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过于相信陌生人
2014/5/26 稻田报告

    

     幸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信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则告诉我们轻易信任别人是很不理智的行为,特别是哪种你不会再见第二面的“别人”。但是心理学实验发现,我们并不会谨遵这样的行为规则,相反,我们倾向于过度信任陌生人。

     信任游戏实验

     在一个检验人际信任度的实验中,受测者们在实验开始时会得到5美元,然后从三个选项里做出选择:

     1. 将5美元留在自己手里直到实验结束;

     2. 将5美元交给一名自己不认识的实验人员,此时假定5美元增值为20美元,由收钱者决定是否分10美元给受测者;

     3. 将5美元给不认识的实验人员,5美元变20美元,收钱者投硬币决定是否分10美元给受测者。

     即便投硬币更有可能带来“分钱”的结果,受测大学生中只有22%选择了第三项投硬币。虽然只有37%的学生认为收钱者肯定会分钱,但超过半数(54%)的受测者选择了第二项:由收钱者决定是否分钱。当然,剩下的24%的学生选择了第一项:把5美元留在自己手里。

     康奈尔大学的大卫·邓宁教授说:信任不仅仅对于已建立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它对萍水相逢,以后不会有什么瓜葛、不会再有什么交集的两个陌生人之间也很重要。

     注:下面进入正文。

     在农田边的无人售卖摊,一位路人正将钱投入钱箱——上面写着“甜玉米2美元一打”。她寻思着:“如果农夫卖家没有在监视小摊,他如何知道我是否付了钱呢?”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多抓了几把,连玉米的成色都不看。这位路人可能不会再路过这里,那天晚上她一定享受了占便宜的快乐。

     如今,来自康奈尔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解释了这个使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陌生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过度的信任”?研究者称之为“过度的”信任是因为,在人们回避风险并对他人的可信度不报太大期望的大环境下,对陌生人的信任却比预期要高。

     “人们认为他们就应该信任别人”,来自康奈尔大学艺术科学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说,"我们做过实验证明,人们以为未能履行其社会义务或责任而带来的诸如焦虑、内疚的情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这种每天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过度信任’问题。"

     在信任游戏实验(见上文)中,上百名来自康奈尔大学和科隆大学的受测学生一再无视风险,无视他人不可预测的可信度,甚至50%的投硬币分钱几率都不能让他们理智地使用那5块美元(欧元),而是宁愿去相信一个陌生人。

     邓宁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在2014年5月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发表了报告,文中写道:“信任他人成了最受欢迎的选择,而且被认为是理所应当。这一观察结果预示了人们是否会选择信任,选择信任比实验中另外两个选项体现了更多的尊重、更少的冒犯。”

     研究员把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积极正面的意图或行为所带来的回报抱有希望,并愿意暴露出弱点的一种心理状态。”

     研究员表示,根据纯粹的经济学分析,过度信任是不理智的心理状态,然而这种心理却在世界各地时刻发生着,在e-bay交易平台上,在农场边的无人售卖摊,还有其它成千上万素未谋面的人们的交流过程中。

     即便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一再告诫人们相信陌生人是不理智的,“许多陌生人还是彼此信任着”,心理学家写道。

     “农夫信任买家会付钱”,邓宁说,“顾客也相信玉米没生虫子。”

     所以,是什么促成了对陌生人的“过度信任”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人们是基于这样的约定俗成:出于对别人的尊重,人们会假定人人都是“有品”的,讲究信誉的,即使私底下腹诽。六项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信任别人的决定时,遵循道德规范。也就是说,“信任对方”是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安全感以及社会荣誉感。研究还发现,当这种“我们需要尊重别人”的道德心被剔除时,对陌生人的信任就崩塌了。

     参考:《素未谋面的信任:事关尊重,而非利益》一文作者:科奈二大学博士后约翰娜·E·安德森,邓宁以及来自科隆的托马斯·施罗瑟,丹尼尔·艾勒布拉赫特,戴特·范臣豪雅。此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加拿大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

     作者:H. Roger Segelken

     原文:Psychology study explains why strangers trust

     来源:心理学与生活

     译者:Malfurio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稻田报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