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清李鸿章访美:发明名菜“杂烩”风靡纽约
2014/4/29 稻田报告

    

     李鸿章在纽约

     1896年8月28日,在结束欧洲的考察访问后,大清帝国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纽约时报》当时报道称,李鸿章在美国受到了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

    

     李鸿章一行抵达纽约港,图为当时欢迎的人群

     相传1896年,李鸿章奉旨到俄国参加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欧美。一路上吃了两个多月的西餐,胃口都吃倒了,所以一到美国就叫使馆的厨师用中国徽宴请美国宾客。曾宴请美国宾客,因中国菜可口美味,深受欢迎,连吃几个小时洋人还不肯下席。此时总管向他禀告:“中堂大人,菜已吃完,怎么办?”李鸿章略加思索后说:“把撤下去的残菜混在一起加热,用大盆端上来”。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洋人尝后连声叫好,便问菜名,李鸿章一时答不上来,只是说:“好吃多吃!”岂料歪打正着,“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

     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如今的李鸿章杂烩菜和常年相去甚远,它味道也未必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在李鸿章离开美国七年后,梁启超步李鸿章后尘访游纽约,仍然能够感受到李鸿章带来了旋风,在《新大陆游记由加拿大至纽约》中,梁启超这样记载,杂碎馆自李合肥游美后始发生,仅纽约一隅杂碎馆三四百家,遍于全市。

     李鸿章访美引起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以具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中国菜的一度走俏。李鸿章绝非是一位刻板守旧的外交家,从他发明这道李鸿章杂烩,我们既看出他的中国式聪明,也体会到他出访欧美背后的特殊意义。李鸿章的欧美之行既有国家利益的谋求,也有科学技术方面的考察,更重要的是他谋求政治翻身的企图,李鸿章杂烩似乎象征着李鸿章美国之行,是一次关于西方民主、自由、科学、枪炮的纷杂收获。他的内心也像这道菜的味道一样,五味杂陈。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一行通过华盛顿拱门

     曾几何时大清帝国也曾是一派,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大国风范,然而当时间来到十九世纪末,大清帝国却已是步履蹒跚,被四夷搞得焦头烂额。有趣的是就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李鸿章也已经大权旁落之际,李鸿章的这次出访欧美,却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他访美所携带的庞大的随从,奢侈复杂的生活用品令人叹为观止。在李鸿章的潜意识中,大清帝国应该是世界第一强,只是现在衰落了,以后还会强盛。他来到美国,还保持着大排场,表现出来自天朝上国的优越感。

     李鸿章的访美,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除了种种国家社会层面的大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恐怕是这背后蕴含的无限商机。唐人街的华人参观,彩灯高悬招揽生意,《纽约新闻报》更是将这位老人阅读该报的漫画,作为报社的形象广告。作为当时繁华的商业花都市,消费李鸿章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与时尚。

     传言李鸿章出访抬棺而行 以免万一客死他乡

    

     李鸿章一行访问费城时的欢迎场面

     这次美国之行,李鸿章还有一段“赠杖之约”的趣闻让人津津乐道,17年前李鸿章在天津总督府设宴款待格兰特夫妇,格兰特所持的手杖设计精巧,令李鸿章很感兴趣,格兰特见主人喜欢便通过翻译委婉的说,中堂喜爱这根手杖本当奉赠,但是这是我卸任时全国各界绅商共同制作送给我的,我不便私自送人,不过如果我回国征得公众同意,定将给中堂寄来。在美国各界绅商欢迎李红昂的宴会上,格兰特夫人当中讲述了丈夫与李鸿章的交谊和赠杖之约。说格兰特生前曾叮嘱她了结此愿,最后当中将手杖奉送给李鸿章。

     作为晚清的重臣,李鸿章更多的体会到的是一种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的悲凉与无奈。手杖似乎寓意着这个时候的李鸿章,急需一个能让他走得稳站得直的依靠,据说此后李鸿章一直随身携带此物,形影不离。

     曾有传言说李鸿章为这次出访,带了一口华丽的棺材,以免万一客死他乡,李红脏是否真的抬棺出行,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仍要以一己之力,撑起大清的江山这本身就透着一种悲凉。

     李鸿章接受美媒采访 称清国编辑不爱讲真话

    

     1896年9月1日,张灯结彩欢迎李鸿章的纽约唐人街

     在李鸿章下榻的纽约当时最著名的华尔道夫酒店中,李鸿章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他赞扬美国的报纸,并为“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感到遗憾,他说,他们不像美国的报纸讲真话,他们只讲部分真实。但是李鸿章也并非对美国全盘接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表达了对美国的疑问。

     李鸿章在美期间曾会见了美国基督教教会领袖,在李鸿章看来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虽然表面上是不同的主张,实际上却殊途同归。儒家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基督教则认为,“己之所欲,必施诸人”。这两种观点在精神实质上,有着锲合之处。

     1886年10月28日,也就是李鸿章访美十年前,矗立在美国纽约自由岛的自由女神像正式对外开放。自由女神脚下,环绕着断裂的锁链,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在黄冈眼构筑的基座上,镌刻着一手脍炙人口的诗《新巨人》。这次欧美之行,让李鸿章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清的前途既感到迷茫又包含希望,就这样,他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大清王朝。

     来源: 凤凰卫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稻田报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