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还是穷小子,25岁他已经是顺丰快递总裁了
2015/8/8 价值线

    

    来源 | 天下网商

     王卫,这个被马云所敬佩的人,管理着顺丰20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而在22年前,在王卫22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

     骑一辆摩托送货的穷小子发现商机,低价抢夺市场“暴发户”的迷失

     王卫在回忆这段艰辛的创业岁月时说,我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算是赚得了第一桶金。可能有人会说王卫很难得,年轻得志,却没有头脑发热变成“土豪”。

     其实,我25岁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我穷过,相当清楚贫穷和被人歧视的滋味。后来当我2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有了钱的王卫,和其他暴发户一样,花钱大手大脚。但暴发户的感觉并不能让王卫寻找到精神满足,王卫在回忆这一段精神空虚的时期,庆幸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佛教。

     他说,“随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样了。这段时期要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最重要的一点,是佛教让人内心平静,并且读懂了里面的因果关系,能够让人醍醐灌顶。”

     王卫在办公室里摆放了8尊佛像。或许是天天礼佛的原因,王卫行事逐渐稳健,并将顺丰快递引向更快的发展,却也导致了资金的急迫需求。民营企业素来贷款较难,王卫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例外。而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几个人,一台车,就可以去各个高档写字楼发传单,揽生意。

     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快递公司的出现,想要占领市场,必须尽快在国内布点。

    

     用飞机撬开国内市场

     布局国内市场需要大量资金,王卫在银行很难得到充裕资金,于是不得不一次次将商铺或者是物业抵押给银行,这是最为快捷的获得贷款的方式。

     从银行拿到的钱,变成了全国各地的一个个网点,而竞争对手更为疯狂的开店方式,使得王卫只能一次次将物业押给银行,计有九次之多。快递业开设分公司最为疯狂的2005年,资金也成为限制顺丰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开店,便会落后,王卫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将顺丰公司作抵押,向银行贷款420万元,以用于开拓国内业务。

     自此,基本上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顺丰的快递网点,这在增强顺丰渠道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获得快递单数的能力。如雪片飞来的快递件,让王卫开始动起了更大的念头:用飞机送快递。

     当时的国内快递市场,还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敢于使用飞机作运输工具。他与国内一家航空公司谈判,问:“你有几架货运飞机?”对方答:“五架。”王卫说:“我全包了。”

     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最快的,异地次日到达的口碑也第一次成为顺丰的代名词。在意识到飞机介入快递所引起的变革之后,王卫将购买飞机自组航空公司提上议程,并最终于2009年底,获得民航总局批准,顺丰航空公司正式开始运营,直接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

     飞机冲天,似乎是一个隐喻,顺丰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在王卫的战略布局图中,国内速递、国际快递、仓储、顺丰航空仅仅是其占比1/3的格局,他将顺丰的触角延伸向更大的商业帝国,即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布局,同时随之配套的还有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战略。王卫对此则用一句话描述了顺丰的蓝图:“打造物流领域的"百货公司"。

     顺丰是否能够完成王卫的布局?竞争对手那里的评价最为客观。本刊记者联系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快递公司副总经理,他对此表示,“顺丰的每一次发展,确实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紧跟在王卫的身后。某种程度上而言,先发优势确实占尽先机,但同时也意味着危险。

     因此,顺丰的布局能否达成?这个问题不如换个角度,就是领头羊顺丰是否会犯错,他若犯错,那么行业内这么多同类型企业,就会一涌而上,占领市场。”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上述人士所在的公司,一直稳扎稳打,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是也占据国内快递行业前五名的位置。

    

     对资本市场说“不”王卫:市场不相信偶然

    

     王卫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说,“坦白讲,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从偶然到必然的过渡,显示的则是王卫对于企业的理解: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必然。

     带领顺丰冲杀市场,王卫并没有丝毫顾虑,企业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他说,“我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东西。有时我们学了某个框架就想套用,因为不理解设计初衷总会有不匹配。20年我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框架,最终是佛学的因果循环让我很开窍。”

     小编:阿金 美编:小薇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