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产品经理为何要学习产品心理学
2016/4/2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查阅诸多产品心理学的论文与文档,稍有失望。当前产品人仍未意识到什么是产品心理学,他们只是把许多眼花缭乱的心理学分支套现在产品上,企图获取一 些灵感。这么做无疑是张冠李戴,从诸多杂乱的心理学分支获取来的信息一来不能给予正确引导,二来整个产品心理学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以往,产品心理学会被没有被正名而误导。

     当然,笔者没有那么大能耐,妄自菲薄给伟大的产品心理学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的作用只是提出产品心理学的概念,意在开其山。更多丰富的经验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投入产品心理学的建设当中,不要让同行们再去其它心理学分支去找答案。

     产品心理学应该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而不是当人们查阅相关典籍的时候,仍在普通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等分支里套用。

     123网络心理学(Cyber Psychology)是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通常是指以心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研究互联网相关情景下,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

     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学研究。如工程心理学对虚拟现实商店的界面的研究;又如人类工效学对群件的研究;再如,社会心理学对虚拟社区的研究。

     狭义的网络心理学,指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自组织性、非线性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如PDP观念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又如社会网络分析观点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可以说:从狭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将与以往基于原子时代的心理学有着本质区别。以往的原子时代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即是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的 认知心理学。然而,人类的行为模式更多的呈现一种自组织性与非线性。因此,网络心理学的兴起乃题中应有之义。它将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发展。

     4互联网使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一般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特征的一般影响;

     互联网人格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互联网使用者的网上/网下双重人格问题;

     互联网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

     互联网使用成瘾(或称网络成瘾、网瘾)的早期干预、治疗, 及网络成瘾者的愈后的社会再适应问题;

     色情、暴力、反社会、反政府等不良网络信息对网络使用者的影响;

     网络智商等。

     其中最热门的题材,即网瘾形成及及戒断方法、互联网对人格形成改变和重建的影响。

     产品心理学与网络心理学的包含关系:

     这涉及到先有产品还是先有网络的关系,这也不是单纯研究先有国再有家的问题;首先网络是由无数个产品构成基础建设,其次人组成网络。而产品心理学又是研究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更是一门研究集体客 观意识、集体主观意识、个体客官意识、个体主观意识、无意识等有诸多体系和系统的心理学学科。所以产品心理学不单纯研究网络心理学,更多研究的是人。也不单纯研究网络中的人,更研究现实中的人,从研究领域来看:产品心理学要包含网络心理学。

     因此产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

     人 (所有心理学分支),人有五花八门的心理效应,每种心理效应都互相重叠,以最少一种心理效应的方式影响用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但传统心理学分支应用到产品上,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相同,它被互联网赋予了色彩浓厚的特点,即:人们一旦上网,就会开启一种互联网人格,互联网人格也是理想人格,幻想人格。

     人们在规矩繁多和迫于压力的现实生活中,总要以礼貌、谦虚、谨慎、同情、博爱、博学、负责、大方、善始善终、勤劳、爱国等形象示人;而互联网是半虚拟的,虽然网络由数以万计真实中的人组成,但我们互不认识、不明性别、不知身份、没有等级,甚至不明种类(比如网络机器人),这就很容易滋生出用户的理想人格。

     任何一个人都有其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客观存在又被人们隐藏的一种人格;它只在人们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上网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在自己家里)他的理想人格就会释放出来。

     他会做出在平时人们看起来非常诧异,但在其自己看来又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觉得他的举动行为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他在集体面前树立的公众形象,那是你不了解他的理想人格。

     在理想人格支配下的人的意识、认知、情感、意志等都会脱离现实人格的枷锁,这会令许多人感到轻松自在;所以出现了大批宅男宅女,热爱 孤独的人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是他们真的愿意宅,也不是真的喜欢孤独,而是一个人内在的,理想型人格战胜现实人格,但当理想人格被拆穿时人们又会愤怒、羞愧、自责等,因为你是作为现实人格中的一员拆穿他的,这时他的现实人格就会占了上风,但这只是暂时的,别以为他会真的改变。

     理想人格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从一个人开始有认知和记忆能力时就开始建设的,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当理想人格条件成立时,他的理想人格又会复苏。产品心理学注重研究的是网络心理学、大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孤独心理学、存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攀比心理学、贪嗔痴心理学等,理至深处,当应升为哲学的高度。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大众心理学中向人们普及了许多大众与个体的心理特征;但心理学运用在产品上,用意识一词比较贴切,因为用户在与产品交集的过程中,终要回归理性,而这种理性就是无意识状态。

     作者信息

     秦汗青,微信:qhq1dhc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创业型产品经理,《美的远见:产品心理学》作者。社交3.0创业实践者,对社交、硬件创业有着浓厚兴趣,爱好科技与纯文学领域的写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