016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年度思想家”。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需“壮士断腕”的勇气,必然经历阵痛,而短期的阵痛,为的是长远的发展,2016年的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依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文:《千人》杂志记者 徐锦博)

     新材料可否不负众望?

     当今,新材料作为材料领域的“宠儿”,其研制和应用地位被提高到“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全球各主要大国都将新材料这一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以期在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有专家认为,新材料领域产业前景良好,到“十三五”末市场规模将达万亿之巨。

     回首2016,中国新材料领域捷报频传:“千人计划”专家谢涛在热固性聚氨酯研究上取得突破;肖敏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芯片集成的光学隔离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此外,“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充分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取得系列成果:王征飞在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丛欢团队在大规模精确制备碳基纳米材料上取得新突破;朱嘉课题组在低纯硅领域取得进展……

     提及新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2016年4月27日上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陈宇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使我国在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独有偶,11月,“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吴忠帅研究组在柔性化、微型化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石墨烯的高端应用提供可能和新思路……石墨烯产业的巨大瓶颈之一就是下游应用问题,“千人”专家这些成就的取得,为石墨烯突破应用瓶颈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石墨烯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两位科学家发现的,由此可知,石墨烯当属舶来品,而在另一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液态金属的研发和产业领域,中国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2001年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刘静团队就围绕这一当时的“无人区”进行深耕,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乃至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一类材料,一个时代”,性能优异的液态金属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经济、人才、能源、交通、政策等优势条件的合力作用。从2016年年初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年中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相继出台各类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材料科研工作者和企业都逐步发力。2016年,新材料领域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迎来了良好的开始。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

     趋势向好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新材料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等,这些差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以“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正深耕在材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新材料事业必将不负众望,突破障碍,为中国“巨人”锻造强健骨骼。(文:《千人》杂志记者 陈佳)

     物理科学又迎新机

     早在石器时代前,人类就尝试着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物体会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太阳东升西落等习空见惯的现象在遵循什么特定规律……这类问题得以解答缘于物理科学的出现,它开启了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的大门。

     在认知世界之后,人类又尝试改变世界,将物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出现了如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等许多新技术科学,这些新兴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实现人类生产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跃。

     回顾2016年,中国物理领域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展开2016年物理科学的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引力波”。LIGO科学家团队在今年2月和6月相继发表两个引力波结果,引力波的发现对于2016年的物理科学领域来说,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这是因为,在爱因斯坦1916年首次提出广义相对论假设的整整100年后,引力波的发现才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最后一块拼图的缺失。12月12日,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物理世界》将2016年度最大突破授予了LIGO科学家团队,表彰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引力波结果发布震动的余波尚未平息,物理科学领域的另一件大事正悄声酝酿。9月4日,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在超级对撞机项目上展开,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要不要建造超级对撞机。支持建造的科学家代表为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等,反对者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等,双反各持己见,这一高能物理领域的话题也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虽然讨论双方孰是孰非需要时间来见证,但讨论本身彰显了国民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关注度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从这一层面来看,这一话题的讨论意义非凡。

     物理领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吸引着众多欲深刻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科研工作者步步深耕于此。细数物理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潘建伟绝对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的人物,2016年,“千人”专家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领域延续了2015年的辉煌:8月16日,作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的潘建伟帮助“墨子号”成功发射;12月,潘建伟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该研究组保持多年的八光子纪录,首次成功实现十光子纠缠,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因为他在专业领域的种种突破,“整个中国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然,还有众多物理领域“千人”专家奋战在科研的一线,他们同样也是殚精竭虑,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6月,“外专千人计划”亚历山大·冈察洛夫《自然》揭秘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该成果具有解释地球磁场由来和解读地球温度演化的双重意义;9月,“千人计划”专家金盛烨团队在金属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供了新思路;11月,“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新年所在的中美德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亚原子“汤”涡旋结构,打开了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性质的一个新视角……

     2016年对于物理科学领域的发展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这一点毋庸置疑。而物理科学作为人类探究世界、研究自然界任何事物的基础科学,它的每一个突破、成就有可能为中国基础科研的进步作出贡献。事实上,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国家“千人计划”在该领域引进了多位创新人才回国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海归高层次人才回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物理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机。(文:《千人》杂志记者 陈佳)

     2016 千人

     千人2016

     敬请关注

     2016各个科学领域几乎都烙印了“千人”群体的足迹,在一定程度上,各位千人专家都推动了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披露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一些争议,期待2017年继续奋进时这些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明日将推出《千人这一年》——2016年度千人寄语,内容精彩,请勿错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2016年度十大风云人物(上、下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