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4处,一年无病!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快点进来了解一下!
2018/3/20 中医

    

     春天,根据时令养生保健,获得最大功效!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春季捂对4个位置,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达到保养的效果!

     01春捂的益处

     1、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

     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

     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

     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3、“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01“春捂”应该捂多少天?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增加衣服。

     “春捂”究竟应该捂多少天呢?

    

    


     专家表示, 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从而诱发疾病。

     01春捂:能严防5种严重后果!

     医学气象学显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急诊科主任表示:

     “最近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历来,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也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的“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现在的人也早已认识到,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理。不忙脱衣,“春捂” 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春捂温度:15度

    

     把握好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4个部位捂住了!保证一年的健康!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春捂第一个关键

     手腕

     守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聚气法

     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意守法

     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春捂秋冻,四个字凝聚着中国5000年的中医智慧、百姓的期望。

     大家按照方法捂一捂,身体整体抵抗力都会好很多,一整年身体都顺顺的!

     一定要告诉更多朋友哦~

    

     100万人此刻都在看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注:本文观点只作参考,使用前务必请咨询医生,祝您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养生金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