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高的人,越会用朋友圈
2017/10/15 实用商业心理学

     有用│有趣│有态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实用商业心理学

    

    

     文 / 田心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用心经营朋友圈的人,往往也能将生活经营的风生水起。

     01

     上大学时,我在院学生会结识了一位同届其他班的男生,因为工作需要,互相加了微信。

     起初,他朋友圈总发些富有诗意的句子,犹如一缕清风,让人在悲伤难过时暂且忘却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倍感欣慰。

     不知从何时起,画风突变,他时常发些特别伤感的话,起初我并未在意,毕竟谁都有负面情绪需要表达的时候,把朋友圈当成纾解情绪的一种路径,也无可厚非。

     可时间一长,就感觉不太对劲了。

     他每天都不间断地发送很多条“伤春悲秋”的信息,导致无论何时我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他的信息成功占据首位,后来,我就把他的朋友圈屏蔽了。

     有一次,我们寝室集体“话聊”,谈到发朋友圈的问题,才得知,原来大家都把他的朋友圈屏蔽了,室友纷纷表示实在忍受不了一个大男生整天悲伤逆流成河的样子。

     有人说:如今这个时代,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流动的、实时更新的“简历”。

     诚然,优美的诗句可以慰藉心灵,敏感的思绪也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但过多地、甚至一味地“强制”别人分担你的多愁善感乃至负面情绪,总让人觉得有些过于矫情。

     相比之下,那些在朋友圈里晒插花、绘画、烘焙、陶艺的朋友可以给我带来正能量和感染力,让我思路开阔:原来生活除了枯燥的工作、繁杂的琐事,还可以有另一番姿态。

     美国社交网络大神奥斯丁·克莱恩在《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一书中说到:

     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分享的图片、文字,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暴露我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甚至是情商。

     除了时不时地发美照、晒美食、表情绪,或许,我们也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让朋友圈成为随时拿得出手的“简历”和“名片”。

     用心经营朋友圈的人,往往也能将生活经营的风生水起。

     02

     我曾就职的一家企业,因为公司发展和业务扩张需求,由总经理亲自操刀,组建了一支战略研究团队。

     通俗地讲,就是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总经理从公司内部选拔了几位熟悉行情并且知悉公司内部情况的员工,此外,还高薪聘请了一位MBA硕士担任部门经理。

     我们几个内部人员虽说对公司情况清楚知晓,但在此之前,对诸如运营管理、产品研发、商业模式等词汇却知之甚少,更不擅长公司经营之术。

     是压力,亦是动力,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我们开始埋头苦学,每天游走于各大商业网站,学习借鉴好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

     后来,我们恍然发现原来最佳的学习途径就在眼前,就是产品经理的朋友圈。

     我们三人如获至宝般将产品经理的朋友圈从头翻到底。其中不乏企业运维经验分享讲座的视频、MBA免费课程链接,还有他阅读过的经典商业书籍推荐以及他工作多年的心得体会。

     这些都是他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所得,对我们来说就如同拾取了开启学习大门的钥匙。

     就这样,我们的大脑在他的朋友圈里肆意徜徉,渐渐地,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商业运营、什么是社群营销、什么是场景思维。

     《超级个体》主理人古典曾说过:

     这个时代,人脉的最大价值是帮你实现知识的互联,人脉带来大量的知识跨界,引发各种可能性,让你学得更快、视野更广、思考更全面。

     如今,无远弗届的网络传播,链接起来的不仅仅是朋友之间的关系网,更是一个蕴含大宗有用讯息的知识网。

     比尔?盖茨有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从事行业不尽相同,只要你足够用心,朋友圈就是一个免费的知识殿堂。

     具备发现价值的眼睛和头脑,一定可以挖掘出对你大有裨益的信息。

     03

     我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个公众号编辑贴出她和一个作者对话的页面截图。

     总共三个页面,数十条对话信息,至始至终,那位编辑都在“毕恭毕敬”地回答作者的“诘问”,最后“礼貌”性地将那位作者“拉黑”。

     事情起因是这位作者在公众号上发现别人写的一篇文章的内容是暗指她的,所以就找到编辑,要求删除该文章。

     至于她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认为那篇文章是针对她的,编辑也是一头雾水,对方一直恶言相对,几番沟通无果,编辑只好将那位作者拉黑。

     朋友圈让我们的沟通更便捷、更有趣,却也带来了诸如“怒怼”“互撕”这样的负面效应。

     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朋友圈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缩影,也是一个人三观、品格的映照,透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你大概就能知道他的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

     最高级的情商是温柔的对待别人,你在朋友圈里的样子,映射出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此前,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持续投稿被拒,当时心情有些低落,就发了条朋友圈,瞬间收到好多朋友送来的鼓励话语,让我在对前途感到渺茫时重拾信心、整装待发。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承认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包容不同声音和观点,坦然接受别人或积极、或消极、或鼓励、或抨击的评论,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对那些无用的、负面的信息“一笑而过”,这才是朋友圈给予我们的生活启迪。

     04

     我有一个朋友,她曾做过两年房地产策划,后来转行做了媒体编辑。

     她的微信朋友除了亲属、同学,其余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同仁。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朋友圈被微商吞噬的时候,她的朋友圈是被五花八门、风格迥异的房地产广告所占据,用她自己的话说,颇有种“百家争鸣”的感觉。

     我曾经问她:“你都不在这个行业工作了,还留着那么多人的朋友圈干嘛?每天被广告弄的头晕眼花的。”

     本以为她会接纳我的建议,选择屏蔽一部分人的朋友圈,没想到她却对说:

     我没有屏蔽他们,是想学习一下文案、审美、设计、排版等技能,也许在将来能有用武之地。

     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某个节日到来时,不是因为有假期,也不是因为有奖金,而是可以享受一场房地产广告带来的“视觉盛宴”。

     渐渐地,她懂得了配色原理,学会了文案如何蹭热点,掌握了设计排版技巧。

     现在,我的这位朋友从一名媒体编辑成为传媒部经理,凭借的是丰富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知识总是垂青思维勤奋的人,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有“思维懒惰症”,凡事只要多考虑一些,便可以轻易地与他们拉开差距,日积月累下来,也就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

     05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个信息为王的时代,获得的信息越多,掌握的经验越丰富,构建的知识体系越完善,一个人越趋向于取得成功。

     朋友圈为人们创造了认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的机会,为人们搭建起一个强悍的“跨界信息网”。

     越是思维勤奋的人,越懂得运用朋友圈,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深谙利用朋友圈提升自己之道。

     李维文在《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一书中写道:越成功的人,越善于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越来越成功。

     朋友圈是宣泄情绪、展示生活的通道,但更是学习新知、认识世界的明窗。

     知乎上有人说:

     人脉整合的核心环节是让所有体系内的人都受益,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小圈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的存在能够让大家有价值,你就可以整合人脉。

     人脉不是搞关系,而是创造你的命运共同体。

     能从众多朋友圈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才是真正会利用朋友圈的人。

     不是朋友圈没用,是你看了没用的朋友圈。改变未来,从学会运用朋友圈开始。

     *作者:田心,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80后,一生两个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惟写作与运动不可辜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简书@田心。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近期热文推荐

     你见过最“残忍”的照片是什么?

     坐牢三年,出狱后却送狱长一部劳斯莱斯!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四件事,越早想明白,越早成功

     为什么五点钟要起床?答案让人吃惊!

    

     《商业模式的力量-思维篇》

     全10集

     回复“118”,完整课程免费观看

     ▼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你将学习到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令企业家少走弯路,突破成长瓶颈,进入高成长、高利润、低风险的黄金区。

     如何观看完整版:扫描下方二维码,并回复 118根据引导即可观看。

    

     回复“提升”,获取资源列表,学习更多职场商业课程

     资料整理自互联网免费素材,仅供学习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实用商业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