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报 || 新一轮IPO大检查!超百家“撤单潮”是否来临?
2018/3/21 价值线

    

    

     来源|一云投资综合券商中国、IPO日报等

     编辑|价值线 慈翠

     今日,从证监会、券商等多方信息源获悉,IPO大检查已于近日启动。

     自2月23日证监会明确提出“IPO被否需运行三年才可借壳”以来,不少企业知难而退,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有26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正因为上市的难度加大,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很多企业迎难而退,毕竟失败代价比较大。

     据有关媒体报道称,2018年第一轮IPO现场检查行动已开启,目前陆续有券商收到了项目将被核查的通知。此次现场检查,核查企业的范围以及对核查要求的严厉程度相较以往都更进一步。

     同时,此次IPO现场核查选取企业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中的企业;日常审核中发现存在明显问题或较大风险的企业以及反馈意见或告知函等回复材料超期未报的企业。

    

    


     两则监管新规引发市场关注

     投行人士还透露了两则监管要求:第一个是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的,要么选择撤回,或者接受现场检查;第二个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2月23日,中国证监会表示,被否决的IPO企业至少应运行3年后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同时证监会在一则监管问答中明确提出:

     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同时在梳理今年被否企业时,我们也发现,并非净利润高就会一定保证过会,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股东出资等问题依旧是发审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26家企业终止审查三大原因

     根据券商中国的报道,目前26家企业主要被终止审查,究其原因,这些企业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近三年净利润合计不到1个亿,且最后一年不足5000万,这类企业占比最多。

     比如,东北证券承销的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723.72 万元、2596.33万元、3813.58万元,并不符合最新的净利润要求。

     再如,海通证券保荐的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409.49万元、2722.12万元和4441.04万元,净利润累计不超1个亿。而这家公司在今年1月30日就拿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其中要求进一步说明12个规范性问题、多达29个信息披露疑问等,3月9日审核状态就变更为“终止审查”。

     二是,净利润满足要求,但业绩出现下滑。

     比如,中德证券承销的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2015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402.55万元、5219.55万元、5947.27万元,符合“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的要求,但问题是2016年净利润下滑。

     三是,新三板转板的企业,股东结构中出现了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

     比如,红塔证券承销的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曾在新三板挂牌,股东中存在契约性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且在新三板挂牌前股东人数已超过200,“三类股东”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必须清理或者穿透持有人,否则会存在合规性问题。

    

     监管趋严,加速解决“IPO堰塞湖”问题

     企业IPO被否至少要等三年才能谋划上市,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可谓是迎来史上IPO“寒冬”,当然严格的监管也是为了防止企业变相,低效,虚假的申报IPO,随着IPO审核机制趋严,发审委也在加快审查速度,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加速解决“IPO堰塞湖”问题。

     一方面可以让符合条件的那些企业过快的IPO上市,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内的四个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我们采取"即报即审"制度,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即可完成上市。近期富士康IPO得到监管方面快速审批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一方面,让质量不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取消排队或者撤回资料。既保证过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 IPO审核排队呈下降趋势。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3月1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430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401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386家,中止审查企业15家。此外,IPO排队数量从2017年1月初的676家减少到2018年2月的430家,IPO排队数量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017年六月份略有上升,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企业都赶在六月底前披露招股书。同时,IPO终止审查数量呈增长态势,2017年共有131家企业终止IPO审查,2018年以来已有29家企业终止IPO排队, 延续了2017年四季度以来终止审核企业家数走高的趋势。终止审查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与此前监管层的表态不无关系。对于此次新规的影响,预计又有一批在会项目将撤材料,拟申报企业对于带病申报也会有所忌惮,或将加速化解堰塞湖问题。

     图1: IPO排队企业数量变化(家)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东财choice

     图 2:IPO终止审查企业数量(家)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东财choice

    

     为后续的退市制度及注册制作准备

     IPO审核标准会越来越严,过会率降低,以控制增量,尽量减少新的“大小非”产生。目前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偏高,各种乱象丛生,A股注册制改革的推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此次的新规对急于A股上市的企业而言,在审核明显提速的前提下,IPO被否后,相比于借壳上市,重新整改后二次申报IPO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哪些IPO企业可能撤单?

     上述消息一出,引来市场的强烈关注,其中,最忐忑煎熬的自然是尚在排队的拟IPO企业及其保荐券商。

     上述净利润标准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指的是“扣非后净利润”。事实上,根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不过实务中,扣非后的净利润通常低于扣非前。在此,基于方便统计的缘故,IPO日报以最近3年的扣非净利润计算,不完全统计出“3年净利润合计低于1个亿”的企业名单。

    

    

     ▲IPO日报根据Wind统计(单位:万元)

     Wind显示,正在排队的IPO企业中,有110家企业的近3年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不足1亿。其中,明星企业拉卡拉近3个整年(2013年-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合计值最低。

     如果3年净利润合计不足1亿且最后1年不足5000万的企业均需要撤回申请或接受现场检查,那排除报告期内最近1年扣非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14家企业,尚有96家企业需要面临“撤或查”的抉择。

     “3年净利润不足1个亿”是否终将导致上述企业“黯然”止步呢?

     答案是未必。

     按照上述窗口指导意见,不愿意撤回材料的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并不意味着被否,资质优秀的企业自然能够笑到最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