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人死后葬在哪里?丨壹读精选
2015/2/3 壹读

    

    

     原文来自:《晨报周刊》

     本文已获得作者本人授权

     原文标题:《困扰日本已婚女性的问题:死后葬在哪里?》

     文| 苏枕书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妻子随丈夫回老家扫墓,心中不安,死后不想葬在夫家祖墓。“里面除了我公公婆婆还有丈夫,其他都是没见过面、不认识的人,为什么我一定要住进去?”“进去了都是陌生人,扫墓的仪式和我老家也不一样。”看调查,这居然是日本女性很头痛的问题。

     这要从日本的墓地的历史与形式说起。古代日本,贵族豪族之外的普通人死后,葬仪甚简,也许种棵树,或者作个简单标识,并无墓碑,化为尘土。镰仓时代以来,佛教各宗派盛行,中层阶级的武士家族也渐渐拥有墓地。而下层民众仍然没有墓地。柳田国男在名著《先祖之话》第五十六节“墓所为祭场”中就曾调查、论述过这一问题。“永久保存遗骸的惯例,在一部分上流阶级当中的确存在,但这种葬法并不行于民间。且勒石作纪念的风气亦非普通,因此中古以前,普通人的埋葬之地,痕迹杳然。”“葬法的变化,主要从新兴都市及人口日益增加的生产地开始的。在这样的土地上,最初并未区划共同的埋葬地,以各家寺庙直接收葬。然而这种葬法很费土地,不过几年,不仅呈现难以整理的纷乱之相,祭祀先祖的方式也渐渐不明。”柳田认为,立墓碑、在墓地祭祀先祖的习俗盛行之后,一般人渐认为古代日本归于虚无的葬仪颇为粗暴,贞孝思想对葬仪的渗透,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如此,古代日本人所怀有的希望从故人的死当中早日解脱、以清净之心面对故人之灵的想法,也逐渐难以理解。

     江户时代中期,檀家制度确立,即每户人家都有相应的菩提寺,普通民众死后,就葬入该寺。后人向寺庙定期敬奉香火钱,寺庙负责管理檀家的家族墓地。这种形式,现在仍为主流。不过,江户时代的墓,大半是个人墓与夫妇合葬,今日常见“某某家先祖代代之墓”“某某家之墓”的家族墓,是明治之后才广泛流行的。这也是人口膨胀、土地紧张的结果。江户时代初期,日本人口约1200万,而到明治元年,已有3400万。于是就将整个家族的墓合为一处,墓碑下存放家族成员的遗骨。

     然而,随着日本传统大家族的解体与核心家庭的成立,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身后归葬何处产生疑问。其中,已婚女性的疑虑尤深。那么,已婚女性去世后到底能归于何处?情况还颇复杂。若丈夫是家族的继承者(长子),妻子则很大可能需要葬在附加祖墓。若妻子不愿意,也可以和丈夫独立买墓地,做成夫妻墓,从他们下一代开始,也可同葬一处,则形成新的家族墓。极少有可能葬回娘家。若丈夫非家族继承者,倘若无子,则妻子经夫家继承者的同意,就可葬回娘家。若有子,则多半要与丈夫合葬,同样也可以独立买墓地,做成家族墓或夫妻墓。若妻子是自己家族的继承者,即长女,一般而言,要继承母家的墓地,自己也得葬入祖墓。然而,继承墓地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定期供奉菩提寺、年节祭扫,都需一力承担。有些继承人垂垂老矣,又离开故乡定居,每年盂兰盆节回乡扫墓,就非常困难。于是,有些老人选择把祖墓搬迁到现居所附近,有些则将家族墓迁出菩提寺,葬入集体陵园,只需缴纳一次性管理费,而非像年年供奉菩提寺那样昂贵繁琐。

     另外,当今日本,绝大多数为火葬。天皇家族虽素有土葬风俗,但如今的天皇表示,为节约土地,身后火葬。只有穆斯林坚持土葬。日本穆斯林人数约在10万上下,大部分为外国人。因与土葬与现代日本葬仪严重冲突,且用地不足,大成问题,所以他们不得不考虑葬回本国。

     “壹读精选”,每天为你精选两篇轻幽默、有见地的美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