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弄堂里的一群人,用双手创作出感动灵魂的佛像(下)
2016/11/14 万物三千

    

    

     郭涛 雕塑家V5艺术工作室核心成员之一

     少年拜师 随学廿载“今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恩师张雷”郭涛说。

     20多的前,张雷在全国美术院校中挑选有悟性、性格稳重的一批热爱美术的少年做为学员,郭涛就是其中之一。

     “恩师把自己一生所学用传统的方式倾授他们,为此放弃了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而且,还邀请了自己的传授老师周荷生教授,亲自授课”。郭涛说,自己在15岁就开始“魔鬼式”的训练:在周教授的课程中,从不允许他们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作品,必须用自己的观察力精确的做出各种泥塑。素描速写也是必修的功课,这些功课每三个月考核一次。

     让他们压力山大的是:不仅仅要做泥塑、画素描,更要把所做的泥塑、所画的素描呈现出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样子。

     之后,用了很长时间学习人体解剖和动物解剖。周教授对他们的要求也提升了一步,记住骨骼和肌肉不是关键点,要在解剖中学会表现有生命、有生机,活生生的状态。要做的不是雕塑,而是生命。

     几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教授的基础教学在不断的实践中结束了,他们以为考核也会到此结束。张老师接过教鞭后,他们才知道,前面的学习真的是基础。

     依然还是先从解剖进行练习,这时的功课是每天做一个人体解剖速写,不是用画笔完成,是用泥巴雕塑的方式做。第一天做,第二天检查,再做再检查。一个月后,张老师要求他们每人在二小时内完成一个高度300cm的人体解剖速写泥稿。等待他们的,还有解剖学的理论考试;人体细节部分的泥塑速写;读阅各类书籍,培养思想的独立性等等一系列功课。

     他说,在学习雕塑时,自己对罗丹、梵高,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非常喜爱。尤其是罗丹,可以说达到膜拜的程度,罗丹所有的作品都临摩过,所有的小说都看过,不止一遍。今天来看,自己当时近乎疯狂的热爱着。

     这几年,跟着老师学习中国文化,再来看自己曾经疯狂喜爱的作品、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来讲,内在的力量和美学,都无法与佛像表达出来的意境相媲美。

     他们就这样一面和老师学习,一面接受各种考核,一面临摩或创作自己的作品,在老师的陪伴下走过了20多个春秋。

     师生携手,挑战佛像雕塑选择佛教塑像,对于他们来讲非常冒险的,首先是考验人的综合素质。此外,就是对佛教佛理的领悟。

     今年,是他们雕塑佛像的第五个年头,第一次去对外参展。前四年,老师更多的是让他们学习佛教知识、历史文化,到博物馆去看各种佛教造像,听相关的讲座。

     同样,也要体会人在危难之中迸发的创造力。比如说,他们在做这组佛像:《开颜佛陀》、《圆光佛陀》、《菩提思惟菩萨》、《宝冠交脚弥勒》、《清凉菩萨》时,塑像原型是根据台湾蔡奇勲先生收藏的古佛影集《觉者的微笑》,依照图片进行创作的,雕塑佛像已难事一桩,对于他们来说更大的挑战再于对佛教教理的领悟,如何使塑像表达出佛教的内涵,卓然超世。经历了这个过程,让他们对于安逸的状态会让人的创意有所缺失,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在困难的情况下突破自己有了更深的体会。

     虽然今天的社会很浮躁,他们依然在坚持传统,如逆流行舟一般:一件作品从开始的构思、塑形到最后的修形,全部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创作周期会被拉长,但是,他们愿意做出有生命的佛像呈现世人。

     佛像制作工艺流程

    

    

    

    

    收集素材,设计理想的佛像样式,制做泥塑模型,然后再进行模具翻制,之后开始制作“壳”。用精致石英砂一层一层的把制作好的蜡模型包起来,然后再用高温把“壳”里面的石蜡烧净。

    

    

    铸造环节,在高温下把铜棒或者铜锭化成铜水后灌注到做好的“壳”里面,等铜水冷却后拆开“壳”,并清除表面沙粒。

    

    拼接打磨

    进行表面做色,铸铜佛像,有的贴金,有的镀金,还有的彩绘,然后上油,封蜡。

    佛像制作完成

     V5艺术工作室佛像鉴赏

    

    

    

    

    

    

     — END —

    

     作者:三千 静莲

     - 20161114 No.0047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