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2016年中国经济将深度下滑,确定性投资机会在此(提示两大风险)
2015/11/23 价值线

    

    


     来源丨小报告

     编辑丨宁宁

     人民大学:2016中国经济将深度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发布题为《探底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报告最重要的结论是,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

     报告指出,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艰难期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分化、微观变异、动荡加剧的一年。GDP增速的“破7”,非金融性行业增速的“破6”,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0增长”,GDP平减指数、企业利润和政府性收入的“负增长”,“衰退式顺差”的快速增长以及“衰退式泡沫”的此起彼伏,都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于2015年步入深度下滑期和风险集中释放期。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及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其3-4季度开始出现。

     2016年不仅要面对探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面临两大类风险: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对于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经济探底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4大问题进行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探底与以往下行期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萧条期有本质性的区别。这就是,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又繁荣,在疲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有新动力,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经过2015-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

     民生宏观:2016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当下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和外部环境换挡任何一项都足以改变中国,更何况是所有冲击叠加在一起。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不断调试自己的逻辑。

     2015至少告诉我们三点经验:第一,当所有人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很可能是一致错误,机会和风险往往藏在大家都忽视的地方,比如股市中的配资。第二,政策冲击只会改变经济的节奏,不会改变方向。比如增长破7,通胀1时代,流动性宽松,基本面并没有任何的出乎意料。第三,市场虽然有时会偏离基本面,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偏离的越多,回归的方式越剧烈,比如股灾。带着这些经验,我们对2016年做出以下判断: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目标。

     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GDP不能只看三大需求,因为中国根本没有三大需求的准确统计。更准确的方法是看从生产法分析各产业对GDP的增长拉动。对比今年和2015年,除了工业和金融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波动不到0.1个百分点。所以基本只要分析工业和金融业即可。工业可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10月还在下行,而且看不到拐点。金融业可以看几个指标。一是存贷款增速,10月几乎萎缩了一半,和三季度增两倍落差明显;二是证券交易额,两市成交量增速已经从二三季度的10倍和3.4倍回落到2.5倍;三是金融业相关税收,10月营业税从19.3%大降至9.7%,企业所得税业大降10%。综合判断,四季度最多与三季度持平。

     形势比人强,从以往4次下调目标的历史来看,如果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一定会导致增长目标下调,比如1998和2014年。以此推断, 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目标可能定在6.5%,但最终的实际增速可能略高于6.5%。

     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通胀有惊无险

     2016年预计CPI同比1.6%,较2015年略有回升,但仍然有惊无险。

     预计明年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一是稳增长政策重点转向财政政策,总需求冲击边际上有所缓解;二是近期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力度有望加大;三是明年信用风险加速爆破,企业破产倒逼产能去化;四是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五是美元升值周期下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对PPI的拖累减弱,尤其是油价,今年是跌45.6%,假定明年油价涨4.5%,其它因素影响不变,则PPI跌幅可能收窄2.5-3个百分点左右;

     3、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再现一次性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只是何时扣动扳机的问题。目前看,12月加息的概率已经达到70%,即便12月没加,明年也会至少加一次息。对人民币来说,美联储加息也好,加入SDR也好,其象征意义都已经大于实质意义,人民币的长趋势拐点已经形成。

     尽管短期央行可以通过量价干预维稳,为加入SDR护航,但贬值压力只会推迟,不会消失,最终达到临界点,央行可能不得不再次允许人民币一次性贬值。

     4、货币政策从主角变配角,降息空间明显收窄,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2015年货币政策是绝对的主角,2016年可能逐步退居配角。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但思路上会有所调整,从主动到以被动对冲为主,政策重心逐步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从今年来看,央行对汇率依然自信,主要的掣肘因素还是来自通胀,全年最长的一段货币空窗期就和CPI的回升有直接关系。而根据我们的预测,2016的通胀会高于今年。

     (1)2016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一是存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降息的边际作用在递减。二是CPI和PPI都应该高于今年,由于通知下滑导致的实际利率攀升压力缓解,而且会反过来压低实际利率。三是降息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大于存款利率,会进一步挤压银行的息差。

     (2)2016降准的次数不少于今年。一是对冲央行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滑,今年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大降1.2万亿,而2013和2014年分别是增加2.8万亿和6411亿,一来一去产生每年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缺口。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为了维稳,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幅度预计不少于今年,必须充分降准对冲。二是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也需要降准来满足。1998年为了配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央行曾一次性降准5%给四大行输送火药。2016年专项金融债等公共融资工具会继续放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如果只是从存量池子里拿钱,那可能会使稳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

     5、财政赤字至少扩大到2.5%,扩大发债+结构性减税,政策性金融+PPP配合政府大幅加杠杆

     财政政策将逐步取代货币政策成为主角,财政赤字率至少会扩大到2.5%。2014年财政赤字率仅有2.1%,2015年财政赤字率目标虽然提高到2.3%,但横向来看与美国的3.2%、日本的3.3%、印度的4.1%均有较大差距,纵向与2000年至2002年的2.6%、2.4%、2.6%相比也有提升空间。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要反思财政政策,其中特别提及“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暗示中央已经开始反思积极财政不积极的问题。

     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抓手:扩大政府发债规模+结构性减税。首先,扩大政府发债规模。传统的地方政府债券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预算管理和财政透明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扩容不会太明显。主要还是置换债,一定会比今年的3万亿大得多。其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提高个税征收起点,加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等。

     明年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和推广PPP配合政府加杠杆。

     6、注册制推动股票供给放量,股票市场不会有惊心动魄的疯牛,只有摇摇晃晃的慢牛。

     2016年大概率推出IPO注册制。从近期IPO重启释放的信号看,监管层明年可能把加快供给作为核心工作。首先,2016年钱多资产少的堰塞湖现象将继续强化,注册制相当于扩大股市池子泄洪。其次,有助于减少隐性的“壳”价值对市场的扭曲,促使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第三,加快供给也有助于促使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最后,市场热度明显回升,也为加快供给提供了条件。目前来看,明年实施注册制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证券法修订已提上日程,一读已经完毕,明年可完成二读和三读。二是在重启IPO的同时完善了新股发行制度,调整发行监管方式加强信息披露,可视为推出注册制的准备工作之一。

     注册制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一是大量资产推向市场将直接分流存量资金,尤其是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存量股可能遭受重创;二是注册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退市制度等方面做好配套改革,推出后如果出现超预期的波动,政策可能出现反复(类似之前IPO政策的反复),打击市场对改革的信心。以台湾为例,台湾在完全注册制之前实行了23年的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制度,2006年才过渡到完全的注册制,当年台湾股指呈现出大起大落的W型走势。

     总体来看,2016年股市不可能重复今年的疯牛,摇摇晃晃的慢牛是大概率事件。近两年的股市繁荣大部分靠走心,即通过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和改革带来的转型预期来提升估值,而分子上的企业盈利并没有明显改善。2016年的企业盈利依然不支持疯牛,一是成本下行可能放缓,二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企稳,三是供给端产能尚未开始消化。因此支撑市场还是只能靠估值,而这样的市场一定是敏感和反复的。尽管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牛市还将继续,但2016年的市场可能会在以下风险的冲击下加大波动: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注册制和国企整体上市导致供给放量,三是实体信用风险,四是无风险利率从快速下行转向缓慢下行。全年市场可能围绕这些因素展开频繁波动。

     7、信用风险加速爆破,国企违约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约为123%,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未来去杠杆无非五种途径:一是靠经济复苏,企业收入提升加快偿债;二是靠融资成本的下行,同样的收入可以偿还掉更多的债务;三是靠政府输血,财政兜底;四是靠市场输血,被兼并收购;五是靠债务减记;六是信用违约。目前来看,第一种方式看不到希望;第二种方式能解决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高风险的民企来说,银行并不愿意降低利率;第三种方式也只适用于国企;第四五种方式对过剩行业来说也是奢求;到头来,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不得不选择最后一种道路。

     2016年信用违约事件会进一步蔓延。政府为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仍会去保一部分存量债务,但失去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国企违约将成为常态。信用风险的释放有助于推动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

     8、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加速落地,美丽中国成为最大亮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美丽中国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亮点。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并首次提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美丽中国”概念。生态环保作为一个产业已经站在了更大的风口上。

     第一,监管体系从属地管理转向垂直管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这意味着从环境监察总队到县级监察机构都将脱离地方政府的管辖,改由省级环保机构直接管理,包括相关的人事任命权、资金管理权等。这有利于打破过去属地化管理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让环保监测数据说出真相,让环保执法落到实处。

     第二,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融资和管理机制来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这是环保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

     9、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国企整体上市加速推进,央企合并步伐放缓。

     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出台,1+N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2016年将进入落地之年。

     (1)央企层面主要看整体上市,合并步伐会低于预期。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广集团整体上市。从央企看,一大波资产正在靠近。很多央企证券化空间巨大,即便资产证券率较高的中航工业集团8000亿资产中,也只有约60%实现了上市,实现整体上市还有3200亿空间。

     央企合并的步伐将低于市场预期。2015年最火爆的央企合并在2016年可能会低于预期。中央的确有意支持央企整合重组,各行业的央企也上报了很多合并方案,但从包括南北车在内的已有案例来看,央企合并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整而不合,有的是因为互补性不强,比如当年行政主导的中外运长航合并,结果是长油航运退市,有的是经营能力和文化的差异,比如南车在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上远远优于北车,门不当户不对引发的矛盾可想而知。

     (2)地方国企改革重点看混改,主要是资产优质的发达地区。央企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已完成大部分混改工作,混改重点在地方国企,尤其是广东、上海、重庆等国企资产较为优质的发达地区。很多资产在地方政府手中无法物尽其用,交给市场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10、房地产销售结束回光返照,地产投资第一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国家住房银行提上日程

     房地产销售在2015年回光返照,2016年将再次回到现实。30大中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9月就已开始回落,全国的商品房销售也在10月首次出现回落,政策宽松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逐步消散,地产身上的镣铐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短期看,政策宽松的边际力度会减弱,去年限制地产销售的信贷和利率因素都已经基本消除,房贷利率已经从高点回落123个BP,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不大,10月降息时已经特别要求公积金贷款利率不作调整。中长期看,人口压力才刚刚开始。根据我们的估算,2005到2014年间全国的刚需人口(20-29岁)暴增6500万,而未来5年可能会减少5000万,这种趋势会在2016年进一步加速。而在户均超过1套、人均超过33平米的情况下,改善型需求也空间有限。

     房地产投资的情况要比销售更糟。2014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2015年施工面积负增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实际上从当月数据来看,今年8月之后就已经出现负增长。销售的火爆并没有引燃地产商投资的热情,目前的主基调依然是消化库存。待售面积已经从去年底的6.2亿平米上升到6.7亿平米,而待售面积与近一年月均销售的比值也从去年底的6.0上升到6.3,库存不仅没有消化,反而随着新项目的竣工继续恶化。如果再考虑到近50亿平米的在建面积,就更没有理由对房地产投资乐观了。不过话说回来,地产投资的下行是好事,如果地产投资明年回升,只会让房地产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消化库存。扩大供给的措施会逐步弱化,比如保障房建设,扩大需求的措施会继续强化,比如信贷政策、公积金政策和交易税费的进一步调整。此外,作为激发合理需求、构建住房融资体系的关键,国家住房银行有望加速提上日程。(作者:管清友、朱振鑫)

     延伸阅读

     为什么2016年风险大于机会?

     首先是,2016年,中国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通缩风险,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做过分析,即美元外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中美战略对抗。

     其次是,技术因素。目前沪深两市大盘的上涨因素大多集中在新兴产业股上,传统行业股票受到冷落,而从这些股票所占的成份看,传统行业股票盘子普遍较大,成为大盘上涨的累赘,当大盘指数上升到历史高点时,成份占比较低的新兴产业股票的泡沫已经积累得足够大,有再次破掉的风险。沪深大盘指数若想有大的突破,传统行业股票是必不可少的参与对象,而传统行业的经济目前仍然处在通缩当中,明年将继续拖累整个宏观经济。

     2016年四大经济看点

     李克强总理2015年11月21日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的蓝图》指出,政府已经将很多政策工具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文章还表示,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

     笔者认为,李克强总理已经提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一带一路建设。。

     另外,笔者认为,2016年,国企改革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国企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也将在2016年被市场所关注,但国企改革要看明年习主席的工作节奏。2015年,习主席的外事访问明显增多,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多边贸易谈判及达成。全球最重要的一些国家,目前已经基本上与中国达成或即将达成重要的双边贸易协定,因而判断,习主席明年的工作重心将会放在国企改革当中,因为习主席是经济改革的组长。

     因此,2016年,实际上,中国经济将有四大看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基建;一带一路;国企改革。

     2016年投资展望

     明年的投资将围绕上述四大经济看点,展望如下:

     承接2015年末上扬行情,以新业产业为首的牛市反弹行情将维持到明年一季度,反弹目标大体定格在今年的高点或略有超越,之后,受技术超买因素影响和新业产业泡沫积累过度影响,沪深大盘将以调整回落为主,盘面更多地集中在对传统行业(或者说旧经济)的关注上。

     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个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是否触底。最近包括国际原油和铜等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又一次走弱,其中铜价还创下了新低,这主要受到美元12月加息预期影响,美联储官员表态12月加息的已经占到多数,而按照高盛对美联储加息的判断,明年可能至少有三次加息,这将促使美元不断走强,继而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压制。

     第二个方面,从中国流出的美元,从投资角度以及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数据看,主要投向了美日两国的房地产行业,据房地产业内的投资报告分析,在美国日本的投资回报明显高于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回报。加上美元升值预期强烈,社会投机资本向美国的回流没有停止,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国内的房地产行业过半企业利润大幅缩水,除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出现的鬼城数量稳定,从整个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看,10月份最新一期数据只有2%的同比增长,中期将很快转变为投资负增长。中国与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受其影响,国内房地产上下游行业的负面因素将继续扩大。

     由于传统行业经济规模明显高于新经济规模,因而整个宏观经济将继续呈下行态势,不排除短期内季度数据跌破6%的可能。

     第三个方面,贸易结构发生变化。从10月份统计局数据看,除了中国整个进出口贸易数据继续大幅下滑外,其中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数据中,中国与美国、东盟、日本的贸易数据出现了下滑,特别是与美国和东盟的贸易数据下滑也就是最近的事情,过去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是,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数据变化不大,基本与上一期数据持平,中欧贸易增速为-0.2%。这表明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受东盟国家加工贸易替代影响。过去中国传统制造业中,加工贸易占据绝大多数,而中国经济转型后,加工贸易开始下滑,东盟国家成为替代中国的地区,东盟国家主要加大了与美国间的贸易,成为美国又一个廉价制造基地。

     受美元回流美国影响,部分资本在美国本土建厂,替代了部分中美贸易;

     受中日间政治关系僵化影响,中日两国贸易继续恶化;

     二是,由于中国加大一带一路建设,联通欧洲的一带一路使得欧洲与中国间的贸易量加大。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看,明年的投资展望偏向谨慎,一带一路投资机会偏大,总体上可能出现一种投资“无所事事”状态。(作者:陈维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