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3名青年医生猝死,别让医生变“高危”
2019/7/9 13:59:47王丹 医学科普故事

    

     王丹 光明日报

     导读

     在过去的10天里,我们接连失去了3位优秀的青年医生,原因竟都和心脏有关。

     7月7日,又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传来。

     据媒体报道,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

     图片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肖育众,88年生,去世时年仅31岁。孩子出生才7天……

     肖育众于201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年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研究所硕博连读,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17年博士毕业即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年底调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副教授,2019年7月4日下午3点多被发现倒在实验室,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31岁。

     据“医学界”报道,如今,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上,还能搜到肖育众的获奖信息,在“2016年地奥奖学金”获奖信息表中,肖育众荣获二等奖;在“2017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中,肖育众荣获优秀奖。

    

     2017年肖育众博士毕业后,2018年就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调节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1901——202212。

    

     如今,在湖南师范大学网站“师大人物”版块还能看到一篇《肖育众,我与实验室有个约定》的文章,这篇发表于2012年3月的文中写道:星期六早晨,对大多数人来说正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时候,肖育众还是选择留在实验室里。用肖育众的话来说,因为“星期六实验室照常开放”。

    

     在湖南师范大学另一份《让榜样成为前行的力量》的报道中也写道:在多数同学都在休息的周末,肖育众都在实验室里度过。

    

     10天内,医疗界失去3位青年才俊

     6月30日,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逝世

     就在肖育众发生意外的5天前,还有一位博士生也发生猝死。6月 30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不幸离世,年仅32岁。

    

     王辉,男,住院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眼科学博士,曾于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病院眼科进修学习,擅长眼外伤、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治,任北京同仁医院团委副书记,曾获2016年“全国十佳优秀住院医师”称号。

     据同事介绍,王辉生前是一名非常勤奋、敬业的医生。他的离去,让人感到非常痛心。

     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医生张恒伟去世

     在王辉医生去世前两天,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失去了一位青年医生,该院血液科一位医生告诉“医学界”,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如今,河南省肿瘤医院官网上已经没有了这位医生的介绍页面,只能从医院此前发布的院内新闻中,搜寻到他的名字。

    

     这三位医生的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中两位明确是心肌梗死,肖育众据称是心源性猝死,而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光明时评:

     让肩负生命重托的“水手”不失守自己的健康

     作者:王丹

     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在其发生意外的5天前,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逝世;7天前,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医生张恒伟去世……

     短短10天时间,就有3位青年医生猝死,悲剧连续上演,令人惋惜。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年仅31岁,最大的也才48岁。据媒体报道,三位青年医生的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在媒体对他们去世前状态的还原中,“连续加班”“工作繁重”等字眼也多次出现。

     虽然没有证据说明,青年医生的猝然倒下与过度劳累有直接关系,但繁重的工作和压力确实是压垮他们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生是公共健康的“守门人”,但无法守护自身健康,不少人的身体状况长期亮着红灯。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9成人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近一半的人感觉“非常累”。同样由该协会于2016年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国医生的健康调查报告显示,63.6%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让人担忧。更有调查直指,中国医生是猝死“重灾区”,30-40岁人群发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对更高。

     一份份冰冷的报告,是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为注脚的。

     有人将医生比作水手,虽然他们会游泳,但在他们的认知里,永远都是把病人的安危放在自身安危之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接过的,是一份份沉重的生命之托,辜负不起。同仁医院眼科医师青年王辉捐献眼角膜的消息成热点,江苏常州二院医生曹翔连续工作32小时候瘫坐在病房走廊的照片刷屏,正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反应,这其中有感动、有敬意,也有关心。

     医生群体令人心忧的健康问题,与其职业特点有关。他们没有固定的时间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需要不断学习,在职业发展上保持临床和科研齐头并进已属不易,此外还有生活的压力需要扛着。另一方面,毋庸讳言,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仍然稀缺,虽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制度,但目前部分基层医院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这直接导致大医院医生负担过重,时而爆发的医患矛盾也让一线医务人员承担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没有一支医疗队伍可以在超负荷的状态下持续向好运转。医生的健康权益理应得到重视并得到充分的保障。这有赖于合法保障医生的休息权利,提高医生的相关薪酬待遇,为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在全社会涵养尊医重卫的氛围。要让医生的合法权益得以落地,也离不开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比如持续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建立适应该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等。

     这些肩负生命重托的“水手”不应总是以悲情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一个医生的离开,都是社会的损失。我们不能总是在高考季医学专业受冷落的时候发发感慨,也不能自满于在看到医生敬业奉献的新闻手动点个赞,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医生不失守自己的健康,需要坚实而具体的行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故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