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怡:我国古籍中的地震记载
2022/9/7 古籍

     地震记载的起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许多古籍都留下了有关地震的记载和论述。最早记载地震的是《竹书纪年》,据说是晋太康二年在魏襄王墓中取出的,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共记载了四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两次发生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的夏代末期,一次是夏“帝发七年(约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另一次是夏“帝癸(帝发儿子桀)十年(约公元前1809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伊洛就是河南省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的陕西岐山大地震,“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又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地光闪闪,地声隆隆,刹那间山崩地裂,河水沸腾,高岸竟然成低谷,深谷却又变丘陵,可见地震之破坏力。在《春秋》中,文公九年、襄公十六年、昭公十九年、哀公三年等多处都明确记载了地震的发生。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吕氏春秋?季夏纪》中记载:“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明确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我国地震记录中具体可靠的最早记载。

     最早用地动仪记录的地震

     到了秦汉以后,地震记录史不绝书。自东汉班固《汉书》开始,就把地震作为灾异列入五行志中。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北边郡国发生地震,据《汉书?五行志》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而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的甘肃金城、陇西地震,据初步考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即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录的破坏性地震。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后汉书?顺帝纪》曰:“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五行志》又云:“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方志大盛,地震记载遍及全国

     唐宋以后,方志大盛,对地震的记录,遍及全国,且大多比较详细。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曾经历过地震五十多次,大多数的后果都是“有声如雷”、“坼裂陷庐舍”、“坏屋壁庐舍,或地裂涌出水”、“草树皆动摇”、“山谷禽兽惊走”、“屋瓦皆堕”,人员伤亡比较惨重。唐朝就有人对地震做过观察和记录,例如地震前,许多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瞿昙悉达的天文学著作《大唐开元占经?地镜》中记载:“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在地裂之前出现了老鼠成群鸣叫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就有人认为地理环境和岩石环境是不断在变化的,而生物与岩石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这与西方近代科学家的均变说有类似之处,可惜当时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术。

     最早详述的大地震

     到了元明清,关于地震的古籍记载就更多了。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即公元1303年发生的山西洪洞、赵城地震,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如《元史》卷五十《五行志》中记载:“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沟、祁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又如《勤斋集》卷四《杂著?地震问答》篇云:“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晋尤甚,涌堆阜,裂沟渠,坏墙屋,压人畜,死者无数。延、庆次之,安西又次之,余尚未闻也。至今月余。犹若乘舟车,然间复一动”。此次地震之惨状可想而知。

     人员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而发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556年的陕西华县地震,是中国古籍记载中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祸延97个县,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广、江苏及安徽九个省亦受到影响。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明史?五行志》曰:“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县、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隆庆?华州志》云:在震中区“十二日晡时(即申时,指下午3点至5点之间),觉地旋运,因而头晕,天昏惨,及夜半月益无光,地仄立,苑树如数扑地,忽西南如万车惊突,又如雷自地出,民惊溃,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地震发生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曾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记载:“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

     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即公元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为8.5级,是古籍记载中我国东部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造成严重破坏的特大地震之一。破坏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波及范围约200万平方公里。地震惊动了大清朝野上下,康熙皇帝命户部具体负责赈济,并免去山东郯城等40个州县的年租,发赈灾款银二十二万七千三百余两。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地震》一文中详细记载了此次地震情形,曰:“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震后,死尸遍地,无人收殓者甚多,四邻村落,腥臭之气弥漫,又逢暴雨炎日,瘟痢大作,灾民四处流散。

     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记述

     发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733年的云南东川地震,是中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雍正东川府志》曰:“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浅深,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地震发生后,人们注意到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是中国地震史料对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古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