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荐书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19/11/17 10:32:21 界面新闻

     世上如果有天堂,那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界面每期提供一份好书单,并在参与投票与互动问题留言的粉丝中随机抽取送出赠书。我们希望你能在这个快餐时代,填饱心灵再启程,也希望每一本好书都能属于真正爱书之人。

     【界面荐书】

     原生家庭问题是近年来被关注的最多的社会学问题之一,它在中国社会被关注,某些方面反应出了社会结构和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生育后代不再是一个自然而然地问题,它伴随着更多的谨慎、思考、焦虑和选择,人们乐意掌控自己的身体,也乐意关注生育后代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据统计,2018年韩国生育率仅为0.98,意味着平均每个女性生育的子女数量不到1人,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生育率跌破1的国家。人们对于生育的反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很多人在成年后都会对自己的家庭环境进行反思,但是在自己生育后代以后,却采取了相似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很多人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更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曾有人说:“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道歉,而最终他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是永恒的社会议题。本期的界面荐书,我们推荐了一批关于家庭、教育、成长的书籍,与大家一起探讨。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孙云晓&张引墨/新星出版社|青马文化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青春期教育难就难在性教育,性教育的核心不是性知识的教育,而是人格教育。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责任感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生命负责。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是一部时间跨度超过十五年的访谈录,二十位青少年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青春故事,袒露压在心底有关爱与性的冲动与困惑。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

     沈奕斐/上海三联书店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

     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毒刺:亲子关系中烦恼和痛苦的根源

     影宮竜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十月怀胎、忍着剧痛生下的宝贝孩子,谁都是怀着憧憬,憧憬着每天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然而却像是输给了养育孩子的严峻现实。对于这样一些妈妈,日本亲子问题专家影宫竜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不要过分指责自己,这个问题不可能都是你个人的问题,扎在你内心深处的那根刺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要你意识到了这点就能变得轻松起来。”

     把这个造成心灵扭曲的原因叫做“心灵之刺”。被这根“心灵之刺”扎伤的人,在没有得到治疗也没有痊愈的状况下,很有可能做出在自己的孩子心灵上扎刺的行为。

     神奇学校

     菲利普·奥卡洛&菲·贝里曼/天地出版社

    

     学习、玩耍两不误,花最少的时间考第一,这可能是所有家长和孩子都最想上的学校。

     真的有这么一所学校,它倡导“完整儿童”教育,校训是“先人后事”。在那里,学习只排第三位,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快乐和活力。孩子天天盼着去上学,在学校里,他们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间,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和玩儿,神奇的是,他们的成绩在全州甚至全澳都名列前茅。这所学校的名字叫作菲茨洛伊社区学校,学校创始人菲和菲利普苦于找不到最适合孩子的学校,于是创办了FCS。《神奇学校》集中了两人的创校故事,融合了40年的教学经验与经过深度思考和实践的教育理念,它用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真的存在快乐且高效的教育。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梅格·杰伊/中信出版集团

    

     父母离婚,亲人离世、酗酒或成瘾,家庭暴力,冷暴力,校园欺凌,各种程度的虐待,等等,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这些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除了少数人有条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多数人即便长大成人,依然将童年遭受的黑暗当作自己秘不可宣的隐私,不能与人言说,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这些人当中,有些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本书将他们称作“超级常人”。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的作者梅格·杰伊博士,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例故事,剖析了这些“超级常人”是如何应对童年创伤对自己的影响的。

     与青春期和解

     劳伦斯·斯坦伯格/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本书中,作者将为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青春期。这里讲解了与青春期有关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并且辅以几十个鲜活的青春期案例。为了帮助家长顺利地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劳伦斯对青春期进行了创造性的划分——前青春期、青春期早期、青春期中期以及成年过渡期,把青春期的定义扩展到 25岁,并且根据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提供切实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这既是社交媒体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莉莉的选择

     科琳·胡佛/楚尘文化

    

     莉莉的父亲死了,她却在葬礼致辞时全程静默。父亲就是莉莉的噩梦。她恨他,也恨纵容他的母亲。

     离开伤心的故乡小镇,来到波士顿,莉莉邂逅了英俊的脑外科医生莱尔。她聪明独立,他睿智霸道。天雷地火,契合无间。

     莉莉还开了一家花店,爱情事业都步上正轨。她深信自己已经走出家庭阴影,迎向新生。不曾想,就在众人艳羡的幸福即将到来之际,莉莉年少时的噩梦竟再次降临。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奥利弗?詹姆斯/江西人民出版社 | 后浪出版公司

    

     家人对你的期待是否让你困扰?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竞争或不自信等元素吗?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总会陷入同一种破坏性的模式中?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6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赠书互动时间

     本期互动问题:

     你面临过哪些家庭问题?

     上期获奖名单:

     王蒙;JM_苗苗

     小姑娘;Viceversa

     往期荐书回顾: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部小说,它会畅销吗?

     生活只有失意?还有诗意!

     当下社会,孤独是难以避免的常态吗?

     本期作者/Pathy 编辑/Pathy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界面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