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看好美团打车?
2018/3/3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盐九

     全文共 2712 字 1 图,阅读需要 6 分钟

     ———— / BEGIN / ————

     美团开始打车了!

     滴滴有外卖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基本上都会感到惊讶——不过大公司开展新业务,本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而对于这两家公司的相互跨界,更加看好美团打车。

     一、跨界从来不可避免

     只能说大公司就是牛逼,发展个新业务各方媒体都争相报道。

     美团打车与滴滴外卖相互跨界这事,就像:

     古有曹操精通政治军事文学;

     今有头条对标知乎微博快手;

     中有微信对标移动电信联通;

     外有西南航空对标汽车行业。

     同时,外卖来了,方便面的销量竟然下降了;微信来了,口香糖的销量不得不下降。

     前者因为一部分人吃方便面,因为不愿下楼;后者因为在超市收银处排队时不东张西望了,都在低头看聊微信。

     所以美团打车与滴滴外卖并不奇怪,只是有一定的违合感罢了。

     而且,玻特那老头也早就总结过了:

    

     二、从行业本质讲

     不过是新进入者出现了而已。

     而至于为啥我认为美团打车能做起来,而滴滴外卖根本不行?

     从势、道、法、术、器5层来看:「势、法、术」美团都没啥机会,因为打车这行业就没啥势。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户的需求一直就有这项,只是因为4G网络、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地图等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以及滴滴给生靠着2个干爹用钱加速了「出行=滴滴」这个认知;而滴滴战略决策层、管理层与战术执行层绝不比美团弱——所以从「势、法、术」没啥机会。

     而从「道与器」中看,会发现隐约有那么一道口子美团可以撕开,搏上一搏。

     因为滴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

     滴滴从根本上看,并不是一个生态化的网络协同(曾鸣教授提出)型企业,而是靠规模经济型的海量资本砸出来的独角兽。

     如果对网络协同没啥了解的,我简单的阐释下:网络协同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化、多角色、实时互动。

     比如:微信,将企业、媒体、学校、政府、个人等几乎所有的社会角色连接,而产生巨大的网络效应。

     也比如:淘宝网,通过卖家与买家这条线,将很多点同时联动,而形成巨大的网络协作巨头。

     而回到滴滴本身,却只是单一的连接双边司机与乘客,通过智能推荐提升连接效率,但并没有能够像微信、淘宝这样形成生态。

     何谓生态?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可以围绕它形成很多周边的产业。

     比如:淘宝客,也比如:微商。

     所以,我为了在中关村软件园能打上车,根本就不介意再下个易到、曹操专车、甚至首约汽车——也是什么这些打车软件还能存活的根本原因。

     而网络效应越强,竞争的壁垒就越高。

     比如:微信一家独大,根本没办法再造一个同类的社交产品。

     但淘宝电商系,网络协同效应毕竟与微信还是有些差距,所以一个京东,有机会以完全不同的模式做出个自营平台,可以抗衡一下。

     而滴滴可以讲,基本无网络效应,但美团是有做出网络效应的可能性的。

     从而,虽然美团从「势、法、术」上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之下,从「道」这点讲,因为滴滴没有绝对的护城河(大资本、大资源也无法撬动)。

     三、从资源能力讲

     而从「器」上讲,美团是谁?

     拥有「大品牌、大流量、大团队、大渠道、大资本」的独角兽。

     而从产品大神俞军(创造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为百度立下汗马功劳)的产品方法论来判断,会觉得这事就更可为了。

     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其中体验=使用体验*价格体验。

     替换成本包含: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等。

     我们来换算一下:

     美团的产品使用体验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价格方面,美团还是有资本可以打打价格战吧?

     美团的品牌认知度方面,只要有手机的,也基本下载了吧?

     获取成本,不过是在美团APP上接一个入口的问题了吧?

     学习成本,滴滴已经帮美团完全教育过了吧?

     使用成本,美团的产品体验总体还是可以打上80分的吧?

     综上,为了打这个市场,只要美团刚开始打打价格战,新体验减掉旧体验可以是正吧?

     当然滴滴也会做出反应,但至少不会是负数;而替换成本,也基本上是0啊。

     所以新产品价值>0。

     当然,你可能会讲:打车不符合用户对美团的认知呀?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但同样根本不是问题。

     一来美团说我要做食住行、吃喝玩乐的综合服务商,你觉得在认知里有任何违合感吗?倒是滴滴外卖倒有一定的违合感。

     二来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竟然可以用互联网的高频打低频来扩大品类,但仍然可以不影响用户心智——因为传统工业时代的「品牌即品类」的玩法,是因为:媒介、渠道是割裂的,教育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不敢盲目扩张。

     而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你天天装着美团,时不时点个外卖,在外卖下面安个按扭叫打车,每天教育你,砸入你心智还不轻轻松松。

     所以,你会发现:其实美团打车这事,和滴滴比的,竟然只是赤裸裸的「资源投入、资本大小、团队运营水平」。

     如此看来,美团这个新进入者竟然可以真玩得开,加上当年美团是靠着地推铁军意志,从千团大战中杀出来的,如此强硬的狼性文化,无论怎样,都将是滴滴的一大劲敌。

     四、从人性底层来讲

     司机介意多下一个打车软件吗?

     不介意,因为他们真正介意的是:如何收益才最大?

     同时,快车目前的抽成费用也不低;因为一家独大,司机也没处说理去,心中一直有火;只是离了滴滴,快车司机根本活不了,所以只能忍。

     而美团出来干,再来点补贴,司机没有理由不考虑;只是滴滴从政策上,可能会要求司机签排他协议,司机签不签,看的是美团的力度大小了。

     而至少在用户侧,如果你在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里工作过,特别是晚上10点才回家时,你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下5个APP同时帮你叫车。

     再加上美团来点补贴,为什么不呢?

     一切看来,都是顺势、顺人性而为,我真没有理由不看好。

     五、从竞争战略来讲

     如果说美团打车,是美团的攻城掠地的进攻型战略行为,而滴滴外卖只能是被动式防御型战略。

     还得从网络效应来看,美团在生活服务是具备一定的网络协同效应的,同样沿着商家与买家这条线,也是更有网络协同效应可能性的。

     比如:现在美团在做「发现」栏目的内容,虽然美团的属于还是电商交易环节,并没有先天的内容优势,但这些品类还是有做内容的基因的。

     比如:对于精品美食,是有天然的分享基因的。

     同时,对于卖家来讲,没有人不想听如果提升坪效吧?

     像有赞玩的商家社区,讲些运营干货,粘度还是相当可观。

     更可怕的是:要知道美团和点评早已合并,点评专注的就是该领域的内容。

     也连接了更多外卖小哥,横向拓展的行业、品类也相当的宽,对于网络协同效应拥有足够的可能性。

     说的是:美团的的竞争壁垒要明显高于滴滴。

     所以,滴滴外卖更多是滴滴消耗美团资源的防御行为,而并不是能入侵美团的进攻行为。

     这场战役,我更看好美团。

     ———— / END / ————

     作者:盐九,微信公众号:盐九

     本文由 @盐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周六深圳站报名最后1天!

     扫码咨询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开课信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