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杀,我们最常犯的十个常识性错误
2014/9/10 壹读

    

    

     文|李强

     心理学和医学不足以解释关于自杀的一切,因此,我们依靠片面的科学常识做出的判断,很多都是错误的。

     错误一:

     经常把“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常常以自杀来作为威胁的人,一般不会自杀。

     自杀就像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绝大多数在发生前已经有迹可查,自杀者会在言语和行动上表明自杀的意图。常常谈论自杀只是一方面,有人还会在写作、谈话中透露自杀的方法甚至时间,他们会阅读很多与自杀相关的文学作品。

     事实是,四分之三的自杀者事先都曾告诉别人自杀的意图,或者出于发泄的目的,或者是一种呼救。

     错误二:

     自杀未遂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死。

     很多时候,是人类的求生本能拯救了自杀者的生命。自杀未遂并不代表回心转意。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自杀研究专家乔伊纳说:“每一次成功的自杀对应的是20次失败的尝试。”很多情况下,第一次自杀只是试探性的,割脉时可能刀口很浅,服用的药物剂量也不一定致死,但自杀者会不断地通过尝试积累“经验”,直到成功为止。

     错误三:

     自杀成功的都是坚决想死的。

     有些人一心自杀却没死成,也有人只是想吓唬别人一下,却因为选择的手段非常致命而一次成功。许多自杀者其实对生活依然抱有希望,很多人会在遗书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只不过他们没有机会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创始人费立鹏和学者吴飞都发现,很多自杀成功的中国女性只是一时冲动,并没有那么大的决心。

     错误四:

     情绪好转会减少自杀倾向。

     许多自杀的案例遵循着这样的路径:自杀—未遂—情绪渐渐好转—亲人朋友放松警惕—再度陷入自杀情绪—再次尝试自杀。

     可见情绪好转并不代表自杀冲动真正消除,周围的人一旦放松警惕,很可能就给了一个人自杀成功的机会。

     错误五:

     一般人不会有自杀的念头。

     自杀作为一种应激性的行为,多数由生活中的突发性事件引起,比如说:失去亲人、朋友、配偶,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癌症患者自杀率很高)、财产遭受损失、权力和尊严受到挑战、遭遇挫折等等,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

     在许多名人的自传中都会提及自己“那时连死的心都有了”,可见自杀的想法非常普遍。根据调查,30%的韩国人曾有过自杀念头;河南省疾控中心调查发现,22%的初中生和26%的高中生曾想过自杀。

     错误六:

     自杀的人都有心理疾病。

     在美国,自杀的人中90%之前被诊断患有精神障碍,而根据费立鹏的数据,中国的自杀者中只有63%的人有精神疾病,吴飞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个数据。

     换句话说,西方的自杀更多的是一个医学问题,而在中国因为大量自杀行为并不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所以自杀成了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错误七:

     不能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这样可能会“鼓励”他采取自杀行动。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与人谈论自杀的想法、过程、工具、准备等,有利于帮助一个人考虑清楚生死问题,激发人的求生本能。

     错误八:

     有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一般不会自杀。

     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明确禁止自杀,这可能从客观上降低了自杀率,埃及、西班牙、希腊这些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确实自杀率非常低。但同时,自杀率排名靠前的几个国家里,奥地利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信奉天主教,哈萨克斯坦7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佛国”不丹的自杀率也相当高。

     错误九:

     只有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自杀率才高。

     很难在社会阶层和自杀率之间找到确切、各国共通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能说,自杀率在各个阶层都差不多高,但是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中国,农村的自杀率就远远高于城市;而在多数发达国家,自杀率呈现出“U”形分布,社会底层和高收入群体的自杀率明显高于普通中产阶级;但是在日本,自杀率最高的又恰恰是中产阶级。所以说,如果不谈具体的国家和文化氛围,自杀率与阶层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错误十:

     自杀很容易。

     当然不是,第一条已经提到,有人很可能尝试了20次之后才自杀成功。人们常用的自杀方式的成功率都没那么高,而且过程非常痛苦,更毫无体面可言。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请在页面底部给壹读君点个赞;如果你想打赏下勤劳聪明的壹读君,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吧,不花钱。

     如果你是媒体或者自媒体,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别忘了看杂志找彩蛋啊!把你认为的彩蛋找到发微博@壹读,说不定就能获得全年赠阅。活动详情请戳下方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